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博物馆”发展模式文化价值研究

2020-12-28李红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直播博物馆

李红

摘  要  “直播+博物馆”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找到了市场,赋予文化产业新的表达形式。文章对故宫博物院2020年清明小长假首次网络直播进行研究,发现博物馆依托直播形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直播+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同时促进国民文化教育,加强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利用直播等新媒介形式,文化产业在困境中逐步实现突围。

关键词  直播+;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直播;个案研究

中圖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073-03

从2016年开始,网络直播就进入爆火时期,2016年下半年,继YY直播后,映客、快手、花椒、新浪、腾讯也开始加入,还有无数的小的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网络直播势如破竹地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也为博物馆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却为馆藏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博物馆文化的普及、传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故宫博物院于清明小长假开展了首次直播,使文物再一次“活”了过来,影响甚广,为各地文化馆竞相效仿,这也为“直播+博物馆”发展模式的文化价值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希望能从文化产业创新、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等层面带给相关研究者和从业者些许启发。

1  依托直播形式,博物馆产业转型升级

1)“直播+博物馆”紧跟互联网媒体发展大趋势。自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创造力和创新力,而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是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府保障与支持。“直播+”实质上是“互联网+”的一种表现形式,直播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的新兴媒介形式,为经济生产领域创造了巨大价值,而这种价值也被文化领域发掘了。就在今年,2月23日,苏州博物馆“博物馆云春游”主题系列直播活动,产生193万观众流量,吸引了58万观众观看[1];3月29日,布达拉宫进行了1388年历史上首次直播,51分钟时间里有92万网友通过淘宝直播“云”游布达拉宫的建筑和馆藏,收获点赞逾88万[2];2月15日,大英博物馆和快手合作开启中国直播夜,200万人实现在线云游学……[3]自2017年7月,观复博物馆率先试水网络直播后,国家文物局在8月联合新浪收藏及微博共同推出“博物馆直播月”活动,全国13家文博单位进行了17场直播[4],文博界开始借助新兴媒介平台,实现文物“复出”,而故宫博物院其实早在2016年就进行过一次直播,由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支持,不过此次直播未能引起文博界对这一新模式的追捧。随着时间更迭,文博直播达到高潮后,故宫博物院的直播也有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抖音、头条、腾讯联合为故宫博物院今年的清明小长假直播提供平台,依托社交媒体的庞大用户基数,故宫博物院紧跟新媒体发展潮流,为文物重新鲜活起来提供了技术保障。

2)博物馆直播推陈出新实现转型。“直播+博物馆”的新发展模式并不是将藏品直接展出,通过社交媒体二次传播,而是创新观览模式,通过专家讲解,挖掘细节,并且还将线下游览不能展出的部分通过直播使游客能够享受与线下不一样的视觉盛宴。故宫博物院的此次直播展出就利用了云传播的优势,故宫宣教部的老师带领游客们观赏了故宫的细微之处,有许多考究的细节,还补充了很多冷知识,比如防火用的水缸冬天为何不结冰?慈宁宫的牌匾为什么和其他宫殿不同?九龙壁为何“藏”有一条“木腹龙”[5]等等,弥补了线下观赏容易一知半解或是直接忽略的缺陷。另一个突出“直播+博物馆”优势的地方在于推出线下无法观赏的馆藏。有些文物价值高、易受损,在环境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不用于展出,而云游览则解决了这一点,仅仅是讲解的人员进入馆内,既保护文物,避免其价值受损,又能让文物面世,增强传播力。故宫博物院在4月6日的云游览路线中安排了日常游览相对冷门的东六宫,虽然诸如乾隆花园、漱芳斋等未开放区域此次未被展出,但未来也许会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形势。网友在直播间的点赞、评论、刷礼物等行为是博物馆获得反馈的一种模式,博物馆展出不再是有时间差的单向交流,而是有实时沟通的及时反馈。博物馆直播同样对博物馆产业发展有所裨益,通过“直播带货”,促进博物馆文化衍生品销售,提高云游客的文化产品购买体验。

2  直播赋予文化新表达,“直播+博物馆”凸显文化价值

2.1  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直播+博物馆”教育功能深化

1)“直播+博物馆”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小高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性组成部分,其文化公益性的本质没有改变,这也没有阻碍博物馆产业的发展,而随着国民教育普及,整个国家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提升,文化需求日益增进[6],尤其是在此疫情期间,国民在各大社交媒体的活跃度更胜从前,赋闲在家的同时,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因为疫情影响而导致文化产业萎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于是各大文博单位纷纷寻求办法,力图冲破困局,直播则成了对双方都利好的手段。“直播+博物馆”不仅满足了国民的文化需求,还为国民教育出一份力,既体现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特征,又为促进全国文化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故宫博物院在清明小长假的直播则恰恰发挥了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功能,此前各地文博单位的已经陆续开展过直播活动,故宫博物院的直播则是博物馆创新文化教育形式达到的一次高潮。

2)“直播+博物馆”促进文博教育创新。不断增强的文化自觉表现为近年来各文博机构的游览次数的增加,作为受众已经有了主动提高文化教育的意识,作为文化生产和提供方面,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以进一步发挥教育作用,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故宫博物院在清明小长假的三次直播中,全网总浏览量超过4.3亿,其中总播放量约1.9亿,话题讨论总量约2.4亿。与此同时,故宫直播相关话题连续两天登上微博、抖音的全国热搜榜,其中微博平台上“故宫2020年首次直播”“故宫的花开了”等话题讨论量约1.84亿[7]。故宫从两个方面延伸了文博教育的方向,一是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讲解,在4月5日到4月6日的三场直播里,六位讲解员也是《我要去故宫》系列丛书午门、慈宁宫、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东六宫分册的作者,基于多年的研究与积累,他们讲解故宫建筑、文物等信手拈来,既有深度又充满趣味,不像线下游览那样走马观花。“直播+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游客能够实时互动,这也是博物馆教育延伸的另一方向。云游客不仅能和专业人士互动,还能与全国各地的游客互动,共同探讨交流文物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内涵,容易引起群体共鸣,增强文化教育的深度,并且有助于期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因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2.2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直播+博物馆”成为传播载体

1)“直播+博物馆”的跨文化交流。“直播+博物馆”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一定作用,2017年,英国国家美术馆、梵高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德国新绘画陈列馆和日本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联合直播,首次将梵高标志性画作《向日葵》的五个不同版本组合在一起,数百万的观众在这次直播中了解到不同国家馆藏版本的艺术性,收获了有关艺术家以及作品的新鲜观点。民族文化始终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些知名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基数也较为庞大,2018年故宫接待观众数量超过1 750万人次,其中约有20%是外国观众[8]。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始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直播+博物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讲好中国故事其实更要传播好中华文化,新的媒介形式为博物馆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物质载体,同时,世界各国知名博物馆也在用直播的形式与不同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合作,促进跨文化交流,紧随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宫博物院在清明小长假的三次直播虽然没有面向外国人的讲解版本,但是却也引来了海外华人的关注和评论,许多海外网友在新华网客户端上评论此次直播,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2)“直播+博物馆”的海外传播。无独有偶,故宫博物院通过直播走出去了,国外知名博物馆也通过直播走进国门。2月15日,大英博物馆通过与快手合作首次在中国进行直播,打造了足不出户地世界文化交流模式,很多网友看到了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欧美文化展品,了解西方历史文化,同时也发现一些由于历史原因而遗留在馆内的中国文物,从而会故宫博物院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故宫博物院目前没有面向海外的特定直播,但是由于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海外版的宣传,也将故宫直播的内容向国外进行了宣传,促进故宫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随着直播形态越来越饱和、越来越完善,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国家合作进行直播也不无可能,而“直播+博物馆”的形态也愈加适应国际国内文化传播与交流,成为博物馆产业突围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数字化媒介形式的变迁,或许还会长期发展这种模式。

3  结论

“直播+博物馆”的博物馆产业发展模式对于自身价值呈现、国民文化教育世界文化交流均影响深刻,这种模式是文化产业在面对科技发展下传统文化受困的一次转型新尝试,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反响。“直播+博物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博物馆是静止的,文物也是沉静的,然而文化却历久弥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开创出类似“直播+博物馆”的新发展模式,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深度了解的需求,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持续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罗雯.苏州文博系统化危为机“直播+”赋能文化艺术表达[N].苏州日报,2020-04-15.

[2]玩收藏.文化和旅游部:疫情期间超50亿人次在线观展,博物馆直播成常态[EB/OL].[2020-03-30].https://mp.weixin.qq.com/s/rtfMi9BJxEiFuQOgrBLS5g.

[3]造尺菌.文博|大英博物館×快手开启中国直播夜:200万人在线云游学[EB/OL].[2020-02-16].https://mp.weixin.qq.com/s/TM2HNLYQcgmMiuLvO0HcKQ.

[4]白莹.浅析博物馆对新媒体的应用——以网络直播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7(1):71-74.

[5]人民网.故宫硬核直播刷屏!回放来啦…[EB/OL].[2020-04-07].https://mp.weixin.qq.com/s/Iz6g4Ibp-6oTgoptSNdVhA.

[6]方慧超,付松聚.“博物馆+网络直播”模式价值及趋势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古琴音乐会直播为例[J].声屏世界,2020(2):99-101.

[7]王洋.故宫直播为何再次圈粉无数?[N].中国旅游报,2020-04-10.

[8]付敏,施雨岑,汪海月,等.“故宫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外国人眼中的故宫[EB/OL].[2019-05-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221154562321938&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直播博物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博物馆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