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后塑料行业如何塑造新格局
——行业专家热议塑料产业发展

2020-12-25

中国石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废塑料塑料消费

11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浙江省余姚市举办。论坛以“塑造新格局 共赢新未来”为主题,聚焦新冠疫情、原油价格下跌、中美贸易摩擦等大背景下,塑料产业如何应对新变局、取得新突破,走出一条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记者摘取一些与会专家观点,反映后疫情时期中国塑料行业发展的新变局。

为世界塑料污染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

李寿生

塑料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材料,更是综合成本最低的材料。特种塑料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塑料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均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产业大而不强,研发能力薄弱,高端塑料大量依赖进口,同时塑料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挑战十分紧迫。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正在启动。虽然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冲击。我们必须要坚定决心直面挑战,集中精力做好行业发展的大事,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将产业链条不断从中低档向中高档提升。

绿色发展是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以塑料循环利用为目标,下大力气突破废弃塑料的物理循环、化学循环,改性替代和高值化再利用的技术制约瓶颈,还原塑料为人类创造舒适生活,没有环境污染,本质安全的美好初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塑料可回收、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世界塑料污染治理、塑料可循环利用做出中国贡献。

促进塑料制品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处副处长

艾 崇

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是塑料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与此同时,废塑料产生量巨大。尤其是近年来,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大量一次性塑料包装物被废弃。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产生国。大量废塑料不当处置,既浪费资源,又给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带来威胁。加快推进废塑料减量化、资源化,推广应用可降解塑料,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1月2~3日在浙江余姚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许帆婷 供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工业绿色发展,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切实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强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会同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废塑料、废旧纺织品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绿色化、循环化、高值化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发布了《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及配套应用指南和案例,鼓励废旧瓶片快速检测、分拆、破碎和高效连续生产技术、纤维、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再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依托“互联网+”,鼓励创新回收利用新模式。三是积极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制定了废塑料综合利用、再生化学纤维等行业规范条件,对再生资源企业的选址布局、生产规模、工艺装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定期公告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加强对已经公告企业的跟踪管理和指导,引导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加强和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落实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和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

在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废塑料减量化和资源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要清醒看到,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还不高,资源利用水平相对较低,行业整体布局有待优化,规模效应仍不突出。很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当前,国际社会对塑料污染治理已形成共识。我国政府2018年实行限塑令,大力提倡一次性塑料减量化使用,提高废塑料回收利用水平。今年继续加大政策力度,对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便签等塑料制品提出阶段性目标要求,加大可降解产品推广利用力度,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处置,明确提出了2020年落实举措。面对新的形势,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强化废塑料源头减量,促进塑料制品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引导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发展,逐步完善相关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持续提升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水平。

我国塑料产业大而不强 可降解产品备受关注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副所长

宋艳萍

2019年全球五大合成树脂的总产能接近3亿吨,总消费量约2.5亿吨。近10年来我国五大合成树脂产量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7144万吨。从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产品消费市场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总体看,在高密度聚乙烯产品方面,管材料的消费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达到10%以上。而低密度聚乙烯各个领域需求增长并不旺盛。受疫情影响,聚丙烯产品尤其纤维料的增速非常快,接近19%。

从全国来看,大量的产品依赖进口。到2019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进口量突破2400万吨,尤其是聚乙烯和聚丙烯还是有比较大的缺口。我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来自具有成本或技术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在高密度聚乙烯产品方面,进口大量的燃气管道料、高端油箱料、通信电缆料等一些高端产品,有些牌号进口量非常大,价格通常在一万元以上,部分产品如一些锂电池膜料价格高达两万元以上。进口高端聚丙烯主要是高端电工级薄膜料、高透明流延膜/吹膜专用料、高透明高刚性注塑料等等,聚丙烯高端料进口价格通常也在一万元以上,个别材料价格接近三万元。

目前,我国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仍然巨大。首先,国内人均消费量仍然偏低,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中国近20年人均乙烯消费量增长非常快,从2000年人均不到10公斤增长到2018年35公斤,但仍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尽管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大幅下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化。未来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宏观因素都将拉动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

其次,产能仍将持续扩张,竞争焦点将在聚烯烃产品上。2020年预计全年投产乙烯装置780万吨/年,是过去10年平均的5到6倍,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速,每年增长规模在200万吨以上。据统计,到202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5016万吨/年,产能满足率由2019年的51%蹿升到77%;聚丙烯产能会呈现过剩。

再次,下游加工行业将倒逼材料产业向高性能领域发展。下游市场对合成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管材料要求提高慢速应力开裂、耐热、耐承压等性能,医用料要求金属离子残留量低,车用料要向高抗冲、高流动、高熔体强度方向发展。通常这些高性能材料要配套高碳α-烯烃来生产的,但是我国高碳α-烯烃共聚产品供应能力严重不足。

第四,高端产品竞争战一触即发。从过去两年来看,新产品开发在聚乙烯方面主要集中在薄膜、管材料、电缆料等,聚丙烯主要集中在纤维、注塑、透明薄膜等,另外茂金属和高碳α-烯烃也成为开发热点。这两年新投产项目部分装置定位就是中高端产品,比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配套建设茂金属产品和高端聚丙烯产品。

未来,可降解塑料产业将备受关注。面对国内外限塑、禁塑政策,我们认为塑料的绿色发展主要途径不外乎这四种方向:减量化,即替代减少使用或多次使用;可降解,可降解塑料通常被认为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再生利用,通过化学手段进行热裂解、化学溶解、能量回收;循环利用,就是机械的物理循环,主要有粉碎、洗涤、再加工等几个途径。

在国家部委和各省份发布限塑政策之后,可降解塑料备受关注,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19年新增可降解塑料企业500多家,增速达到15%。这是过去10年中增速最快的一年。2020年截至7月1日,增速同比达到23%。可降解材料种类繁多,有些是生物基的,有些是石化基的。国内近几年比较热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PLA、PBS和PBAT,目前工业化相对比较好。其余的多种可降解材料,如PPC、PCL等,总体来说在技术上还有些问题没有完全突破,还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

总体看,生物可降解材料成本和价格还是相对偏高,大概是普通塑料产品的两到三倍,但是未来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推动,技术进一步完善,产品成本将会有下降空间,未来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新冠疫情给塑料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

张文长

塑料消费与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总体看,2020年一季度终端行业对塑料的需求受到短暂冲击,但二季度开始需求回升力度不断增强,估计2020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消费量在1亿吨左右,同比增长8.9%,预计2021年塑料消费增速仍超过8%。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塑料消费增速下降非常明显,基本停滞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不含中国)五大合成树脂消费增速预计下降到0.2%左右。但中国塑料消费增速逆市上扬,这也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相吻合。有预测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叠加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全年全球GDP增长将会达到5%。但即使经济恢复增长,贸易受到的影响将很难短时间恢复。在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中,日用消费品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鞋类、服装、纺织品等降幅位于前列。

疫情对中国塑料消费造成的冲击是短期的。主要集中在今年一季度,特别是餐饮、文化旅游方面,加上春节后塑料制品企业推迟复工造成影响。二三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来,塑料消费实现有效增长。展望2021年,中国的投资将持续平稳发展,但结构将有所转变。消费增速仍会由之前的8%~9%下调到5%。此外,2021年汽车消费困境会有所缓解,但仍无法恢复往年快速增长状态。消费复苏对塑料行业的影响会是持续的过程。

疫情带给中国塑料行业也带来一些机遇。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线上实物零售快速增长。最近三年以来网上购物平台、直播带货规模扩大,网上购物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受网上购物带动,快递规模保持增长,2020年5月同比增速达到40%以上,刺激包装膜需求增加。消费理念和销售方式的转变,使生鲜等产品包装更加精细,采用更多塑料进行单个商品包装,对塑料的需求大量增加。疫情期间,学校、公司订餐使用一次性餐具增长很快,预计2020年全国一次性餐盒消费将达到500亿个,2021年会达到600亿个。在房地产方面,房地产竣工面积提升,将会拉动家电类消费。疫情导致居民卫生、养生意识增强,清洁类家电需求提升,比如扫地机、洗碗机、按摩椅、磁疗机等。此外,防疫物资生产、老旧小区改造、出口订单增加等因素也拉动了塑料消费的增长。

疫情后,塑料行业需要关注的领域将有新的特点。一是关注大健康方面的需求,比如对树脂材料要求抗菌、透明度高、高光亮。第二是包装用的可降解塑料,主要用于网购等商品的一次性包装,预计需求提升会加快。第三是高性能高附加值塑料,一方面是居民健康环保意识增强,对塑料性能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国内树脂产能建设增长快,市场竞争更剧烈,逐渐达到饱和或供给过剩,要避免在低端展开同质化竞争。

猜你喜欢

废塑料塑料消费
Neste公司完成第一批液化废塑料加工试验
Neste公司正研究在Porvoo炼油厂扩大液化废塑料的加工规模
废塑料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塑料也高级
新消费ABC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