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准“在线教学”的启动模式
——写给抗疫期在线授课的教师

2020-12-31仇立岗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转场在线教学自学

□仇立岗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广大教师猝不及防地被卷入互联网教学的激流中,挑起了“在线教学”的重担。以往更多适用于远程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在线学习方式,这次与中小学常规教学来了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亲密接触。由于在技术和理念上尚不够完全到位,在线教学凌乱不堪、线上翻车、教学低效的情况时有发生。个中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位亲历者反思。

一、厘清从线下转场线上的变化因素

(一)从“有监督学习场景”变为“自学场景”

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在几乎没有任何监督的工作环境下,当我们想拿起手机,准备读读书、背背单词或者干点正经事的时候,时间往往会被抖音、追剧、八卦新闻、游戏所吞噬。真正用于干正事的时间通常会被压缩到“deadline”之前的最后时段。正经事反而变成被匆忙应付完成的“小事情”。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身处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孩子。

(二)从“全班实时交互”变成“事后交互或部分交互”

常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眼神、语气、练习反馈等手段实时与学生进行交互,整节课都是在互动中进行的。而进行线上教学后,授课过程被单边预设好,甚至连以往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也被压缩、消解掉了。没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师从何处获得学生的动态学情?教师辛苦录制的微课,学生真在听、在看吗?学生又掌握得怎样呢?

(三)教学管理方式从“教师+学生干部”变为“教师+家长”

原来常规的作业收交、批阅、订正等教学活动几乎是在教师和学生干部的提醒、督促的模式下完成的。以往家长助学参与方式往往只是检查一下作业完成和改错质量,属于非主流“跑龙套”。当常规教学转到线上后,家长往往是从网上学习的第一步“选课(找到资源)”便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甚至经历了学习全过程,家长的角色从“跑龙套”变成了学习的“男(女)二号”。教师对教学管理不得不从“管理学生、指导学生干部”变成“管学生、管家长”,必然涉及如何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等问题。

二、平稳做好转场过渡的要点

(一)加强无监督或较弱监督下的学习干预

当前,公办学校在线学习的技术手段或者师资数量暂时稀缺。在个性化技术支持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提前把学习任务进行拆分,避免出现过长的视频,把原本整节课的任务尽量微型化处理,分段呈现新课、练习和自学内容,便于学生接收与学习。同时,线上教学应减少讲授式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案例学习,让学生少听多思,避免出现“人在线,心离线”的局面。

(二)增添弱交互环境下的学习设计

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或微课往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智慧。为规避学生边看边玩、打开视频简单应付、思维掉线等类似事件发生,教师应尽量选择视频会议平台,确保随时掌控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随机检查、督导。在视频直播的情况下,教师要减少固定资源的录制,强化线上问答;提倡学生组际间的互动,实现相互监督与鼓励。

(三)选用易于呈现(检查)的反馈形式

家长不可能像学生干部那样,随时听候我们教师的调遣。因此,即便建立了微信群的学习小组,原先的学生干部和家长也不可能百分百地完成基本的作业收交和协助反馈。当下,大量的纸笔作业通过相片回传后,教师的反馈工作量的确是超负荷的。为了避免教师的反馈环节出现疲惫,一方面应选用适合的作业软件,减轻记忆、训练式的作业批改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反馈。

(四)发挥家长的辐射作用

不少家长曾经也是学霸,他们本身就有宝贵的学习经验和较强的助学潜力,对孩子的教育也格外关注。教师要与这些责任感比较强的家长做好沟通,火线提拔、委任这些孩子成为在线学习的“小老师”。在家长的帮助下,这些“小老师”成为分组学习的管理者、分层作业的批阅者,可以分担原本线下的工作任务。当然,统计作业和批作业并不是全部任务,而是需要让他们尝试自主选择练习、讲解答案的能力。保障以上在线学习方式有效实施的是“师家关系”,而非“师生关系”。

三、传统教师转场需要补的课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是传统教师从线下转场至线上的技术保证,主要包含应用多媒体的能力和指导学生上网的能力。要实现有效的线上教学,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直播中视频处理和摄像头转换、音频和麦克风的切换、微课录制等技术。同时,还要用简单的语言和方法,指导学生在家长外出或者忙于工作的时候能掌握独立上网的技术。但这些信息技术,对于习惯于线下教学的传统教师而言,往往是难以有效实施线上教学的短板。

(二)在线协作能力

线上教学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教师需要具备在线协作能力。以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如果能在区级、校级层面的统筹下,采用分工甄选网络资源与工具、分项目制作和区片内传播,就能实现分工承担开发任务,多人共享使用的效能,极大地减轻教师在线教学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可以将原班级建制彻底分解,让不同班级(甚至是跨年级)学力相近的学生重组成学习小队,由同年级中教学能力强、魅力指数高的教师承担直播或者录课任务,其他同科教师则将精力用于分层辅导和答疑,在协作中取得教学效能最大化。

(三)在线教学艺术魅力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仅凭一根网线架起课堂,师生之间隔着一个屏幕,教师活动空间也局限在摄像头聚焦的范围内,这是传统班级授课中未曾遇到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成为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既要把课讲清楚,又要把学生吸引住。因此,研究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的方式是提升教师教学魅力的导航仪。

(四)指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线下学习场景是“有监督”的,而线上学习变为“自学场景”,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线学习的关键。制订自主学习计划是学生自制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制订、修订自学计划,“不贪多”“不玩命”,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实现目标。对坚持完成在线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在学习条件改变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顽强学习。学困生自律性不足的问题会导致其线上学习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简单地将教师线下“面批面改”的辅导行为转为线上活动,势必会增加师生的负担。因此,线上教学可适当引入学习类App,通过“学习打卡”“进步展示”产生激励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安排一些学生担任线上学习组长,由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激活学生自我监督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应对不同学习进度并存的教学状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这也是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必需的基本功。

(五)掌握全新学习方式的能力

吸引力是网络课程的一个核心要素,其重要意义甚至远远高于课程设计质量。因此,游戏化教学方式成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亟须探究和掌握的教学方式。由于无法做到实时反馈,因此,对长学习周期的反馈形式较为适合开展项目式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的有计划的备课、上课,外加面批面改的高效学习方式,并不是可以简单地在政令方式下“无损转场”。生搬硬套地将线下经验往线上转移,必然会出现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但又效果不佳的情况。而当前可选择的资源平台,要么缺少负载压力测试导致死活登录不上,要么就是平台软件一拥而上,如同当年资源库一样,容量越大,学生选择越困难,使用率越低。因此,线上学习的关键问题不是录制课程资源,而是将课程通过高关联性的过程检测加课后习题评估,从而准确获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自主适应学习平台的选用是教育管理部门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醒,“停课不停学”不是上课形式的延续,而是学习状态的延续和保持。比统一备课、统一授课时间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规律的自学、健身、寻找生活的意义,感受国家在危急时刻所涌现出的各种事件背后的价值观,这才是务必重要的事情。换而言之,网上学习、授课已经不再重要,辅助他们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下的主业!

猜你喜欢

转场在线教学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画面转场研究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