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理心关怀式情感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学龄期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0-12-25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王爽范长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学龄期同理输液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 王爽 范长杰

临床实践指出,强化静脉输液患儿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对顺利实施治疗有重要价值[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学龄期静脉输液患儿79例,旨在探讨同理心关怀式情感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9例学龄期静脉输液患儿(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其中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间的38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间的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女17例,男21例,年龄6~10岁,平均(8.13±0.87) 岁,穿刺位置:头皮静脉14例,四肢浅静脉24例;观察组女18例,男23例,年龄7~10岁,平均(8.46±0.65) 岁,穿刺位置:头皮静脉15例,四肢浅静脉26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听力、认知、意识等功能正常,穿刺部位无皮肤破损;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合并脑部器质性病、危重症、言语及听力障碍、昏迷。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输液护理,告知输液前准备,协助家属固定患儿四肢,并讲述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同理心关怀式情感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①树立形象:护理人员为输液期间同理心感知主体,需仪容端庄、服饰整洁、态度和蔼、语言得体,以获取家属、患儿信任,提高治疗配合度。②心理指导:依照患儿心理、性格特征,予以适当鼓励安慰,如告知扎针就如蚊子叮一下,称赞其打预防针时勇敢表现,征求患儿意见,选择扎针部位,穿刺完成后以“很勇敢”、“真棒”等语言及时予以表扬,以满足其荣誉感、自豪感。③精细护理:护理人员同患儿、家属交流期间,转变角色,于患儿、家属角度感受其情绪、想法,了解其心理、生理需求,之后依实际情况实施贴心服务,尽可能表达情感共鸣,缩短护患距离;此外护理期间多用尊称,注意观察家属、患儿非语言表现,准确领悟弦外之音,以及时作出反馈,促使家属、患儿于内心、情感上认同、接纳医护人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输液配合度,分为优、良、差,优良率=(良+优) /总例数×100%;比较两组穿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配合优良率 观察组配合度优16例,良23例,差2例;对照组优7例,良22例,差9例。观察组配合度优良率95.12%(39/41) 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 (χ2=5.820,P=0.016) 。

2.2 成功穿刺情况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92.68%高于对照组73.68%(P<0.05),但两组2次、2次以上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

3 讨论

学龄期儿童为输液患者中重要群体,由于其疼痛阈值低、血管细,故患儿易产生较大情绪波动,出现抗拒、哭闹等,增加穿刺难度,影响治疗工作开展。故予以学龄期静脉输液患儿有效护理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对提高配合度,保障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同理心又称同感心、共情,强调角色转变,将心比心,感受患者情绪,已成为处理医患关系、护患沟通的重要理念,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精神负担、压力,提高依从性[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输液配合优良率95.12%、1次穿刺成功率92.68%高于对照组76.32%、73.68%(P<0.05),可见同理心关怀式情感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增强学龄期静脉输液患儿配合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析原因在于依照患儿特点,采用易于理解、接受的方法进行沟通,并及时予以表扬等,可提高患儿勇气、自信心,从而提高患儿依从性,创造良好穿刺条件,进而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学龄期静脉输液患儿采用同理心关怀式情感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配合度,有助于实现一次性成功穿刺。

猜你喜欢

学龄期同理输液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