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钢板植入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2020-12-26河南省太康县血栓病医院461400杨广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掌骨克氏优良率

河南省太康县血栓病医院(461400)杨广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8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微型钢板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3.58±10.26)岁;骨折类型:斜形骨折8例,横形骨折33例。克氏针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82±11.38)岁;骨折类型:斜形骨折9例,横形骨折32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克氏针组 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患肢外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取合适部位,采用电钻将克氏针由第1掌骨骨折远端向大多角骨内交叉置入;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并对克氏针进行适当调整;复位满意、固定确切、骨折端无异常活动后,剪除克氏针多余部分,并将尾端弯成钩状。

1.2.2 微型钢板组 采用微型钢板植入内固定治疗:患肢外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充气式止血带;在手背作一长约2cm切口,促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将血凝块、嵌入软组织进行清除;将骨折块复位,用巾钳临时固定,在骨折掌骨背侧植入“L”型微型钢板,利用螺钉固定;复位满意后,常规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采用手指总主动屈曲量表(TAFS)评估两组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标准:总主动屈曲度>220°为优,180°~220°为良,<180°为差。将优、良计入总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术后随访3个月,无病例脱落,两组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微型钢板组95.12%高于克氏针组73.17%(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微型钢板组:局部疼痛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6%(4/41);克氏针组:局部疼痛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感染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8/4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562,P=0.211)。

3 讨论

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是临床常用保守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无手术切口、创伤小,但第1掌骨具有髓腔小、皮质硬特点,相关研究证实,克氏针进针时易滑动,无法牢固固定骨折,从而引起骨折端分离,影响患者的预后[1]。微型钢板植入内固定属于新型微小骨折治疗方法,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依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微型钢板治疗,使其与骨折部位紧密贴合,固定更加牢固、稳定,保证最佳骨折对位,有利于骨折部位愈合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训练,促进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患者骨折端移位和畸形愈合发生风险[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微型钢板组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克氏针组(P<0.05),表明与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相比,微型钢板植入内固定治疗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手关节功能。此外,微型钢板植入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手关节复杂,术者应准确判断手术部位情况,避免伤及掌侧血管、神经等组织,且注意保护肌腱,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可知,与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相比,微型钢板植入内固定治疗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掌骨克氏优良率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单纯第4掌骨短小症1例
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