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膜色谱法改进及应用进展

2020-12-28李亚男丛海林

分析仪器 2020年6期
关键词:细胞膜色谱法受体

李亚男 王 松 丛海林,2 于 冰,2*

(1.青岛大学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71;2.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071)

细胞膜色谱(CMC)于1996年由何教授[1]首次建立,是在生物学和色谱学的基础上,研究流动相中有效成分与受体相互作用规律的方法。由于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细胞膜色谱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药物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在细胞膜色谱制备过程中,通过将细胞膜以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合的方式键合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载体上,以形成细胞膜固定相(CMSP),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或质量分数,从而推断其中的有效成分。细胞膜色谱法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色谱特性,对于研究潜在活性成分与受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 3]。细胞膜色谱法无需额外对材料进行提取分离,这为检测过程提供了很多便利;但由于细胞膜色谱柱制备过程比较复杂,且细胞膜吸附不完全,因此存在细胞膜用量大、表面膜蛋白易变质、细胞膜易脱落、柱寿命短和效率低等缺点[4-6]。尽管如此,由于细胞膜色谱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还是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方式等领域[7]。

1 细胞膜色谱柱的改进

Ding 等[8]对细胞膜色谱柱的制备过程中的细胞用量、细胞破碎和装柱流程等步骤进行了探究,分别以大鼠肝星形细胞HSC-T6 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建立了细胞膜色谱模型。该研究对比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保留效果,最终确定最佳细胞用量为3.5×107个,细胞破碎的最优条件为5个循环(400 W,2 S超声,20 S间隔)。通过流程的优化,Ding等实现了更稳定的细胞膜色谱柱压,以及更高的柱效。

柱压大导致细胞膜从微球固定相表面脱落是细胞膜色谱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情况[9]。因此,Ding等[8]采用多聚甲醛对细胞膜的固定相进行了处理,处理后的固定相载体可与细胞膜结合的更加牢固,系统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多聚甲醛与膜表面蛋白氨基发生交联,结合更加牢固,同时能够不破坏膜蛋白的空间构型,从宏观上稳定了细胞膜。但该方法有可能破坏细胞膜表面受体的活性,导致柱效下降。因此该课题组随后发现,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ES)对硅胶载体进行修饰[10],如图1所示,该方法实现了硅胶载体和细胞膜之间的共价键结合,打破了传统条件下细胞膜和固定相载体之间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的非共价结合的方式。该方法将柱寿命延长到12天,显著提高了细胞膜色谱柱稳定性,并避免了对细胞膜表面蛋白的破坏。

图1 APTES修饰多孔硅球载体键合细胞膜过程[10]

在细胞膜色谱柱的传统制备过程中,除工艺条件外,需要大量细胞膜作为固定相也为色谱柱的制备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并限制了细胞膜色谱柱的应用。因此Tang等[11]首次提出细胞膜毛细管色谱法(cMCC)解决了该问题。其将小鼠的胰岛细胞膜固定在用醛基官能化的毛细管内壁上,测试了3种降血糖药物,均有良好的保留。该方法下,色谱保留因子和稳定性与普通细胞膜色谱相似,但细胞膜用量比传统细胞膜色谱柱低数百倍,且灵敏度较高。该方法极大地减少了色谱柱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消耗量。为了增强色谱柱的稳定性和柱寿命,Xu等[12]使用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对毛细管柱上的硅基多孔层进行了修饰,如图2所示,该方法在涂层和细胞膜之间建立了共价键连接,相比之前的方法增强了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柱寿命。该研究分别建立了SKBR3/mCMC 和 BALL1/mCMC模型,在显著延长毛细管柱寿命的同时,观察到了抗癌药物曲妥珠单抗的显著保留。其中SKBR3/mCMC模型的柱寿命延长至16天,BALL1/mCMC模型柱寿命延长至14天。

在载体选择方面,Wang等[13]首次以聚乙烯醇(PVA)修饰的聚醚醚酮管(PEEK)作为固定相载体,建立了新型毛细管细胞膜色谱模型。聚醚醚酮管作为常用的HPLC管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压性和机械强度,且相比较于硅胶材料,PEEK的pH稳定性较高。该团队分别建立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色谱模型,以降钙素和维拉帕米为样品,验证了该模型的良好保留性能及重现性。整体柱的使用可以极大地缩短分离分析时间,为细胞膜色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性。

2 细胞膜色谱法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

近年来,中药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关注。但是中药作为天然产物,其化学成分相当复杂[14],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因此,提取、分离和鉴别中药材料中活性成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难题。细胞膜色谱法因为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该领域,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5]。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不相同,不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也不同,因此选用不同的细胞膜可筛选不同的药物成分。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因此采用一维细胞膜色谱法无法精确分离各个组分,可能存在柱效低的缺点,因此与其他技术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1 细胞膜色谱法用于中药抗癌活性成分的分离

由于整体调理和生物多靶点的特点,中药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临床治疗癌症常将手术,放疗,化学疗法和中医结合起来[16]。但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副作用,为癌症治疗增加了潜在风险,因此提取并纯化活性成分对中药治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肝癌因为死亡率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陈啸飞等[17]建立了 HepG2/CMC-TOF/MS 全二维色谱系统,分别研究苦参和黄柏提取液中作用于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HepG2 肝癌细胞膜的有效成分,在色谱柱上均有良好的保留,如图3所示,从苦参和黄柏中共筛选得到了4个潜在抗癌活性成分。并且在线串联了飞行时间质谱(TOF/MS),在不使用对照组的条件下获得了较为准确的鉴别结果,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分离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Jia 等[18]也通过建立全二维 HepG2/CMC-C18/TOF-MS 分析系统,对口服黄芩提取液中的抗肝癌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并验证了其活性。

图3 苦参和黄柏中潜在抗癌活性成分的色谱及相应TOFMS图[17]

很多中药中含有普适的抗肿瘤活性成分。Zhang等[19]建立了酪氨酸367半胱氨酸-HEK293/CMC-HPLC-MS色谱模型,使用1-叔丁基-3-{2-[4-(二乙氨基)丁基氨基]-6-(3,5-二甲氧基苯基)吡啶基[2,3-d]嘧啶-7-基}脲、尼莫地平和醋酸地塞米松进行了色谱柱重现性的评估,取得了较好的重现性结果。后继续筛选得到了川穹中的细胞生长因子4受体拮抗剂,并鉴定了其抗癌活性。吕等[20]建立了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膜色谱CMC-HPLC二维系统,对中药射干中抗肿瘤活性组分进行了提取,并对筛选得到的成分进行了MTT实验的毒性验证,证实了其活性成分的体外抑制作用。Sun等[21]建立了高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膜色谱,筛选了黄芪中的抗肿瘤成分,并发现其有效成分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方式与吉非替尼相似,且低剂量范围内其抑制活性大于吉非替尼。Fu等[22]建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双重混合的细胞膜色谱系统,其结合了HPLC-ESI-IT-TOF-MSn,分离出了苦参中的4种有效成分,并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的验证了其抑制活性。

在泌尿系统方面,学者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Zheng等[23]建立了DU145/CMC系统从大黄中筛选抗前列腺癌的成分。通过该系统筛选得到了13种活性组分,并通过进一步筛选发现大黄素具有良好的膜结合性能,通过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实验验证了它们对DU145细胞具有理想的抑制作用。Wang等[24]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PC-3/CMC色谱系统,筛选了黄芪中的抗前列腺癌活性成分。选择吉非替尼和地塞米松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药物,以验证和优化综合二维色谱系统的选择性和适用性。研究中发现了5种化合物,即槐果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黄腐酚,这5种化合物在PC-3/CMC上具有显着的保留行为,并且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了明确鉴定。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证实了这5种化合物均具有抗前列腺癌作用。其中苦参碱和黄腐酚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893和0.137 mg/mL。Wei等[25]建立了VEGFR/CMC系统,并成功地用于鉴定元胡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MTT分析证实了它们对VEGFR改造的HEK293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

Yuan等[26]建立了MDA-MB-231/CMC-HPLC/MS系统用于快速筛选附子中的抗乳腺癌化合物。有效成分在细胞膜色谱上具有明显的保留。后使用C18色谱柱富集保留级分,并通过二维反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测试了保留级分的活性。结果得到了两种保留组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们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的活性。

中药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众多,通过细胞膜色谱的筛选,可以准确得到中药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对于其进一步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并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2 细胞膜色谱法用于中药抗过敏活性成分的分离

过敏反应,医学上称为变态性疾病,是免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当外来抗原性物质进去人体后,刺激体内的免疫系统释放特异性抗体并与抗原结合,随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也因为受到刺激而释放大量的过敏物质,进而引起过敏[27]。因为过敏反应中刺激物的特殊性,细胞膜色谱可以快速方便的筛选出中药中的过敏成分,使得细胞膜色谱被许多学者用于该领域

Lv等[28]开发了LAD2/CMC-HPLC-IT-TOF/MS系统,以筛选、分析和鉴定野菊花注射液的致敏成分。馏分保留在LAD2/CMC色谱柱上,并鉴定为柠檬苦素(LN)。结果表明,野菊花注射液和LN可以通过增加组胺释放来达到其过敏作用。研究开发的LAD2/CMC-HPLC-IT-TOF-MS系统可用于筛选复杂系统中的致敏成份。

Zhang等[29]建立了RBL-2H3/CMC-HPLC-MS模型成功地筛选并鉴定了来自木皂苷中的抗过敏成分。以这种方式将Tubeimoside A鉴定为潜在的过敏原,脱粒试验证实Tubeimoside 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RBL-2H3细胞脱粒。Han等[30]也通过2H3/CMC-HPLC-MS模型成功地筛选并鉴定了来自丁香衣原体的羟基红花黄A作为潜在的抗过敏成分。药理分析表明,羟基红花黄A是抑制免疫球蛋白E抗原介导的脱粒的有效天然成分。

Guo等[31]建立了H1受体过表达细胞/细胞膜色谱法串联质谱的方法,用于筛选中药注射液中潜在的组胺激活成分。通过筛选、分离和鉴定盐酸苯海拉明,吉非替尼,坦索罗辛和尼群地平的混合标准溶液,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筛选了中药注射剂玉金注射液,并鉴定了作用于组胺H1受体的潜在抗过敏成分。

Lin等[32]通过高表达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细胞膜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在线联用,在丹参注射液中鉴定出丹酚酸A和一对几何异构体(异戊烷酸C和丹酚酸C)为假过敏成分。通过体外测定评估了它们的假过敏活性,测定结果与在细胞膜色谱柱一致。进一步研究表明,丹酚酸C是保留时间最长的化合物,它通过与Mas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X2诱导假性过敏反应。

Huang等[33]建立了RBL-2H3/CMC系统并在线联用LC/MS,筛选了胡椒中的抗过敏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胡椒碱有显著的抗过敏活性。

因为细胞膜色谱的特殊性,该方法可以更加精准的筛选致敏成分和抗过敏成分,并且准确得到该成分直接作用的细胞,相比于其他的方法具有更加快速便捷的优势。因此,细胞膜色谱在过敏成分筛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细胞膜色谱法应用于心脑血管类疾病活性成分筛选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人类常见疾病,中药由于其多靶向位点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34, 35]。但由于稳定性、安全性和副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纯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Yang等[36]建立了心肌细胞的细胞膜色谱柱系统,用于筛选五味子中的抗心脏病疾病的活性成分。作者先以硝苯地平为标准样,并与LC-MS离线联用,验证了色谱柱的作用。随后通过筛选,得到了可以与心脏细胞结合的活性成分。

Han等[37]开发了HEK 293α1A/CMC-UHPLC-ESI-MS/MS色谱系统,并成功地用于鉴定白头翁中的作用于血管的活性成分。药理实验表明,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具有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对于血管疾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由于阿霉素具有诱导心力衰竭的副作用,因此探究抗阿霉素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Chen等[4]分别建立了正常和病变大鼠心肌CMC分析系统,用于筛选乌头碱中的抗阿霉素(DOX)活性成分。该研究从正常和病变的心肌CMC模型中总共保留了乌头碱中具有相似结构的16种潜在活性生物碱成分。与正常CMC模型相比,它们中的大多数对病变的心肌CMC的亲和力均有明显降低,分离出的化合物中,塔拉扎明(TALA)具有最高的亲和力,随后通过体外药效学验证和靶标鉴定实验,验证了筛选结果。最终验证得到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是TALA和14-乙酰基-TALA的结合靶点,具有高亲和力。

Yue等[38]建立了一种高表达β1AR/细胞膜色谱法(β1AR-CMC)离线联用UPLC/MS方法,用于筛选黄连中的活性成分。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美托洛尔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因为来自黄连的黄连碱被认为是可以抑制β1AR的活性成分。经过实验验证,黄连中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可以减轻梗塞面积并释放丙二醛(MDA),具有减轻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在体外,黄连可以减少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由于细胞膜色谱柱的受体容量有限,因此高含量亲和性化合物可能会导致色谱柱超载,从而导致其他阳性候选药物的信息不了解。为了避免这种影响,Liu等[39]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CMC和成分剔除的策略。为了发现红曲米中潜在的心脏保护化合物,建立了具有大鼠心脏成肌细胞H9c2/CMC的模型。通过使用二维H9c2/CMC-HPLC/QTOF MS系统,首先筛选出三个成分。除去高含量亲和性化合物后,又发现了另外四种生物活性化合物。通过两轮筛选,避免了由高浓度或无穷大化合物引起的色谱柱超载,并富集了痕量化合物。

Chen等[40]建立了血小板/CMC结合离线UPLC-QTOF-MS/MS系统,以从丹参水提物中筛选抗血小板活性成分,该成分在中药中可作为抗血小板聚集剂。得到了7种活性成分,此外,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C和丹参素在血小板聚集体外测定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保留时间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密切相关。

多种研究表明,中药中抗心血管疾病的活性成分并不是单一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确认,但是相比于其他的方法,细胞膜色谱法得到的活性成分更加准确,且极大地缩小了筛选范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4 细胞膜色谱法应用于其他疾病活性成分筛选

细胞膜色谱因为可以选取不同的细胞膜,因此在筛选抗其他多种疾病的活性成分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Liu等[41]提取了人牙周膜干细胞细胞膜,建立了hPDLC/CMC-LC-MS系统,从黄连中提取得到了小檗碱,并验证了小檗碱是作用于人牙周膜干细胞细胞的有效成分。随后,该作者又利用该模型筛选了黄芩中的抗牙周炎活性成分[42]。

朱等人[43]报道了选取肾小球膜细胞筛选治疗肾病的活性成分。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组分具有明显的活性。

Fan等[44]利用大鼠子宫细胞膜建立了CMC-HPLC/MS系统,筛选的益母草中的活性成分。通过这种方法被筛选得到了活性化合物。体外药理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并可对产后出血产生影响。

Gu等[45]建立了大鼠系膜细胞HBZY-1/CMC系统,筛选牡丹皮中的抗糖尿病肾病活性成分。结果得到了8种化合物,并通过生物实验证明了其有潜在活性。

Wu等[46]建立了二维K562/CMC系统,并与计算机靶标识别相结合,筛选得到了中药天然靛蓝中的抗白血病活性成分。该课题成功地筛选得到了3个活性成分:靛玉红、色胺酮和异鼠李素,并通过体外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试验验证了它们的抗白血病作用。

由此可见,在多种疾病方面,细胞膜色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后续的生物实验验证其生物活性。细胞膜色谱的普适性在多种疾病中得到了体现。

3 细胞膜色谱法用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确定药物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于药理学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因为受体蛋白的结构和活性不会被破坏,因此细胞膜色谱法可用于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相比于其他的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等优点。

Ma等[47]通过大鼠脑组织细胞建立了细胞膜色谱模型,对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与多巴胺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其中多巴胺的解离平衡常数(KD)为(4.87±0.35)×10-6M,奥氮平为(5.58±0.20)×10-7M,喹硫平为(5.22±0.12)×10-7M,安非他酮(4.50±0.37)×10-7M,多潘立酮(3.41±0.28)×10-7M。竞争结合研究表明,多潘立酮,安非他酮,喹硫平和奥氮平占据了色谱柱上DAR的某些结合位点,从而阻碍了多巴胺的缔合。

Zhan等[48]建立了以HEK293/EGFR细胞为固定相的细胞膜色谱模型,用以研究抗癌药物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正面分析模型中,阿法替尼的解离平衡常数(K D)为6.05×10-7M,TPD7为6.91×10-7M,而HMQ1611为9.68×10-7M。相比于HMQ1611,TPD7具有更高的抑制作用,而TPD7和HMQ1611在HEK293/EGFR细胞中作用相似,因此表明TPD7可能是高表达EGFR的新型阻断剂。

Ma等[49]建立了用于确定药物膜受体亲和力的CMC相对标准方法的KD值,以分析与膜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结合的药物的相对KD值。通过CMC相对标准方法获得的KD值与通过正面分析方法获得的KD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Wang等[50]用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分别建立了细胞膜色谱方法,并联用HPLC/MS,建立了一个综合的筛选平台。这些系统随后经过验证,并用于评估喹唑啉化合物的活性,喹唑啉化合物经设计和合成后可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还使用经典的卡尺迁移率测定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该受体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之间的显着相关性(R2 = 0.9565或0.9420)。

Yang等[51]开发了HEK293-EGFR/CMC方法,以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配体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坎尼替尼,阿法替尼和凡德他尼的结合特征。使用吉非替尼作为标记的竞争结合分析用于研究在EGFR特定结合位点发生的相互作用。在吉非替尼占据的这些配体结合位点的HEK293-EGFR/CMC柱上测量位移能力,揭示了以下顺序:吉非替尼(KD,8.49±0.11×10-7M)>厄洛替尼(KD,1.07 ±0.02×10-6M)>坎尼替尼(KD,1.41±0.07×10-6M)>阿法替尼(KD,1.80±0.12×10-6M)>凡德他尼(KD,1.99±0.03×10-6M)。此顺序对应于额叶位移分析估计的值和分子对接获得的分数。此外,热力学分析表明,在EGFR与所有以上几种配体结合的过程中,氢键或范德华力是主要的相互作用力。

Du等[52]以大鼠大脑纹状体细胞膜为固定相建立了细胞膜色谱(CMC)系统,研究了5-羟色胺受体5-HT1D与川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藁本内酯相互作用的亲和作用。以舒马普坦为对照品,采用了竞争抑制的手段,并使用额叶分析得到的舒马曲坦和藁本内酯的解离常数值分别为389 nmol/L和4.21 μmol/L。

4 细胞膜色谱法应用于抗菌多肽的筛选

抗菌肽是指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一般呈碱性,且具有广谱性,能够迅速杀死细菌,成为了细菌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因此筛选和纯化抗菌肽在医用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和广谱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行业[53]。细胞膜色谱在抗菌肽的筛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54]。

Xiao等[55]提取了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并建立了细胞膜色谱法与LC-MS离线串联的方法,从麻风树籽中筛选得到了阳离子抗菌肽(KVFLGLK,JCpep7),抗菌测定表明JCpep7对多种微生物有杀伤作用。抗菌机制表明,JCpep7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然后裂解细胞来杀死微生物。结果表明,细胞膜亲和层析可能是高通量筛选麻疯树抗菌肽的有前途的方法。Tang等[56]同样利用大肠杆菌细胞膜,建立了细胞膜色谱法,从煮干的凤尾鱼中筛选得到了阳离子抗菌肽(Apep10),通过MOLDI-TOF-MS鉴定序列为GLARCLAGTL。经抗菌检测可得知Apep10对多种微生物有活性,且通过激光共聚焦(ZLSM)数据表明对小鼠红细胞没有细胞毒性。

Tang等[57]使用酿酒酵母细胞膜离线串联HPLC/MS建立了细胞膜色谱系统,以从牛酪蛋白的胃蛋白酶水解物中分离靶向的抗菌肽。成功筛选了膜结合级分,并将将该肽的氨基酸序列鉴定为LRLKKYKVPQL。还确定了肽的活性是相对热稳定的并且是pH依赖性的。在15 %Na+,K+和胃蛋白酶的存在下,它保留了90%以上的活性。胰蛋白酶,蛋白酶K,二价阳离子Mg2 +和Ca2 +将活性降低到不同程度。

5 结论

细胞膜色谱基于直接键合在硅胶表面的细胞膜的特性,具有快速筛选中药中特定活性成分的能力。相比于其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及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其可靠性。尽管如此,键合在硅胶表面的细胞膜并不能完全模拟活细胞的活性和特性,因此可能存在筛选不完全的缺点,使细胞膜色谱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细胞膜色谱对细胞膜的大量需求也使其大规模使用成为受限瓶颈。细胞膜色谱在药物筛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提高细胞膜色谱的活性以完整筛选活性成分,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的制备,是目前细胞膜色谱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实现这些过程,细胞膜色谱将会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猜你喜欢

细胞膜色谱法受体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细胞膜色谱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