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12-30贾世英张晓启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小针刀肩关节关节

白 旸 贾世英 张晓启

(1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辽宁 沈阳 110031;2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外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1)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以及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其症状主要有关节僵痛、活动功能受限以及肌肉萎缩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在对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以及功能锻炼等。其中针灸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疗程较长,且不良反应较大以及患者复发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小针刀疗法是介于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的闭合性松懈术,推拿则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与物理疗法。据研究显示,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因而本次研究以25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例,采用对比的方式探究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5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0±7.7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48~80岁,平均(64.00±8.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者[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者;具有认知功能障碍者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针灸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选用30号长2.5寸不锈钢毫针;取患者肩井、肩髃、肩髎,配穴有肩贞、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以及阿是穴;先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再将毫针刺入穴位,待行针得气后留针20 min;使用连温电针仪直接夹在已经刺入患者体内的毫针上,距离皮肤0.5 cm,调整脉冲后按加热键,并进行温针治疗,治疗时间为20 min;中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使用超短波治疗仪调整数据后,连续振动与间歇振动交替进行,温度控制在60 ℃,以患者的耐受力为主;每日1次,每次30 min。

1.3.2 观察组 实施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①小针刀治疗方法:通过检查确定肩关节周围压痛点,确定小针刀入刀部位以及深度,如果压痛点无法确认,需要通过观察患者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确定压痛点的位置,一般压痛点在喙突、肩峰下、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冈下肌、小圆肌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起点压痛处;针刀消毒后,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确定患者肌肉、血管以及神经的走向;选择合适的刀口方向,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照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骨面,纵疏横剥3刀,范围0.5 cm;对于冈下肌与小圆肌压痛点的患者,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走向与肌肉走向方向一致,按照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骨面,纵疏横剥3刀,范围0.5 cm;手术结束后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 min后用创可贴覆盖针眼;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②推拿:手术后3 d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取端坐位,用揉法以及滚法放松患者肩关节周围,以痛区为施术重点,一般以肩外侧肩髃、肩袖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等为主,兼顾肩前以及肩后肩贞;用痛点弹拨法、点按法以及指揉法;以肩髃、肩贞、肩髎以及阿是穴为重点,手法交替施术,注意动作轻柔和缓、持久以及渗透有力,使深层温热为宜,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最后给予肩关节被动运动法,包括摇肩关节、梳头法、提抖法以及搭肩法等,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手法操作以患者疼痛感忍耐力为度,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按照相关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显效: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略有减轻,关节功能有效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生存质量,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进行评估。其中VAS评分的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WHOQOL评分的评价内容包括饮食、行动等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表示,分别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WHOQOL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与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WHOQOL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WHOQOL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于体力劳动者[4]。肩关节周围炎病因不明,其中年龄因素导致的肩关节退行性变是患者发生肩关节周围炎的主要原因,该疾病特点主要有肩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不展开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导致血管长期受到压迫,使手肩部血流不畅,最终出现肌肉萎缩[5]。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种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但并不能有效根治患者疾病。

肩关节周围炎在中医上属于骨痹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外伤劳损、内伤劳累而导致肩部经脉闭塞、经络雍滞不通而产生的疼痛状况,所以在对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针灸治疗[6]。结合现代研究证实,对患者进行艾灸时发出的红外线可以穿透较深部组织,加强局部组织代谢,进一步降低周围神经的兴奋性,更好地促进患者患处功能恢复,且超短波热分布均匀,能够直接辐射病区,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进一步促进血液以及淋巴液循环,降低患者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有效消除肩关节周围炎的炎症,减轻水肿以及疼痛状况[7]。但针灸治疗缓慢,且在对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只能够实现初步疼痛的缓解,并不能有效根治肩关节周围炎。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其介于手术方法与非手术疗法之间,以切开性手术方法为基础,根据生物力学观点,切开病变组织、疏通经络,恢复人体动态平衡是其主要作用机制[8]。其中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其结合了古代锋针及现代手术刀而形成,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小针刀疗法操作的主要特点是小部位的切割及剥离,从而可有效消除患者症状,起到止痛祛病的作用[9]。且小针刀疗法的主要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及条件的限制,治疗过程中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失也较小,且不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治疗后也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推拿在中医上指用手通过推、捏及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也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10]。肩关节周围炎损伤部位主要是弘二头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等,中医通过传统推拿对其损伤部位进行揉捏等方法,舒筋活络,加快气血运行,给予肩关节被动运动法,包括摇肩关节、梳头法、提抖法以及搭肩法等,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推拿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的特点,且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充分恢复患者体力、减轻疲劳、增强人体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抵抗力以及调节脏腑。在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小针刀配合推拿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更好地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对患者实施小针刀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点进行针对性治疗,更好地消除患者的肩关节周围炎症状。小针刀手术治疗后配合推拿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温经散热、活血通脉、滑利关节,更好地促进关节功能,再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关节再次粘连的情况,进一步恢复肩关节功能,同时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小针刀配合推拿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实施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有良好效果,可消除患者关节粘连情况,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并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小针刀肩关节关节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