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粪无害化处理技术

2020-12-28

兽医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碳氮比堆体羊粪

对羊粪进行科学的处理不仅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传统的羊粪堆肥处理技术有不足之处,即耗时时间长,同时效率低下,影响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对羊粪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1 羊粪高温好氧堆肥技术

该技术主要优点就是能够有效杀灭粪便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在堆肥过程中不易产生恶臭。畜禽粪便处理之后腐熟充分,使用方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为此,该技术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1 碳氮比的调节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碳氮比。因为羊粪接近最适碳氮比,可以直接进行发酵。需要注意的是,在发酵之前需要对粪便进行处理,在里面加入秸秆和稻草等,其中的木质纤维能够很好的调节堆体中的氮碳比,降低含水量。废料的吸附性能很好,能够让羊粪和氧气充分的接触,保证发酵更完全。

1.2 水分的调节湿度能够影响对羊粪的处理效率。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好氧发酵最适合的湿度在50%~60%,如果湿度过低,堆体氧气吸收率也降低,腐熟不完全,不能彻底杀灭粪便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湿度过高,堆体升温速度比较慢,有机质降解的速度下降,堆体的异味会变大,不能够有效分解粪便中的毒性物质。

1.3 添加菌剂微生物在高温好氧堆肥发酵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些学者认为,微生物能够完成堆肥,假如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菌剂的话,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升温的速度,也就提高了腐熟的程度。

1.4 发酵时间发酵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结合发酵的时间将堆肥分为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稳定期。其中关键的是高温期,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将病原菌和寄生虫消灭。为此,重视高温期间的管理,保证腐熟的程度。另外,稳定期的堆积温度和环境温度比较接近,许多堆积体能够被降解。

2 羊粪厌氧堆肥技术

沼气发酵技术就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发酵微生物的方式能够实现将粪便转化为沼气。沼气发酵具有一定的优点,即能耗低、处理量比较大等。为此,厌氧堆肥技术能够很好的将废料进行有效利用。一些学者使用羊粪进行发酵,羊粪发酵的效果比较好,不会产生酸气。一些学者还认为温度、含水率对羊粪沼气发酵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发酵温度和原料含水率控制在一定范围能够保证羊粪沼气发酵效果最好。羊粪和秸秆在一起可以进行发酵,之外还可以和其他有机垃圾进行发酵。

3 羊粪生物处理技术

最典型就是蚯蚓堆肥,该技术就是利用蚯蚓消化道内的生物酶和微生物的作用,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实现对废物的利用。蚯蚓堆肥技术能够节约人工和成本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该技术之前需要对粪污进行处理。而该技术和发酵堆肥技术还存在不同之处,其最大的优点是pH值接近中性,降低物料中的重金属浓度和含量,对改善土壤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蚯蚓堆肥的因素有蚯蚓的品种、温度、湿度、pH值等。

3.1 蚯蚓的品种及接种密度蚯蚓品种比较多,在利用蚯蚓堆肥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繁殖能力强和生长迅速的蚯蚓。此外,不是蚯蚓越多,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就最好,而是应该科学的控制蚯蚓的密度和数量。

3.2 影响蚯蚓生长的因素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对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在保证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为蚯蚓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碳氮比也能影响该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应该控制物料中有机质的含量,尤其控制碳氮比的含量。一旦碳氮比太高的话,会对蚯蚓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中毒。如果碳氮比较低的话,蚯蚓不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影响蚯蚓的健康生长。温度、湿度和pH值也能影响蚯蚓的生长,为了给蚯蚓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20~30℃,速度应该控制在60%~70%,pH值控制在6.0~8.0。还应该为蚯蚓的堆肥提供良好安静和避光的环境。一些堆积的羊粪在没有经过处理之后有一些危害物质,尤其是pH值过高,这些因素很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影响了蚯蚓的堆肥效果。为此,应该对羊粪进行发酵,经过30d之后再加入蚯蚓,在保证蚯蚓正常生长的同时提高堆肥的效果,促进羊粪处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4 展望

科学的羊粪无害化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废物的利用,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的羊粪无害化处理技术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尤其需要关注发酵堆肥的时间,避免在堆肥中有残留的抗生素和重金属物质。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粪便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尤其在生物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猜你喜欢

碳氮比堆体羊粪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蜣螂
番茄秸秆添加不同辅料后的好氧堆肥研究
传说
宁夏果园羊粪腐熟方法初探
高大环柄菇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不同动物粪便炭化特性比较
经堆肥处理蚕沙可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生活垃圾和粪便堆肥温度变化及物质组分转化特性研究
不同碳氮比对垃圾填埋单元中氮循环细菌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