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红旗渠精神的路径探究

2020-12-27郝淑静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林州林县红旗渠

郝淑静

(河南大学 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1969年7月,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长期困扰河南林县(今林州市)(1)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以撤县置市为分界,本文提及之前的阶段时使用林县,之后的阶段时使用现有名称林州市。人民的用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5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林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50年前修建完成的红旗渠,为今天林州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在修建红旗渠的10年时间里孕育产生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今天林州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人民日报近日发文——《新中国70年铸就的伟大精神 红旗渠精神》,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红旗渠的缘起和由此锻造的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意义。新时代研究如何创新和发展红旗渠精神,以激励林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当代阐释

红旗渠精神产生于红旗渠这一水利工程。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时河南林县人民为改变世代面临的水源匮乏状况而修建的一座跨省水利工程,该工程建设过程中,林县县委带领林县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克服了人员、工具、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重重困难,耗时10年,在太行山腰上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锻造了林县人民坚强的意志和熟练的施工技术,同时培育造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1990年3月,林县县委县政府把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凝练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第一次对红旗渠精神作了权威表述。

红旗渠精神也是林州人民精神品质的写照,在红旗渠精神的鼓舞下,林州人民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出太行山,到全国各地承揽工程,积极发展建筑业,积累了比较可观的财富,为本市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资本。2018年12月,林州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1]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发展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生动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红旗渠精神,赋予了这一精神新的内涵。2011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了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讲述了继承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的事迹,文章最后总结道:“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当代红旗渠精神,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2]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四不”精神。[3]当代红旗渠精神集中展现了林州人民在解决了水源匮乏这一生存性问题之后,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建设山美水美的家乡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三部曲。

二、创新红旗渠精神的必要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红旗渠精神要永远葆有生命力,就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以彰显其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力量。

(一)时代发展呼唤理论创新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红旗渠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当时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政治大环境下,林州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出来的精神丰碑。在红旗渠精神的鼓舞下,林州人民通过“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创业三部曲,步入了小康社会,用实践印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观点。进入新时代,生存环境恶劣、物质贫乏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复返,人们的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生活安定祥和。但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兴起,一些人的等要靠思想普遍存在,这与红旗渠精神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左。因此,结合新时代特点和要求,创造性地发展红旗渠精神,指引我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二)梦想实现需要理论指引

“忆往昔,愚公移山,峥嵘岁月;望未来,前程似锦,任重道远。”[4]昨日的梦想已实现,新的梦想正迎面而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分两步走,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力前进。伟大梦想的实现必然会碰到重重挑战与难题,解决新的难题需要新理论的指导。红旗渠精神正是产生于林县人民为了实现梦想而解决重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凝聚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新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此关键时刻更需要创新精神的指引。结合新时代、新目标,与时俱进创新红旗渠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凝聚力量、鼓舞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个人梦想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攻坚克难、艰苦奋斗。

三、创新红旗渠精神的路径

“河南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学习研究和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5]创新红旗渠精神,使其朝气蓬勃、永远葆有生命力,是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创新红旗渠精神的路径分为内涵创新和方式创新。

(一)内涵创新

内涵创新是指结合新时代林州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实践,凝练概括红旗渠精神的新表达,以丰富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内容。目前学界和公众对红旗渠精神的界定认可度最高的仍是1990年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2011年对当代红旗渠精神的表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曾引起广泛热议,但与1990年的表述相比,未得到普遍认可。由此可见,内涵创新是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不仅包括新理论的提出,还包括新理论的宣传、推广和普及,需要永久奋斗的精神来研究总结才能完成。

实现内涵创新任务虽艰巨,但并非无计可施,可以通过建构政府、教育机构和公众三维模型,三管齐下,发挥三者优势,同时又互相配合。首先是政府维度,红旗渠精神内涵创新需要政府主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的优越性。红旗渠精神源于林州市,林州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发展红旗渠精神责无旁贷,同时也需要上级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上下形成合力,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其次,发挥教育机构专业性,依托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红旗渠精神研究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等机构,开辟红旗渠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为红旗渠精神研究提供财力物力和政策支持,并使之常态化。最后,积极调动公众积极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善于从群众智慧中汲取精神食粮,为学术研究提供动力和支持。

新时代,林州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成果丰硕,可在此基础上发挥政府、教育机构和公众三维模型优势,由林州市委和市政府主导,依托教育研究机构,组织学者对红旗渠精神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凝练表达,形成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以激励林州人民和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二)方式创新

方式创新是指通过宣传方式、实践基础和人才传承等方面的创新,把红旗渠精神推向大众,推入人心,增强红旗渠精神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6]方式创新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创新路径,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具体介绍。

1.挖掘已有资源,创新宣传方式

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在20世纪60—90年代脍炙人口,人人传颂。周恩来总理曾称红旗渠为人工天河、新中国的奇迹,李先念、习仲勋、郭沫若等先后为红旗渠题字。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了纪录片《红旗渠》,以此展现中国人民栉风沐雨、胼手胝足、不畏艰苦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红旗渠建成以来,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贵宾和友人前来参观。诸如这些,都是创新发展红旗渠精神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们需要结合新时代需求,挖掘已有宝贵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红旗渠精神的认知度。

首先,创新宣传载体。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主要通过网络、移动互联网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需要建设完善红旗渠精神相关微博、微信客户端,每天推送相关信息介绍,吸引公众关注,扩大受众范围。其次,创新宣传话语。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夺人眼球”,成为新时代宣传红旗渠精神的重点难点。宣传话语创新可借鉴“故事党课”的经验,讲好“红旗渠故事”,生动描述红旗渠修建攻关克难的过程以及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使游客和听众从故事中认知、认可和接受红旗渠精神。最后,创新宣传渠道。充分借助3D技术、VR技术,与“红旗渠故事”结合起来,打造视听盛宴,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与红旗渠网站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网络使“游客”真切感受红旗渠开工、青年洞修建、凌空除险、总干渠通水等历史场景,同时介绍红旗渠建成后林州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网络“游客”通过了解红旗渠,进而认知、认可和接受红旗渠精神,感受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

2.依靠群众智慧,创新实践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红旗渠精神孕育于红旗渠工程建设之中。新时代,创新红旗渠精神也要依靠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2014年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在河南调研时提出“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嘱托,激发了中原儿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热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7]在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目标的鼓舞下,河南人民包括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戮力前行,埋头苦干,为创新红旗渠精神提供了实践基础。群众之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林州人民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的鼓舞下,在习近平绿色化发展观“中原更加出彩”的嘱托下,也必定能够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实现“美太行”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奋斗过程和实践经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实现理论发展创新,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3.培养传承之人,以传承促创新

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8]随着时间推移,当初参加红旗渠修建工作的人大多已年迈,有些已离世,如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于2018年4月10日逝世,红旗渠建设劳模们也都是古稀之年,无法再继续承担红旗渠故事的讲述和红旗渠精神等繁重的宣传工作,培育传承人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年轻人因生活的物质条件较过去好太多,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有些淡漠,甚至认为在新时代这些观念已过时。谁来接棒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创新的大任,成为摆在林州人民也包括全国人民面前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要求相关部门在培养传承红旗渠精神人才时,要杜绝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要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年轻人走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传承和创新精神文化方面好的东西,把这些好的东西“引进来”,结合红旗渠精神和林州发展实际,对红旗渠精神进行更好地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同时,要努力跨越地域局限,吸引更多不同地区的有志之士参与到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工作之中,通过对年轻人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教育,也可以扩大红旗渠精神的研究宣传队伍,为新时代创新红旗渠精神注入新鲜活力。

四、结语

红旗渠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伟大的精神创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的指引,当前对红旗渠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创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难题要解决,创新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具体方式也有需要深入研究之处。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和无穷智慧,推进红旗渠精神的研究,使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猜你喜欢

林州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迷情大丽花
《红旗渠》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