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对、家校、拓展”精准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2020-12-29唐巧霞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困难

唐巧霞

江苏省淮安市H学院自建校70多年来,资助工作一直持续至今,伴随着高校资助政策的发展,从“免费加”阶段到多元化阶段再到健全发展阶段,经历了多阶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奖、助、贷、免、补”等多元混合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资助期间,对数以万计的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扶贫,必须由“阳光普照”型向“精准高效”型进行转变,进而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从而使经济困难学生得以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但是资助过程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要构建什么样的精准资助模式。

分析H学院的贫困生整体结构,H学院的生源主要是苏北地区以及新疆地区,很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全校在校生近2万人。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学校的贫困生超过50%都是来自农村,人数在1万人左右,他们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和父母外出打工(见图1)。H学院2019~2020学年度共认定贫困生6690人,占全院34.21%,其中有一部分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特困职工家庭、孤儿,加之还有一部分人是来自新疆等少数民族家庭,所以贫困生比较多,涉及的贫困范围也比较广。对于少数民族,我们一直以扶持的态度对待。目前,学校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长,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所以,H学院对贫困生的补助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图表资料来自H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H学院的贫困生数量大,贫困程度也高,如何精准有效地资助暂时困难学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神,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有效、全面的帮扶,H学院党委探索构建、完善“结对、家校、拓展”精准资助育人模式,调动全学院资源开展资助工作活动。党员教师能够更直接地与困难学生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落实帮扶计划,提高党员教师宗旨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会到学院党委、党员教师、班主任、学生党员等的关爱,提高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励志前行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更好的发展。

具体内容:

一、结对。(1)选取困难生进行结对,举行结对仪式,师生座谈交流。(2)困难学生提出自己仍未解决的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难(座谈会现场交流,或与老师单独交流,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他们的生活现状和需要解决的困难)。(3)访问老师和被访学生进行结对从而长期帮助。(4)邀请关工委老师给结对同学进行学业指导与思想引导。

二、家校。(1)学院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走访困难学生家庭,赠送家庭暖心物资,比如棉被、大米、食用油、手套等防寒物品。(2)被家访的学生于访问前一周写好《给家长的一封信》,在访问时由老师转交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学生用书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3)访问老师将被访学生在校获奖证书带给其父母,让父母见证学校帮助与子女奋斗的共同努力成果。

三、拓展。(1)由老生党员带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户外素质拓展,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友谊,从而锻炼毅力,提升综合素质。(2)建议有条件的可以去父母工作单位,让困难学生了解父母日常工作的环境,知晓父母工作的不易。(3)阳光雨露志愿者协会组织被访学生到其合作单位进行志愿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回报社会的恩情。

发展目标:由学院党政、学工办、学生社团组织多管齐下,针对在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帮扶措施,旨在让困难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从每个困难学生的家庭出发,从个体到群体,通过实地走访加强家校间的联系;通过思想和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困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精准资助育人的目标。

主要作用:以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探讨、实践为主,围绕H学院困难家庭学生开展一系列沟通帮扶活动;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深入每一个家庭贫困的内心,传递温暖,将相关政策向真正困难的学生倾斜,实现困难学生家庭的和谐发展和整个学院“携手帮扶、齐头并进”氛围的营造;学院从每个困难学生的家庭出发,从个体到群体,通过实地走访加强家校间的联系;通过思想和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困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添了H学院学生工作的活力。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资助工作宣传员的力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精准帮扶,进而增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质量。构建“党员结对、家校互动、素质拓展”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该模式具有普适性,可以在不同学院或学校开展。

本项目针对家庭状况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在大学里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同学的温暖。将义务教育期间的家访延续到大学,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干部前往贫困学生家中,实地了解相关家庭的困难之处,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9年寒假,学院教师兵分三路前往江苏省盱眙、宿迁、楚州等地了解并慰问了第一批困难学生家庭,与其家庭成员进行了亲切交谈,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并且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学院通过走访慰问,向贫困家庭传达“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因为家庭原因而停止求学之路”的理念。由此,让贫困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让贫困学生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上次受家访的贫困生,在本学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一步一步提升,性格越来越开朗,与同学、教师相处得越来越和谐。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