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恒教授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医案举隅

2020-12-25赵鹏张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水湿行气利水

赵鹏,张恒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精索鞘膜积液病因为腹膜鞘状突未能及时闭合而形成囊性腔隙,继而形成囊性积液,在精索部位,称为精索鞘膜积液。其亦可因精索及其邻近部位的感染、外伤、肿瘤以及寄生虫病等因素而发病[1]。精索鞘膜积液常影响小儿正常的身体发育:若鞘膜积液导致患处长期压力较高,会使鞘膜增厚,导致睾丸的血供受阻,继而影响小儿生殖系统的发育[2]。西医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但存在的患儿年龄小不能耐受手术、手术后感染、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目前尚无法得到有效解决[3]。

张恒教授是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山西省名老中医朱进忠先生,业医三十余载,治学严谨,学验具丰,于中医疑难杂症的治疗颇有心得,对于水疝的治疗每获佳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倡导“辨证分期论治,攻补兼施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学术观点。

1 病机治法,历史沿革

水疝之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云:“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水道不通,日大不休,仰俯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症状并提出了采用铍针、砭石“去爪”针刺的外治法。张子和言“诸疝皆归肝经”,认为肝气不利是疾病的关键所在。其《儒门事亲》认为水疝:“得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卒疝。”他认为水疝是饮水醉酒“使内过劳”而伤正或者汗出遇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水湿下注所致,其症见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阴囊肿大,状如水晶,不红不热,或瘙痒流黄水,或少腹部按之做水声,并以此为依据认为本病宜以逐水之剂下之[4]。后世医家经过不断发展,大多以行气逐水法为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经临床观察,其对于部分患者确有其效,然而其对于病理因素较复杂患者疗效欠佳且易于复发[5]。

2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张恒教授分析其原因认为水疝实为本虚标实之症,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水湿积聚于阴部之标,而忽视了小儿脾肾不足,阳气未充之本。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虽云小儿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然因其正气已伤而生水湿阴邪,又多感受外部环境阴寒邪气而发,内外合邪,稚阳终难温运。肾阳不足,水液失于温化而易于凝聚;脾气不充,水湿难以代谢而易于生成。即使用大量行气利水之品使积液消散,症状减轻,倘不注意扶正,也将因小儿体质稚弱正气不足又兼攻伐损伤正气而复发。因此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不仅需要辨证论治,根据水疝寒湿凝聚,瘀血阻滞,湿热下注等证型的单独或相兼出现,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更应该考虑到如下三点:一是要根据病情缓急分清本病的分期,初期邪盛为主时祛邪急消水肿,后期正虚为主时扶正防止复发。二是要考虑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在遣方用药时,攻补兼施,祛邪兼顾扶正,顾护正气;扶正兼顾祛邪,清除余邪。三是要因人制宜,结合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遣益气温阳之方药,助患儿脾肾阳气,使得水液得以温化推动,防止疾病的复发。

3 典型医案

张姓患儿,男,2 岁,2019-6-30 初诊,三天前随父母登山,当晚出现右侧腹股沟近阴囊处肿胀并伴隐痛。来诊时,右侧腹股沟近阴囊处触及约3×1cm 大小液性肿大,触之如囊,质地不硬,推之略可移动,患处周围皮色不变。山西省儿童医院BUS 示:阴囊上方探及4.0×1.5cm 液性无回声区,大便干结,舌稍暗苔薄白,指纹暗红。西医诊断:右侧精索鞘膜积液。中医诊断:水疝,气滞湿阻,瘀血阻滞证。治法:行气利水,活血化瘀。方药:三棱6g, 莪术6g, 丹参6 g,王不留行6g,香附3g ,小茴香3 g,茯苓皮6 g,瓜蒌10g,白术6g。4 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9-7-4 二诊: 右侧阴囊上方漫肿较前稍减小。大便略干,舌淡苔薄白,指纹暗红滞涩。仍用行气活血,利水渗湿法。上方加蒲黄3g,五灵脂3g,橘核6g,荔枝核6g,泽泻6g。 5 剂。

2019-7-9 三诊: 右侧阴囊上方漫肿进一步减小,质地较前柔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处方:

黄芪6g,升麻3g,柴胡3g,白术6g,陈皮6g,党参6g,茯苓皮6g,泽泻6g,橘核6g,冬瓜皮6g,荔枝核6g,巴戟天6g,仙灵脾6g,甘草6g。5 剂。

2019-7-14,末诊:复查B 超,告愈。嘱其家长,避免患儿过度劳累,避寒湿之地,避免长期咳嗽、大声哭闹以及便秘造成腹压升高以防止复发。

4 按语

4.1 初期治标急祛邪

张恒教授认为,其病因为家长带小儿其登山造成运动量过大,“使内过劳”而损伤正气。又兼感受山中寒湿之邪,正虚不能敌,邪气内侵而发病。水湿为阴邪又少兼感寒,故趋下而易袭阴位,凝滞而阻滞气血。水湿骤然停聚于阴部,而阳气不足,难以温化推动水湿,故肿胀难消。《素问·调经论》有云:“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有着“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的论述。可见血能病水,水能病血。水肿可导致血瘀,血瘀亦可导致水肿。瘀血也可是水肿形成后的病理产物,而水肿则往往有瘀血见证。该患儿亦如是,其水疝病机以气血水互结为标,以阳气不足为本。

起初,患儿痛急来诊,阴部肿胀面积较大。此时,水湿停聚,气血运行不畅,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兼顾其本的原则,遵景岳“治疝必先治气,故病名亦曰疝气,非无谓也……气在阳分则有气中之气,气在阴分则有血中之气。凡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必须补气。”之古训,结合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湿阻的病机特点,在疾病初期采取以行气为主,行气活血与行气利水并行的治疗方法。以遣莪术、三棱、丹参、香附入肝经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莪术专攻气中之血,三棱破血中之气,《本草经疏》言:“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诸活血行气药同用,活血以助行气,一方面以助行气利水,一方面既病防变,防止病机过程中血瘀的加重,甚至发展成瘀水互结。王不留行助诸药活血通经之功,亦增茯苓皮、白术利水之效;加入瓜蒌消散硬结又兼润肠通便。活血行气药与利水渗湿药合用,充分考虑到气机与水湿的相互作用,气机调畅以推动水湿运行,利水渗湿为气血运行清除障碍,相辅相成以期纠正水湿阻滞则气血之行愈艰涩,气机不畅则水湿愈甚的病理循环。患处为肝经循行所过,又用入肝经善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之小茴香。少加白术可健脾益气兼顾其本,是因为此时邪气尚盛,当以祛邪为急,急投大量补益之品恐难达到理想效果,稍稍补之以免攻伐耗伤小儿正气即可。及再诊时,水湿渐去,但仍以邪实为主,故又加入蒲黄、五灵脂活血以助行气;橘核、荔枝核入肝经,同用可行气散结,散寒止痛,消散肝脉寒凝气滞;又加泽泻利水渗湿。诸药合用以襄助上方祛邪之力,以期在标之邪尽快消散。

4.2 后期治本防复发

至7 月9 日再诊时,水肿已然大为减轻,患处触之柔软。此时,当攻补兼施,根据小儿肾阳虚或者脾气虚的偏重,可在祛邪之剂的基础上,选择济生肾气丸为主,酌加党参、茯苓等健脾益气;或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等温阳散寒。该小儿脾气不健而阳虚不甚,乃在原方基础上删去活血化瘀诸药而增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提阳气以恢复中阳温运全身的功能,防止气与水的病理性下陷。又加陈皮,泽泻,冬瓜皮以行气利水,加巴戟天、仙灵脾温肾阳,恢复阳气的温运功能,以助散寒邪,化水湿。益气与温阳共施,一运一化相辅相成,阳气充盛则水湿尽散;温肾与健脾并举,先天后天相互资助,恢复小儿脏腑的生理功能以防止复发。甘草增强健脾益气功效,又兼调和诸药。扶正与祛邪兼施,扶助正气,清除余邪,防止复发,是针对本病邪正相持阶段的治疗大法。疾病告愈三周后随访,未复发。

分期论治,攻补兼施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主旨在于,根据疾病演变中正邪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扶正与祛邪的侧重,病急则辨证而施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等法以治其标,同时不忘小儿体质稚弱,少佐以温阳益气之品兼顾扶正;缓则温阳益肾,健脾益气治其本,脾肾相互资助,令阳气充盛温运水湿而防止复发,又能通过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相互滋养而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此法理论完备,行之有效,可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水湿行气利水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水湿痰饮为何引起代谢障碍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构建利水型社会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