APP下载

“互联网+区块链”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信息建设

2020-12-31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区块师生图书馆

张 娅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0 引言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兴起,给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给人类生活、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各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分享和为高校教学提供资源的重要场所,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数据信息的广泛使用和储存应用进一步压缩了传统纸质书籍资料的空间。面对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数据信息的软件的普及使传统图书馆知识人才储备不足、资金不足、运营成本过高和纸质版信息资料更新不及时的特点,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时代背景下更加突出。“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带来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挑战,能否在机遇和挑战中选对方向成为高职院校建成智能化、信息化图书馆的关键所在。

1 “ 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程

“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是在互联网演变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新形态。从比特币源代码安全运行多年的情况下,发现支撑比特币安全运行的信息技术机制即区块链,这种技术是集P2P网络技术、共享共识机制、加密技术和经理管理学等多种技术,已在金融、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发展,并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在2018年全球达沃斯世纪论坛上,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即“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被参会者一至认为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拥有颠覆现行社会机制的潜力。目前,在高职院校图书馆领域,“互联网+区块链”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美国圣荷西州大学正式建立区“互联网+区块链”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资料检索中心,实现将文献资料、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资料的安全共享的时效性。2019年国内首个“互联网 +区块链”图书馆正式在上海落户,“互联网 +区块链”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图书馆的特点进行应用场景的未来发展主流。

2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馆智能信息建设滞后,数字化服务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和智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想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教学能力、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高职院校可用资金有限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致使高职院校与其他大学院校相比缺乏硬软件设施,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书籍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困难而滞后,不能满足当下高职院校师生对图书馆便携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也很难实现各院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

2.2 图书馆信息资料陈旧,资料结构单一缺乏科学性

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持力度的限制,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其他本科高校相比,图书资料的质量、数量和种类都比较低,有的甚至连建校时中专、技校的图书都保存至今,而且新图书多年不更新。有的高校受建设场地的限制,图书馆资料多年不更新,图书馆藏书多以专业化书籍为主,缺少实验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管理等多元化文献资料。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式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图书馆管理人员匮乏,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化计算应用开发的能力。

3 智能信息图书馆建设中“互联网+区块链”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文献资料大数据的智能化、数字化检索,以及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资料互存共享,都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选择。而“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为高校读者提供精准化服务和高效契合高校师生的教学和图书需求。

3.1 “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智能信息化图书馆建设

智能信息化图书馆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打破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以服务高职院校师生为中心,以智能化软硬件设备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将各高校图书馆和信息资料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资料的互联、互通、共享,打破原有高职院校图书馆封闭、独立的空间、挖掘用户数据程度低的缺点,实现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打造与高校教学互通、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全方位、立体化和便携高效的智能数字信息化图书馆。

3.2 智慧信息图书馆在“互联网+区块链”共享信息

“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借助互联网作为媒介的共享记账系统,使特定的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文献资料的信息数据库。例如,读者在互联网即在线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记录、个人信息、学习内容和成绩、阅读习惯和阅读评价等信息数据,区块链技术都可以有效记载。基于“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数字信息化图书馆在线的搭建,可以有效地收集记录读者的阅读轨迹、阅读偏好以及图书馆收藏书籍的有效评价,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各高校、各图书馆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

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收集记录上的师生读者在电子数据库中的阅读信息,如师生平时的阅读习惯、阅读爱好、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等进行收集和分析,结合前期收集的大数据信息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读师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为师生提供定向、定性的个性推送服务,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并对现有的数据资料进行优化,打造针对读者阅读需求、个人化服务阅读和图书馆互联网资源优化。

3.3 构建智慧数字信息化图书馆文献资料沟通新模式

“互联网 +区块链”最先在比特币实现应用,智慧数字信息化图书馆可借鉴比特币模式构建阅读数字币。高校图书馆用户在“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上进行学习和阅读时,以读者的阅读频率和阅读推广效能作为读者阅读数字化记录的依据。用户通过阅读、分享共享推广、评论交流等阅读互动获得阅读数字币奖励,培训用户终生学习的习惯。

4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 +区块链”是一个借用互联网技术的分享资源数据库,目前还处在发展研究阶段。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在“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时代背景的发展趋势下,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数字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解决图书馆文献资料不足,精准化服务不足的问题,实现高校图书馆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区块师生图书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图书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