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动机

2020-12-29田佳琪

大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斯大林毛泽东

【摘 要】 朝鲜战争自1950年爆发至1953年,历时三年。从朝鲜人民军大规模向南跃过三八线到中国出兵历时4个月,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兵朝鲜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订却历时33个月。七十年前中国的参战无疑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对其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一个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历经战争的洗劫,百废待兴,毛泽东是如何做出的出兵决策,从而在朝鲜与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美国进行角斗。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学术界。随着档案的不断解密,研究者们也大体了解了这一历史过程。诸多学者并据此对毛泽东的出兵朝鲜决策动机进行推断。中国决定出兵的过程是曲折和复杂的,决策的动机也必然是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因此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笔者综合前辈的论述,对其决策动机进行梳理。

【关键词】 朝鲜战争 三八线 毛泽东 斯大林

中国出兵朝鲜决策曲折的历史过程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金日成与5月13日抵达北京,告知毛泽东朝鲜人民军将发动朝鲜战争武力统一朝鲜,并称该决策已经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毛泽东支持武力统一朝鲜,但毛泽东希望等中国解放台湾后朝鲜方面再发动统一战争,到此时中国可以给予朝鲜充分的支援。毛泽东问是否需要中国方面的帮助,金日成对此表示感谢但并没有接受。最后毛泽东提醒金日成要留意美国与日本发兵干预的可能。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美国随即出兵干涉,并在联合国的批准下组织了多国部队。中国方面表示如果朝鲜同意,中国愿意出兵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周恩来对前往平壤的柴成文一行人曾说:“现在朝鲜人民处于战斗的一线,要向朝鲜通知表示支援,看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做,请他们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去做。[1]” 7月2日,周恩来召见罗申强调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中国方面可以衣着人民军的衣服与美军作战。7月7日中国国防会议也做出了建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2]然而金日成就此事向苏联方面争取意见时并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同意。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顺利登陆,人民军的后路被割断,人民军主力被联合国军包围。中国方面反应迅速,并再次向苏联提出出兵援助的建议。苏联回应:朝鲜人民军主力应该迅速北撤在汉城建立防线。但是未对中国的出兵问题作出回应。9月29日,什特科夫报告称,朝鲜人民军两个军团的后路已经都被切断,人民军斗志全无,纪律涣散,已无法有效组织行动。汉城防线也被突破,三八线一带也无人民军防守,敌军若越过三八线将不会遇到有效抵抗。[3]10月1日,斯大林向北京发出电报,希望中国方面能够提供军事援助,以志愿军的名义立即向三八线开进。

但此时美军已跨过三八线,而朝鲜人民军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从军事角度来看此时是不利于中国出兵的。正是基于此,麦克阿瑟向杜鲁门保证中国军队绝对不会出现在朝鲜战场。即便此时毛泽东仍有出兵的意向但是国内许多领导人都主张此时再出兵问题上要慎重考虑。毛泽东为了统一领导层内部认识,召开多次高层会议。在10月5日的政治局会议中,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做出了发兵朝鲜的正式决定,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4]。但是中国需要苏联给予相应的武器装备以及空中支援。毛澤东派周恩来和林彪前往苏联与斯大林就此事进行协商。

此时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并且在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两架美军飞机攻击了苏联滨海地区的一个机场,这被斯大林视为美国对苏联的警告。[5]而此时中国在出兵这一问题上表现的犹豫不决,更使得斯大林产生动摇,提出中国先出兵的要求,两个月以后苏联的空军将视情况而动。由于中国决定出兵的重要条件无法得到苏联方面的保证,于是周恩来与斯大林的谈判结果为中苏均暂不出兵,要求朝鲜政府迅速撤离。但是最终的决定权仍在毛泽东手中。毛泽东在得到周恩来发来的电报后,停止了入朝计划,东北各部队原地整训。要求彭德怀,高岗立即回京商谈。[6]10月13日毛泽东召开紧急会议,对出兵问题再次进行商讨,会议最终决定在美国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立即出兵援朝。[7]

此时苏联又得到情报,美军极有可能会再一次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此时朝鲜已完全失去抵抗能力,而且如果中国军队不能抵抗美军的进攻,苏联空军的参战无异于引火上身。于是斯大林再次回复周恩来苏联只能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即便两个月或那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入朝作战。毛泽东在得到消息后,再次急电彭德怀,高岗来京,并延迟发兵时间,经过18日会议的讨论决定,仍于19日出兵朝鲜。毛泽东最终决断说:“现在敌军已经围攻了平壤,再过几天就到鸭绿江了。我们无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8]”志愿军于19日晚开始秘密渡江,夜行昼止,隐蔽前进。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仗。

毛泽东出兵决策的考虑角度

根据前文可知,出兵朝鲜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那么,决策者在决策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条件也不会一味地只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进行决断。决策者必然要审时度势,根据局面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决策的目标。因此领导层在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中一定会从多个角度的思考,并且在不同环境下考虑的重点不同。

第一、中国的主权安全受到外部力量的威胁。一方面来自台湾,另一方面来自朝鲜。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决策层并没有明确北朝鲜进攻南朝鲜的意图是什么,美国误以为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世界进攻的前奏。[9]于是美国迅速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表示台湾的地位尚未确定。这无疑激怒了中国的领导人。美国阻碍中国解放台湾,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主权的侵犯。在毛泽东看来,美国对台湾的行动,就等于是对中国的宣战。[10]

在朝鲜战场,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在仁川顺利登陆,朝鲜人民军主力被联合国军包围。在九月下旬,联合国军不断向北推进,若美国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已至侵占整个朝鲜半岛,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定将构成巨大威胁。9月25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对印度大使潘尼迦明确表示:“中国对美国突破三八线绝不会置之不理。”“不惜任何代价制止美国的侵略行径。”[11]毛泽东又亲自决定,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2]。而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中国一次次发出的警告置若罔闻。

综上,有三点可以确定:第一,无论是朝鲜方面还是台湾方面的挑战都是来自美国的。第二,毛泽东已经决心应战美国的挑战。第三,根据毛泽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最终毛泽东决定在朝鲜战场与美国一决高下。[13]

除了美国对中国明显的主权威胁外,毛泽东对中国的主权做了更深层次的忧虑。按照黑海会议,北朝鲜将于东北建立流亡政府,残余的朝鲜人民军也将于东北进行休整。如果战火因此烧到中国边境,甚至中国境内,斯大林很大可能会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大批苏联远东军进入东北地区。要知道斯大林就是借口对日作战,出兵东北,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因此一旦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苏联必定派兵进驻东北,那么此时无论战争结局如何,中国都不能保证中国在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14]因此就必须要把战争推至国门之外。

第二,承担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和亚洲革命负责人的责任。1949年初随着中国革命正逐步走向胜利的路上,苏联也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在1949年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到达莫斯科,在雙方几次的会谈中,斯大林多次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并把领导亚洲革命的重任交给毛泽东。[15]希望中国能够给予殖民地半殖民地一些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

中共中央也认为援助亚洲革命不仅仅是责任,也是自身安全的需要。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革命胜利后,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援助亚洲被压迫民族中的共产党和人民争取他们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也是在国际范围内巩固中国革命胜利的最重要办法之一。”[16]而如今朝鲜半岛局势已经十分危急,朝鲜方面正急需中国派兵支援,中国作为亚洲革命的负责人理应出兵支援。而如果联合国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朝鲜则会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桥头堡不但对于中国边境安全是一个威胁,还会助长资本主义阵营帝国主义嚣张气焰。显然中国如果对北朝鲜政权的消亡袖手旁观,不出兵进行实质性的援助,那么这必定会有损新中国在亚洲革命领导人的形象,而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甚至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政党的形象也会受到破坏。可以说,在决策者眼里中国出兵援朝,已不单单是防止和反击中国安全主权受到侵犯的问题。

第三,巩固中苏同盟关系以推动国内建设,巩固政权。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和国内战争,历经战争洗劫。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猛增,企业的开工不足,农业灾情严重,运输系统也在很大程度遭到破坏。工业产量是战前最好记录的30%,轻工业和农业不超过70%。[17]1950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在最近的三个月中,新失业工人将近12万人。失业工人生活极为困难,同时出现了不满情绪。美蒋特务分子也乘机造谣煽惑。一旦处理不好,中共在城市中的工作就会陷入极大的困难。“甚至可以动摇到城市人民政权的基础。”[18]

可见此时中共要巩固新生的政权,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国内发展建设,摆脱国内经济困境。而中国共产党缺乏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因此必须依靠苏联向中国提供相关的资金,技术和专家等支援。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大陆上下一片欢腾,对中苏条约赞不绝口。[19]然而在中苏的谈判中,斯大林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被迫做出让步,放弃了中苏同盟条约中关于东北问题的主张。这使得斯大林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是否能真正为社会主义阵营尽力产生怀疑。正如1958年7月毛泽东曾对尤金说,斯大林一直怀疑中国人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到朝鲜战争时才改变他的看法,也改变了东欧和其他各国兄弟党对我们的怀疑[20]”如今朝鲜面临着严峻的局势,斯大林又由于美国的挑衅和示威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而拒绝出动空军配合志愿军的地面作战。但是斯大林仍然希望中国能够出兵援助朝鲜,维持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并交代最后出兵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毛泽东手中。此时毛泽东必须要揣摩斯大林的意图,并为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做长远考虑。

中共要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开展国际斗争,现在只能依靠苏联的帮助,只能依赖中苏同盟条约。而此前中苏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过程中,毛泽东对斯大林的顶撞使得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误解。而要消除斯大林此前的误解并实现保持革命成果,保存新生政权的目的,其前提就是要通过出兵朝鲜、决心与美国单独作战来取得斯大林的信任。[21]

结 语

中国出兵朝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与并解决国际事务、处理重大危机。在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下,中国出兵决策过程曲折复杂。但是中国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审时度势,冷静分析局势,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原则。冷静处理分析美国军方的叫嚣和苏联方面的压力,最终做出了抗美援朝这一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斗本领,迫使资本主义的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不得不进行停战谈判。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同时也赢得了莫斯科方面的信任,给予中国大量经济建设的支援。今年是中国出兵朝鲜的七十周年,随着历史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我们更应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当国家的核心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坚决地声明自己的立场,摆出自己的底线,对侵犯中国主权安全的行为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1]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51页。

[2]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158-159页。

[3] 什特科夫致葛罗米柯电,1950年9月29日。

[4] 王焰等编:《彭德怀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403页。

[5]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M]第三版。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第307页。

[6]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247、248页。

[7] 王焰等编:《彭德怀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405-406页。

[8] 王焰等编:《彭德怀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47页。

[9] 《艾奇逊回忆录》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第265页。

[10] 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发言。

[11] 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朝鲜战争》第一卷 第28页。

[12] 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13] 沈志华著:《冷战在亚洲》2015年 第298页。

[14]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M]第三版。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 第326页。

[15] 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第419-429页。

[16] 《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第245页。

[17] 彭敏主编:《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4-5页。

[18]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M]第三版。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 第286页。

[19] 《人民日报》1950年2月16日-25日。

[20]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252、326页。

[21]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M]第三版。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 第327页。

作者简介:田佳琪(2001.10.28),男,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2019级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斯大林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斯大林猝死之谜
朝鲜战争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