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歌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当代价值

2020-12-29覃展鹏张冬琦

歌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色歌曲歌唱祖国文化自信

覃展鹏 张冬琦

[摘    要]红色歌曲是指赞扬和歌颂党、祖国和革命的歌曲,大部分作品反映了时代特征,具有明显而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情感基调,是人民群众真情实感的表达和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红歌所展示的深刻内涵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三首红歌为例,探讨红歌在高等教育中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此寻求创新而有效的育人新助力,更好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红色歌曲;文化自信;《到敌人后方去》;《歌唱祖国》;《我和我们的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等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一切的出发点都落在育人的根本上。因此高校的育人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应该是多渠道、多方式、多学科协同的。本文以红色歌曲为载体,初步探讨红歌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此寻求创新而有效的育人新助力,更好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歌的含义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红歌即红色歌曲,是指赞扬和歌颂党、祖国和革命的歌曲,大部分作品反映了时代特征,具有明显而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情感基调,传唱度高、流传度广,既能让人欣赏品味,更能鼓舞人心。红歌虽是音乐家创作的作品,但它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人民群众真情实感的表达和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体现,服务于人民群众。当然,红歌的红,除了其“主色调”是中国红,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和祖国的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唤起了人们的红色记忆,仿佛回到了艰苦卓绝和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去追忆和缅怀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和牺牲生命的革命英雄,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可以说,红歌既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图为抗战、新中国、改革开放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红歌作品,以上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到敌人后方去》《抗敌歌》《救亡进行曲》等,从歌曲名就能明确是与战争时期相关的作品。新中国成立时期,人民当家做主人,《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作品体现了人民对祖国的建设豪情和热爱之情。改革开放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歌曲《春天的故事》《希望的田野》《走进新时代》等讴歌着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不仅给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文化活力,更鼓舞着人民拼搏奋进,共同建设美好新生活。

二、红歌育人的途径及主要功能

红歌育人,是通过让学生学习红歌及其中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思想教育、价值观引领的育人效果。红歌育人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式,其途径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主要是指电视、网络平台,线下主要是指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其覆盖面甚广。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育人的手段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线上平台的资源,结合线下课内外教学活动,将育人效果最优化。

当把红歌作为育人的内容时,其重要性则主要体现在育人的效果上。本文随机抽取了广西艺术学院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关于红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的情况,統计结果显示,95人认为效果较好,4人认为效果一般,1人认为效果较差。从结果显示来看,相对传统的理论学习而言,红歌育人的形式以歌曲作为载体,以故事和情感为育人内容,更喜闻乐见,更能深入人心,学生更乐于接受,育人效果更显著。

从红歌育人的实施方式来看,主要包括理论育人、实践育人两方面,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注重理论学习,后者注重具体行动。而红歌育人既属于理论育人,也属于实践育人。红歌属于理论育人,主要体现在红歌本身所提倡的价值观和其中的内涵。

从红歌育人的表现形式来看,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辅助教育功能,二是强化教育功能或是升华引领功能。辅助教育功能,主要是在传统的思想理论授课教育基础上,通过红歌作品中的故事进行导入,或者红歌赏析,辅助思想政治教育,红歌所涵盖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例如,当学生学习党史和国家发展史时,引用红歌作为导入部分,以讲述红色音乐故事的方式展开教育,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和育人效果。强化教育功能即是升华引领功能,简单而言则是将理论的思想教育升华为参与红歌作品的学习和演绎,将红色革命精神通过红歌作品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呈现,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红歌革命精神,继而在红歌作品的演绎中得以呈现。例如,在加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教育时,可以学习和编排《绣红旗》的片段,通过塑造江姐面对敌人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而不低下头颅的英勇形象,进一步拓展革命精神教育的深度,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红歌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从一定意义上说,红色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质的飞跃,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形态。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一)从《到敌人后方去》中了解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

《到敌人后方去》是由赵启海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完成于1938年9月,抗日救亡爱国歌曲代表作之一,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通过对这首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回顾和铭记抗战时期的那段艰苦卓绝、受尽屈辱的历史,同时,学习先辈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歌词“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了解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救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激励着我们要珍爱和平,要自立自强。这个时期的红色歌曲是时代文化的缩影,在任何时候,革命时期的红歌文化只会被铭记和传承,而不是遗弃,因为中华民族的后辈定能在历史的记忆中坚定民族的文化自信,坚定血液里流淌着的文化自信。

(二)从《歌唱祖国》中了解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红色文化

新中国成立时期有很多优秀的红色歌曲,其中《歌唱祖国》是极具代表性的。该作品由王莘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歌曲由主歌和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向上的旋律和明快雄壮的风格激发着中国人内心澎湃的爱国热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奋进,它不仅是国家许多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更是亿万华人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时期,我们的国家在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水平,人们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奔忙,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人们经历着这样的困难,才激发了前进的动力和脚步。我们从《歌唱祖国》这首赞美祖国的歌曲背后,感受到的是时代的印记和奋进的力量,这种印记是我们的文化形象,这种力量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三)从《我和我的祖国》中了解改革开放时期的红色文化

《我和我的祖国》是改革开放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李谷一演唱,1985年创作和发行,几乎人人会唱,传唱度极高。“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每一句歌词都真情流露,每一句旋律都动人心弦,如此贴切又如此热烈地表达出了每一个人心中的爱国热情。这一份来自每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其实就是对时代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与其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更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提升。歌曲和歌词本身给听众的触动既是丝丝入扣般深入人心,更是波涛汹涌般不可抵挡,由此可见,这首紅色歌曲对人们文化自信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刻唤起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四、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通过红歌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常说,歌曲本身或是激昂的,或是悠扬的,或是忧伤的,又或是喜悦的,等等。而聆听红歌的人,内心是随着旋律的走向波动的,其功能则体现在听众的内心情绪的波动,对歌曲的理解,对内涵的吸收,对思想的转化。普遍来看,常常不是因为一首歌能引领一个人,也不是因为一个人被一首歌而感化,而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思想也要温故而知新,我们不能忘却历史,我们也要展望未来。红歌作为育人的载体,其功能在历史和当下中起到了连接作用,学生们从红歌中回顾历史,也从红歌中展望未来,从而能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总而言之,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立德树人的根本始终是育人,为强化根本之成效,我们仍需要积极探索,开拓思维,共同为实现更好、更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之道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韩露.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

[2] 李源锋.试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

[3] 周琢虹.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有效运用[J].党史文苑,2009(4).

[4] 张颢. 论红色资源开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前沿,2007(7).

猜你喜欢

红色歌曲歌唱祖国文化自信
歌唱祖国(图片新闻)
歌唱祖国②
浅谈红色经典音乐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只要你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