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五脏一体观角度认识肠道微生态

2020-12-25谢思敏王清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中医学肺气

谢思敏,王清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0 引言

人体肠道微生态种群数量庞杂,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芽孢菌及酵母菌、过路菌等。当其处于动态平衡下,具有消化、吸收、代谢、调节免疫等作用;若失衡则产生各类疾病[1-2]。基于此,部分学者提出肺-肠轴、脑-肠轴等学说,用来阐释肠道微生态与不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中医学五脏一体观认为,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在生理上协调统一,病理上相互影响。由此可见,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1 肺-肠轴、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经脉上互相属络。肺气肃降,将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大肠,有利于大肠主津,传导糟粕。反过来,大肠之气通降,有助于肺气肃降。若肺失肃降,导致腑气不通,会引起便秘;糟粕排泄不畅,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喘息咳嗽等症。

临床上我们发现诸多肺炎患者除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常伴有纳差、恶心、便秘/便溏等症状,尤其老年性患者,往往肺部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纳差、精神萎靡。反过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可因肠道菌群紊乱而加重肺感染。除肺炎外,其他肺系疾病也可伴有消化道症状。研究发现,通过正常肠道菌群的免疫调节作用,肺部抵抗、消除病原体能力得到增强,并减缓了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3]。

2 脑-肠轴、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络属。心主血脉,五行属火,为阳脏。心阳推动心血运行,温通全身,有助于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经心阳的化赤作用,而化为血液。若心火下移小肠,可引起尿少、尿赤等症状;小肠有热,上熏于心,可见心烦、舌赤糜烂等症状。

中医学心的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脑的功能,小肠的功能则相当于现代医学肠道的功能。因此,脑-肠轴可视为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现代理解[4]。研究证实,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起源相同,这意味着二者具备相同组胚结构[5]。此外,二者在神经递质种类上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基于此,脑-肠轴学说诞生了。其认为人体大脑与肠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交流通道,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以及循环中的激素连接的其他神经调节分子组成,且被视作应激相关胃肠道症状的介质[6]。

3 肝-肠轴、肝脾相关

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气机升降及胆汁的分泌排泄,有利于脾主运化的功能。肝体阴而用阳,脾脏健运,气血充盛,有助于涵养肝脏。若肝气郁结或疏泄太过,肝木乘土,影响脾的健运,出现腹胀、纳呆、便溏等脾系症状。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出现土壅侮木。

中医学脾主运化功能包涵现代医学肠道吸收功能,故可将肝-肠轴学说视作肝脾相关的现代理解。现代医学中,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可损伤肠粘膜屏障,从而为致病菌进入血液系统创造良机,并引起血流感染。因此,肝-肠轴学说认为,细菌及毒素亦可经门静脉系统进入到肝脏。导致肝脏库普弗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炎症因子,引发肝脏免疫损伤及炎症反应;此外,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亦能诱导肠黏膜及远隔器官的损伤[7]。

4 总结

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日渐深入,人们将不同疾病通过肠道微生态串联起来,并逐步阐释清楚其作用机制,这是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反过来,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医学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这两大优势。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中医学肺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