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度盘点

2020-12-29

卫星与网络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制卫星出口

长二丁火箭圆满完成本年度全部7次发射任务

8月6日12时0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九号04星和清华科学卫星。本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42次发射。

8月23日10时27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升空。至此,长二丁火箭已经圆满完成本年度的全部7次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一款常温液体两级运载火箭。从1990年立项到现在,30年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创造了全胜的优秀战绩,将百余颗卫星送入太空。因为出色的性能和战绩,被授予“优质火箭”和“金牌火箭”称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量产

8月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上市。至此,北斗已经在我国已经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天启10号(即“陵水号”)低轨物联网卫星成功发射

7月25日11时13分,天启10号(即“陵水号”)低轨物联网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预计两周后即可提供数据通信服务。这是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高科”)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第7颗在轨服务卫星。天启星座2020年将全面加快部署,预计年底前将实现12颗以上卫星在轨组网并提供数据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天启星座的全球实时通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家新兴的民营卫星物联网运营服务商,正在逐步建立起蓝海市场上的主流形象。

“行云二号”成功验证星间激光链路技术 我国卫星物联网实现星间通信零的突破

“行云二号”01星、02星之间实现建链流程完整、遥测状态稳定的双向通信,标志着“行云二号”卫星搭载的激光通信载荷技术得到成功验证,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实现星间激光通信零的突破。“行云二号”01星、02星的激光通信载荷质量6.5千克,在轨功耗80瓦,是国内最小的星间激光通信载荷。

今明两年再发4颗!我国海洋卫星家族更大更强

在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分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透露:今年9月和11月,我国将发射2颗海洋卫星;明年发射2颗;已经立项2颗;正准备立项5颗。我国海洋系列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天基海洋遥感作为海洋高新观测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上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

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8月20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该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作为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该星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观测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初步形成,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在基础测绘、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乡建设监测评价、农业调查统计等方面的数据需求。

天问一号完成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8月2日7时,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地球约300万公里。天问一号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截至8月19日23时20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距离地球约823万公里,状态正常。8月19日22时20分起,环绕器上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正常。

嫦娥、玉兔完成第21月昼工作,工作时长突破600天

8月2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面工作时长突破600天,月球车累积行驶里程突破500米,达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两器分别于25日20时35分和10时46分完成第21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鹊桥”中继星工作正常。

全年任务圆满收官 远望7号船凯旋

截止8月17日,远望7号船已在海上度过了51天,安全航行15778海里。在太平洋完成首次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任务后,远望7号船迅速调整航向,历时20多天,星夜兼程机动8000余海里终于返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停靠码头后,远望7号船将迅速展开设备检修工作,为下次出航做好扎实准备。

一句话新闻

美国修订出口管制规则会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

今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较大规模的修订了美国《出口管理条例》,可能会对更多的中国企业产生影响。这次修订有两个最终规则:

●取消民用最终用户(CIV)许可例外。随着CIV许可例外的取消,中国半导体企业或将面临美国供应链不稳定带来的重大冲击。同时,由于CIV适用于视同出口(如发送技术或源代码),所以对研发活动和技术交流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加强对军事最终用途和最终用户的出口限制。这一规则修订针对的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根据修改后的新规:

(1)军事最终用户不限于军事组织,也可能是一家民用公司,部分承接军品订单的民用企业可能将受到波及,涉及的领域可能为:车辆制造、精密加工、通信、航空。

(2)新修订内容扩展了相关管控物项,涉及材料加工、电子、电信、信息安全、激光和传感器、驱动装置等多个领域,并对此类物项的许可证审核政策调整为了推定拒绝。这实质上断绝了最终用户获取管控物项的可能。

(3)在自动化出口系统中,增加了对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出口的电子出口信息备案要求,即,无论货物价值有多少,也无论是哪种管控理由,都必须申报物项的出口管制分类编码(ECCN)。

此外,2018年8月13日,《美国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正式生效,美国的出口管制领域正式引入对国家安全有关键影响的新兴和基础技术。

以下是两年来的相关进展:

(1)对14类新兴技术征求意见。2018年11月1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受管制的新兴技术清单征求意见草案,涉及14类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等。

(2)将外国投资审查与出口管制挂钩。《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扩大了对外国资本投资美国敏感行业进行审查的权利,试点项目锁定27个行业,包括飞机制造、滚珠轴承、光学仪器、石化制造等。

FIRRMA将“关键技术”定义为:美国军品清单上的防务物项;商业管制清单上的物项;核设施、设备和材料;特定的试剂和毒素;由《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管控的新兴和基础技术。

(3)组建新兴技术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于2020年5月19日举行了首次会议,预计下半年可能会有措施出台。

(4)2019年5月宣布对五种新兴技术实施出口管制。2019年5月23日,BIS在美国联邦公告发布最终规则,在商业管制清单中增加五个物项:离散微波晶体管、操作软件的连续性、量子后加密算法、用作水听器的水下传感器、专门设计或改装为空中发射平台的飞机。

(5)2020年1月对地理空间图像自动分析软件实施临时出口管制。BIS希望以此阻止美国公司帮助中国制造出更好的人工智能产品,以帮助其军事发展。

(6)2020年6月宣布对三种新兴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包括某些前体化学品、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带有刚性壁的一次性培养室。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美国会继续推进并加强对新兴和基础技术的出口管制。虽然目前对部分新兴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仅在美国生效,但美国后续可以将其提交给相关多边机制的缔约国,试图让所有成员都对此类技术的出口进行管制。

猜你喜欢

管制卫星出口
注意!携带这些当玩具,可能会被拘留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miniSAR遥感卫星
静止卫星派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放松美国金融管制的密径?
给情绪找个出口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