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快创新创业步伐宿州市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12-29李晓晖宿州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宿州宿州市科技人才

文/李晓晖(宿州市科学技术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2019年,宿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集聚创新要素,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位次前移,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以“151”工程建设为主线,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上台阶

2019年是科技工作“项目建设推进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目标,大力实施“151”工程,以“科技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合作,促进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主导产业和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署创新链条,实施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同时,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与产业、人才与企业、项目与资本的无缝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加快建设具有宿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五大发展”美好宿州建设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据统计,2018 年度全市研发经费投入8.8 亿元,增幅12.4%。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0.4%,2018 年增速27.6%,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第 1 位;2019年 1—11 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6.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7 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 1 位。2019年,28 家企业纳入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将突破130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和通过数均创历史新高。

二、以创新扶持政策为重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出台科技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支持范围,提高支持标准,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联合媒体加大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扩大政策影响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2017 年6 月,宿州市印发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并设立了每年5000 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019年 5 月,对《实施意见》进行了修订完善,并陆续出台了《宿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宿州市鼓励全市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贯彻落实〈支持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等8 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8”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推进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大胆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率先修订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细则,明确以股权投资或债权投入等方式,分 A、B、C 三档,分别给予 300 万元、200 万元、100 万元支持。率先启动实施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0 年还将启动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在培育创新主体等领域出台了新举措,对首次纳入“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市一次性给予2 万元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市给予30 万元一次性奖励,县区同步予以配套支持,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热情。

2019年,宿州市引进“两院”院士2 名,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7 个;3 个人才团队正在注册公司,5 个人才团队正在与宿州相关单位积极洽谈合作。

三、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扩大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领域,科学谋划,前瞻部署,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2019年,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4 项,获省财政资金支持440万元;组织实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 项,获省财政资金支持80 万元;组织实施中央转移支付项目4 项,获财政资金支持300 万元。2019年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共立项32 项,安排经费1085 万元。其中: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4 项、众创空间项目2 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 项、科技攻关类项目15 项、科技扶贫类项目5 项。

四、以载体建设为引领,拓展创新创业空间

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聚集创新要素,布局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60 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 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 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 家,院士工作站10 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 家,省级众创空间6 家,市级科技孵化器1 家,市级众创空间13 家,基本实现了孵化平台的全覆盖。

2017 年以来,全市共招引乔振华团队、楼慧强团队等60 余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宿州创新创业,其中乔振华团队和顾世海团队获批2017 年度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楼慧强团队获批2018年度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其创新创业项目获得1500 万元省专项资金扶持,市级配套750 万元,县(区)、园区配套750 万元。全市共有7 个团队获批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每个团队获得市财政1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先进技术集聚区建设,发挥技术转移示范作用,灵璧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泗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创建,安徽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联合国内高校和知名企业,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以协同创新为途径,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招才引智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宿州积极推进与北京、上海、合肥等地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2019年,先后参加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资本对接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个项目团队进行了对接,有3 家团队已赴宿州高新区进行了考察洽谈。参加中科大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对接会,与6 个项目团队进行对接,已有4 个团队赴宿州进行现场考察。成功举办宿州市与驻皖大院大所科技人才对接会,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的22 支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以及上海久有基金、安徽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上沙投资有限公司等12 家省内外投资机构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围绕宿州六大主导产业和122 项技术人才需求开展对接、签约合作。宿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技术转移宿州分中心,先后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20 多项,向企业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先进科技成果千余项。2019年全年累计登记安徽省科技成果500 余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8 亿元。

六、以创新服务为保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推进厅市会商议题落实,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项目落地实施。成功组织“江淮双创汇”,分别组织企业及科技人才团队,在上海、合肥等地进行了项目展示路演。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并推荐4 支队伍参加安徽省决赛,其中安徽新熙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 家企业晋级全国总决赛,1 家获得全国优秀奖,为宿州历年来最好成绩。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新模式,探索设立创新创业投资机构,引导创投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与安徽省科技担保公司、宿州市工投集团、宿州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金融单位沟通联系,开发适合宿州的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担保融资等科技金融工作机制,积极组织政投企、科银企担对接活动,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搭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银行加大科技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特别是科创板上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七、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一是加快推进宿州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积极承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支持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平台营运服务、软件开发等企业落户宿州,着力打造云计算全产业链。二是鼓励宿州市企业在生物医药研发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长三角区域设立科研“飞地”;积极引进长三角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宿州建设加工制造基地,打造“外地研发—外地孵化—宿州产业化”的新型模式。三是进一步强化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与上海相关单位深度合作,力争引进一批长三角优秀企业、项目和人才团队落户宿州。四是大力支持长三角知名高校院所、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与宿州市开展紧密合作,加快宿州创新人才集聚和成长,支持联合建设区域高层次创新载体和研发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宿州宿州市科技人才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两个基于CdⅡ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发光传感中的应用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宿州诗群小记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国控企业污染源的监控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