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2020-12-30李莎莎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炎性

李莎莎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普外腔镜外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多由细菌感染致胆道梗阻, 促使病原菌经血液进入胆组织, 从而引发炎症,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 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创伤小、 并发症少、 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2]。 然而, 临床研究[3-4]表明, 手术时机不同, 手术效果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49 例, 探讨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49 例, 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 = 70) 与观察组 (n = 79)。 对照组中男 46 例, 女 24例; 年龄 50 ~ 75 岁, 平均年龄 (60.49 ± 8.72) 岁; 单发结石24 例, 多发结石 46 例。 观察组中男 49 例, 女 30 例; 年龄 50~ 75 岁, 平均年龄 (61.16 ± 8.51) 岁; 单发结石 31 例, 多发结石48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于发病48 h 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患者发病后首先进行常规消炎, 再由医师根据实际情况延期手术。 观察组于发病48 h 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如下: 给予患者全麻, 体位选择仰卧位, 同时身体向左倾, 术中保证患者头部在上, 身体向下, 利于术中视野清晰。 医师于患者脐部做切口, 同时建立气腹, 此后在其剑突下(右侧肋缘下的锁骨中线处) 做一道探查切口, 以此观察胆囊及其周围情况。 而后对胆囊炎症处进行剥离, 并进行电凝止血。 胆囊切除方法为顺逆结合切除法, 术中需严密关注机体渗液情况, 安置引流管, 打开胆囊颈前后的浆膜, 解剖胆囊三角, 在胆囊管处游离, 最后选择钛夹关闭胆囊管。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的手术指标 (手术时长、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 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 抽取患者手术前、 手术后3 d 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和白介素-6 (IL-6) 水平。 ③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 (胆瘘、 切口感染、 出血等)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行 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表示, 行 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 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显著更短, 术中出血量显著更低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 ()

住院时长(d)观察组 79 53.28±7.64 68.29±7.56 23.55±2.61 4.81±0.52对照组 70 58.20±5.62 74.52±8.90 26.60±4.73 5.39±0.93 t 4.429 4.619 4.945 4.766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 (h)

2.2 炎性因子手术前, 两组患者的血清 hs-CRP、 TNF-a、 IL-6 水平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05); 手术后 3 d, 观察组的血清 hs-CRP、 TNF-a、 IL-6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炎性因子 时间 观察组(n=79)对照组(n=70) t P hs-CRP 手术前 20.49±2.21 21.13±2.03 1.832 0.068(mg/L) 手术后 3d 27.77±2.65 30.50±4.79 4.368 0.000 TNF-a 手术前 0.91±0.08 0.89±0.07 1.614 0.108(μg/L) 手术后 3d 1.53±0.14 1.64±0.25 3.361 0.001 IL-6 手术前 170.11±17.58 170.88±17.39 0.240 0.810(mg/L) 手术后 3d 177.58±20.14 188.48±19.58 3.340 0.001

2.3 并发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2.86% (P <0.05)。 见表 3。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炎类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5]。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段[6]。因诸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年龄较大、 基础疾病较多或医师技术相对不足等, 易加大手术风险和患者经济负担。 研究[7-9]表明, 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本研究中,对照组于发病48 h 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于发病48 h 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 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 (P <0.05), 表明发病48 h 内实施手术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分析原因可能是早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及其周围无明显粘连、 结构层次分明, 利于医师术中操作,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 观察组手术后3 d 的血清hs-CRP、TNF-a、 IL-6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 及时缓解炎性反应。 因延期手术时胆囊已出现萎缩, 胆囊与周边组织粘连, 术中操作难度加大, 机体创伤增加。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利于预后。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综上所述, 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更好,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炎性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