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队属医院加快转型重塑的几点思考

2020-12-29杨祖兴郝明华

武警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卫勤武警部队部队

杨祖兴,郝明华,曹 悦

队属医院承担着一线部队的平战时卫勤保障工作,其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官兵身体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1]。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对武警部队队属医院的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固有发展模式,紧跟当代军事变革和后勤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改革创新,加速转型重塑,积极探索提高和增强卫勤保障能力的新模式。

1 瞄准战场打赢,全面加强练兵备战,锻造打仗卫勤

武警部队队属医院,作为遂行任务卫勤保障的主体力量,必须紧贴新的使命任务,以“应急、精准、时效”为原则,精兵强训,全面提升卫勤保打赢能力,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卫勤保障力量[2]。

1.1 凸显为战属性 “准备打仗、能打胜仗”是武警部队队属医院的主责主业,也是它的为战属性。医院的一切工作向打仗聚焦,一切资源向打仗靠拢,用战斗力标准来统领医院卫勤力量建设。把“随时上战场”意识立起来,深入学习习主席练兵备战重大思想,牢固树立打仗思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时刻打仗准备。把“保障打赢”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围绕提升卫勤保障战斗力标准,研究探索加快医院卫勤保障能力转变模式的方法、途径,全院人员想主业、谋主业、抓主业,把保障打赢落到实处[3]。

1.2 优化卫勤组织结构 把配齐配全建制卫勤力量放在首位,着眼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需要,按照卫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要求,集中优势资源,完善机动卫勤力量信息库,科学编配功能模块,把卫勤力量健全建强[4]。把构建新型卫勤力量作为重点,促进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向多元化转变。结合城市卫勤保障特点,重组加强配置救治小组,模块化配备装备器材[5],构建独立的、小组化的应急卫勤力量;探索组建心理卫生服务、特战反恐、直升机空中后送等专用新型卫勤力量。

1.3 向训练要战斗力 按纲实训。根据新修订的军事训练大纲,严格训练的计划、组织和落实,严格训练的内容、时间、标准,不搞套路,不走过场。加强训练的监察监督,把训练纳入医院考核考评体系,保证实效。按需精训。充分研究“战场需要”和“现实差距”,找到卫勤保障能力短板,精细化训练五大战救技术,重点培养火器伤、核化生防治人才,全面提升卫勤保障技术能力。推行联训。探索卫勤实战训练新路径[6]。把医院卫勤力量融入地方“120”急救力量,联合成立中毒救治门诊,将卫勤训练与应对突发事件相结合,在平时任务中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把卫勤力量融入部队演练场,轮流派出卫勤骨干力量下部队代职实训,派出卫勤小分队参加部队实战训练,在实训实练中提升实战素质和战救技能。

2 基于官兵健康,拓展医疗服务保障模式,打造服务卫勤

2.1 加快医院转型和结构优化 着眼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和加快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聚焦卫勤保障能力和医疗救治力生成,合理调整内部结构,优化配置卫勤资源,加速医院由“规模型”发展向“打仗型”保障转变。精简、整合、重组学科专业,重点打造紧贴部队官兵卫生需求和军事卫勤保障需要的学科,形成“专科特色明显、综合服务保障”的学科结构[7]。服务重心向门诊倾斜,优化门诊布局,配齐配强人力物力,开展特色服务,不断提升门诊服务内涵质量。

2.2 多维度延伸医疗保障服务 前延医疗服务,根据部队不同工作阶段、不同训练任务特点,结合季节变换和疾病流行等因素,跟进做好医疗巡诊、训练指导和卫生防病等工作,把医疗服务延伸至部队工作全程。扩展服务内涵,关注伤愈归队官兵、士官家庭和离退休老干部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开展医疗服务暖心工程,贴近需求做好医疗保健服务保障

2.3 开展部队健康管理服务 发挥队属医院卫生资源优势,构建以队属医院为核心,以部队卫生机构为主体的部队健康管理体系[8],拓展医院健康维护职能。采取外出送学、集中学习、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健康管理教育,培养新型健康管理人才。开展集中组织、上门服务、体检指导等多样化健康体检,实现部队健康体检全覆盖。建立军人健康管理档案,开展军人健康评估与健康咨询服务,促进部队整体健康水平提高。

3 着眼整体效能,推行卫勤资源统管共用模式,构建一体卫勤

3.1 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 武警部队卫勤力量相对分散,卫勤保障能力发展良莠不齐,以队属医院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是提高医院卫勤综合保障能力、促进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科学配置、集约高效”的原则,整合重组医院就诊管理要素,构建队属医院一体化卫勤保障中心。以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为目标,重点进行流程管理和流程再造,缩短了官兵就诊时间,提高了医院资源配置效能,官兵全流程平均就诊时间由原来的3 h降至1.5 h[9]。推行“医教训管”一体化住院管理,实行专科诊疗、分区收治和全封闭管理,配套设置教育管理、康复训练及休闲娱乐等功能单元,实现规范诊疗、严格管理与思想教育、功能康复等同步实施。

3.2 实施一体化基层帮带 探索队属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统管共用模式。医院设置技术培训中心,采取双向代职、短期培训、专项进修、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开展以训练伤救治、应急医疗为主体的业务技能培训,探索基层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新模式。定期组织医疗专家下沉服务[10],指导基层部队卫勤力量建设,吸取基层卫勤应急保障经验,实现队属医院与基层部队卫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3 实行一体化联防联控 在医院一体化卫勤保障网络基础上,嵌入卫生监督、疾病监测和卫生防疫等功能模块,建立联防联控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网络直报优势,实时掌握部队疾病发生和疫情情况,变静态统计为动态监控,变“应急式”处置为“常态化”防控。主动延伸医院卫生监督和卫生防疫指导职能,建立常态化检查指导机制,为上级业务管理部门提供专业性技术评估。完善军地联合处置应急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确保遇有情况,积极稳妥处置。

4 坚持信息主导,积极推进系统集成融合,创建数字卫勤

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为部队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队属医院必须加快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融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和共享度,不断提升医院建设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全面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提供持续精确的信息支撑。

4.1 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从顶层设计入手,对武警部队队属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卫生管理部门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实行统一的规范标准,构建以队属医院为主体,集医疗服务、卫生管理、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信息应用平台,实现信息数据传递迅捷高效、实时快速共享。加强与各军兵种信息系统的沟通协调,及时引进新的功能模块,实现军兵种之间的互联互通。

4.2 推进信息系统整合集成 整合集成医院HIS、LIS、AO以及绩效考评、物资管理、成本核算等管理系统,做到数据互通互用,实现医院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管理信息的互通互联。依托武警部队强军网和远程医学系统,构建以队属医院为枢纽,辐射各基层部队的远程医学网络,建立了集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教学培训、保障服务于一体的远程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实时会诊,做到视频、音频资料同步传送,在现场解决诊疗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医院的技术帮带和业务指导,基层卫生队平均转诊率较同期降低了4.45%[9]。依托远程网络平台,探索人员、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联通,提高了医院与基层部队之间的协调沟通和卫勤保障效率。

4.3 提升战时卫勤保障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医院战时卫勤保障指挥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力度[11],结合部队组织指挥、力量编成和保障任务的特点,融入部队指挥网络,建立横向互通、纵向互联的卫勤指挥网络,将战时卫勤保障融入现代化信息作战体系。借鉴已有成熟经验,结合武警部队战时卫勤保障的伤情和卫生减员特点,加快单兵搜救系统的研制与应用[12],实现战场精确定位、有效搜救。加快医院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与战时卫勤保障系统的融合,发挥好队属医院保障基地的作用,为战时卫勤保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猜你喜欢

卫勤武警部队部队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俄部队军演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老部队
八点读懂改革后的武警部队
中共中央决定调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