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模式研究
——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贾洼村为例

2020-12-29王珍茜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三变窑洞花海

王珍茜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会上提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中的“农民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理论指引下,贵州省农村成功趟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成功典范,为全国农村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脱贫致富新路子。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自2017年开始探索,在学习借鉴贵州省娘娘山农村“三变”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经过3年的试点改革,贾洼村立足城郊区位优势,按照“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示范带动、农户入股分红”的思路,引进平凉阳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和宏智建筑装饰公司等,利用农村“三变”改革,成立采摘园、矮砧密植果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脱贫致富之路。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乡村休闲旅游+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

贾洼村依据自身实际,积极盘活闲置资源,由村集体和平凉阳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累计实施土地流转340亩,成立了贾洼阳光虎山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乡村休闲旅游+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山地采摘、特色养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建成采摘园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已投资3000多万元,主要发展阳光采摘园和矮砧密植果园。

其中,采摘园利用“三变”改革,将64亩耕地、林地等资源整合变为资产,27户农户投入土地变为股东,享受每亩土地保底500元、逐年递增50元的分红模式,建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贾洼阳光采摘园,目前已开始盈利,其主要优势如下。

初具规模效益。该园2016年投入建设,如今已初具规模,不仅修建了供观光采摘的日光温室19座,连体大棚1座,并配套了相应基础设施和具有观光性的特色田园风光。园内不同植株与建筑的完美搭配,减少了人工痕迹,在整体上体现了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在温室内交错培育种植不适宜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的火龙果、芦笋、香蕉和草莓、籽瓜、圣女果、乳瓜、蓝莓、人参果、甜瓜等多样作物,通过不断更新和延长作物采摘时间,保持了对游客的长久吸引力。

增值经济收益。采摘园内已建成电商供应地并开始运营,现售园中的农产品,带动了园内土地、劳动力、金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展现生态优势。逐步完善综合娱乐区。阳光采摘园不仅仅满足于观光采摘一项,还配套养有孔雀、火鸡、骆驼等稀有动物的生态动物园,加之独具特色的新农村乡风民居,充满乐趣,让游客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采用同样模式的矮砧密植果园于2017年投入建设,该园流转80户农户的土地280亩,并对土地入股的农户,前3年按每亩550元给予保底分红,再根据后续盈利情况逐年增加分红金额。果园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新路径,充分发展林菜、林药、林果等特色农业。阳光采摘园和矮砧密植果园为地处丝路寒区的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文化生态旅游+荒山+企业+农户”模式

白庙乡贾洼村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引进平凉阳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和宏智建筑装饰公司,开发集花卉种植的缤纷花海、独具魅力的窑洞民宿、淳朴自然的乡村风貌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力求将其打造成崆峒区向外展示自身形象的美丽窗口。该项目主要由“梯田花海+黄土窑洞”和白庙花海观赏园组成。

梯田花海+黄土窑洞。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所在,对于地处黄土高原的贾洼村来说,窑洞承载了黄土高原厚重与古朴的社会文化。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窑洞文化,贾洼村依托平凉阳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贾洼村城郊区位优势,结合当地人多地少、窑洞零散分布的特点,在窑洞所在荒山流转集体和农户土地200多亩。从生态保护开发、发扬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入手,公司投资500万元修缮窑洞和种植梯田花海,让原本闲置的荒地和废弃的窑洞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配套设施的相继建成,逐步成为集文化传承保护开发、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荒山+企业+农户”的旅游目的地。这不仅能让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宣扬与传承。

白庙花海观赏园。由宏智建筑装饰公司流转村集体和农户土地180多亩,共栽植花卉65万株,主要打造名贵花卉观赏及高科技灯会灯展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今夏,薰衣草、太阳花、月季花、冰岛虞美人、法国小丽花、墨西哥黑心菊等花卉竞相开放,汇聚成色彩斑斓的花海,成为贾洼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种文化保护传承和生态农旅发展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为崆峒区村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模式。

三、“党支部+合作社+零散农户+生态养殖”模式

在推行“三变”改革之前,贾洼村经济实力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耕种土地和劳务输出,不仅收入方式单一,而且挣扎在贫困线边缘。自“三变”改革实施以来,贾洼村以猪、牛养殖为主导产业,依托肉牛专业养殖,目前已建立规模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并引进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推广适度规模养殖。“全出全进”加强家禽饲养管理,配套水、电、路、自动化调温设备和粪便处理池设施,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技术。

贾洼村以现有养殖业为发展基础,将农村自然资源、资产资金、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整合,由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带头,以“农户+农户”“集体+农户”等多样化的形式流转土地,将资金和土地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种、养、防、产、供、销一条龙生态养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贾洼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等流转土地1000多亩。按照“土地入股保底和盈利按股分红”的方式,引导230户群众(其中贫困户39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参与入股分红,增加了家庭收入,助推了农户脱贫,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据悉,每年仅阳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就使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贾洼村通过党建政府引导,利用农村“三变”改革,依托平凉阳光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宏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吸纳贫困户和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既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展农家乐,又吸引了本村村民返乡创业。同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入股分红,增加了贫困户稳定收入。如今的贾洼村,屋舍俨然、设施完善、山绿景美、生态宜居、村富民乐,展现出一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画卷。

从贾洼村的成功经验来看,农村“三变”改革的成功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企业发挥主体、农民发挥主角作用。政府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积极发挥主角作用,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处理好村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总之,贾洼村利用“三变”改革将乡村休闲观光、畜牧养殖、林果种植、文化产业旅游等作为群众致富途径,发展了乡村经济,助推了脱贫攻坚,开启了偏远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三变窑洞花海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花海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花海
花海寻踪
徜徉花海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陕北窑洞民居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