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心谈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0-12-26韦士心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谈话辅导员大学生

韦士心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进入新时代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走进学生、倾听学生、读懂学生、引领学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着力点。而谈心谈话,作为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处理学生问题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重要手段,无疑是高校进行思政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能在这“最后一公里”中将这项工作形成常态化、持久化的工作机制,是现阶段高校管理者和高校辅导员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意义

(一)谈心谈话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高校开设的一系列思政课程。学生通过统一授课的方式,获取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统一的普及性学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许多院校的思政课堂上,思政课的讲授面临着师资不足、班级人数众多、课程安排时间短等诸多问题,课堂教学往往只适用于通识性的知识传授,而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对其思想状态产生质的影响。

95后、00后的孩子们进入大学后,自我意识骤然增强,十分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责任人”——辅导员,不仅要立足思政课程平台,更要从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各类事件出发,通过谈心谈话,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业、人际、情感、升学、就业等重要人生节点和问题,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变化和困惑,鼓励学生对自身性格、兴趣、价值观等进行探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谈心谈话是和谐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环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交流时,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和辅导员谈心谈话,其重要原因在于高中时的应试氛围将师生关系单一化,学生不习惯将“师”当作“友”。而高校辅导员运用谈心谈话中的一些技巧,能够促使学生放下心防,缓解学生的各种紧张情绪。当学生不再以仰望的视角望向老师,老师也从三尺讲台走下,双方以朋友、亲人的方式进行一种平等的、舒适的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心灵的沟通,接受教育,逐步走出困境、解决问题。这种谈心谈话的沟通方式,势必比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更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为辅导员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力保证。

另外,以谈心谈话的方式进行沟通,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现在的大学在校生,许多同学都不懂得沟通,遇到班级矛盾、宿舍矛盾、家庭矛盾等问题时,往往只能“生闷气”,更有甚者,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解决。“谈心谈话”这一方式本身,也是在启发学生重视平等沟通的力量。

(三)谈心谈话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时代,又恰逢自身成长最迅速的年龄阶段。18-22岁的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趋于稳定,能比较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社会,而从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看,他们却正处于心理未完全成熟向心理成熟方向前进的过渡中,此时也是各种成长问题最易出现的高发期[1]。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乐于与辅导员建立平等的关系,渴望被认同。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谈心谈话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在大学生接受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实际,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2],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现状

当前,辅导员工作量较大,不仅有教学科研的任务,还需要处理烦琐的日常事务,真正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时间不多。不少辅导员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谈心谈话任务而将工作流于形式,无暇顾及谈心谈话工作的真正落实,导致谈心谈话出现随意性、滞后性、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谈心谈话开展的随意性

“自由发挥”成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时的状态之一。现阶段许多高校的辅导员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却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支撑,虽然对学生工作有热情,但是知识技能的缺失,势必带来谈心谈话的“自由发挥”和“流于形式”,当学生携带问题而来时,部分辅导员往往做不到将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理论代入谈心谈话,从而将平等关系的谈心谈话变成自己人生经验的空谈。这样的“随意性”谈心谈话既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又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当学生面临一些更大的问题,如宗教问题、价值观问题或者突发想问题时,辅导员就会束手无策。

(二)谈心谈话开展的滞后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个辅导员肩上学生的数量也许三五百不止。面对众多的学生,除了一些学生干部,绝大多数大学生只有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较大问题时才能出现在辅导员的视野中。而此时学生的各种问题可能已经对自身或者其他方面已经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辅导员在这个时候的谈心谈话,充当的作用仅是“救火员”“和事佬”,这种被动的挽回所付出的努力,远远大于超前介入。

(三)谈心谈话针对性不足

一些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时往往有一些“控制不住”的“道理灌输”欲望,会通过“命令、传授、包办代替”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3]。但是这种“讲道理”的单向直接灌输,学生们却并不买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辅导员的“钥匙”和学生的“锁”相配,才能顺利打开学生的心门。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往往注重自己“万能”的一面,善于解决普遍问题,容易忽略对学生个体情况的研究。殊不知不同的学生在面临同一问题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四)谈心谈话时效性不足

按照谈心谈话对象数量的不同,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谈心谈话一般分为面向个体和面对团体两个维度。在解决学生个体问题的谈话中,因为考虑隐私问题,虽然双方能在谈话环境中深入交流,但辅导员并不能将适用于某一同学的方法推而广之,无法形成群体效应。而在集体谈话中,虽然有助于产生集体的力量,但由于部分同学碍于开放式的谈话环境反而不愿意真诚沟通,或人数较多师生互动不深入等原因,难以形成充分而深层次的交流,谈心谈话最终沦为教师向接受群体传递观念,而参与的同学获得的价值少而又少。

三、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创造条件,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教师队伍

借助新时代的东风,面对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中暴露的“后劲不足”问题,建议高校主管部门和校领导,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老师当辅导员,聘用德高望重教授兼职辅导员,给他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走出去,通过交流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保证他们开展谈心谈话的时间,通过考核优胜劣汰,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教师队伍。面对学生的一些专业认知、行业发展、就业考研等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时,鼓励专业教师要有担当意识,积极参与,保障专业教师的付出,建构长远和整体的育人格局。

(二)建立多元的谈心谈话工作体系

作为辅导员,工作时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学生干部、专业教师、家长参与的多维度谈心谈话体系,减轻自我工作压力,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可通过集体谈话、心理测评等形式对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初步筛选,根据筛选结果,对学生中存在的同质性、普遍性问题再次进行谈心谈话,实现谈心谈话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对学生干部加以培养,运用朋辈引导的力量,实现谈心谈话的全覆盖。借助家长互动微信群及面谈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孩子成长的各种信息,当学生问题出现时,让学生体会到家庭和学校带来的双重温暖,实现谈心谈话过程中对话的多向性。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滴灌式”谈心谈话

辅导员要提前“备课”,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脾气性格、社会关系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提前设计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设想不同的结果,制定不同的预案,做到“因材施教”。一般问题,辅导员可根据经验,按照时间节点进行谈心谈话,而涉及学生个性化问题,就要通过宿舍走访、与授课教师沟通等方式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谈话,要有持续关注和问题反馈。在一次谈心谈话后,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行填写谈话记录。这种过去由辅导员记录到学生自行反馈的改变,实际上是侧重让学生充分思考,达到辅导员查看谈话效果的目的。

(四)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谈心谈话路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潮流,勇上潮头,开辟新的谈心谈话路径。在这个方面,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做得十分出色,如“高校辅导员联盟”、华南农业大学辅导员的公众号“华农陈巍”、上海交通大学思政教师梁钦的公众号“辅导员娘亲”等。在这些公众号里,经常看到作者推送一些学生工作的个案分析,比如班级建设、宿舍矛盾、团学换届等等具体的问题。而新媒体的优势也在于与学生贴合更近,效率更高,有利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和保存。

猜你喜欢

谈话辅导员大学生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