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2020-12-25叶琨琦华湘平黄建钊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叶琨琦,华湘平,黄建钊(通讯作者★)

(1.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贵州 贵阳;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0 引言

胆总管结石,顾名思义,是位于胆管内的结石,其中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相关的产生于胆管内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而来源于胆囊内的结石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因胆管结石很容易梗阻及导致胆源性胰腺炎,故应积极的治疗干预。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胆总管结石均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 造 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治疗,因其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ERCP 下行胆总管取石书已逐渐被认可和推广,与此同时,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的因素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原发结石完全清除后至少6 个月再次出现结石视为复发[1],胆管结石复发机制尚不清楚,但不可否认,ERCP 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是多种元素共同导致。据文献表明,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可能于年龄、肥胖、胆道手术史、胆道感染、 结石数量及大小、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和胆总管扩张有关,现就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再发因素的可能性逐一分析。

1 年龄

胆总管结石多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年龄较大患者,胃黏膜功能减低,胃酸分泌减少,导致人体胃黏膜保护屏障明显减弱,加之EST 术后括肌松弛,很容易导致胆道逆行感染,从而导致胆管结石复发。再而,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均减弱,患者胆道弹性以及患者促进胆汁引流的动力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形成胆总管结石,程亚军[2]研究发现年龄>70岁的患者为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 肥胖

一般将体重指数(BMI)>24kg/m2的人定义为肥胖,肥胖的人机体内脂质含量较多,易导致非胆酸依赖性胆汁的分泌,长期胆汁堆积,最终导致胆总管结石的再次复发。李青云[3]研究表明,BMI指数≥25kg/m2是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 取石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黄慧峰等[4]人对该院320 名行EST 术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患者,即三酰甘油、胆固醇等血脂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促成结石的形成。

3 胆囊切除术后

有报道认为,胆囊切除术后与胆管结石复发密切相关,胆囊具有分泌胆汁的功能,当胆囊收缩,胆汁流出,一方面可以避免胆汁淤积形成结石,另一方面可以继而冲刷胆道,减少胆管结石形成,当胆囊切除后,胆道失去了胆汁的冲刷,侧容易再次形成胆管结石,石玉琪等[5]对73 名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进行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史是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另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的存在与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密切相关[6]。因此,又有部分学者认为,患者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在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有必要尽快将胆囊切除,以降低ERCP 术后胆管结石复发率,但单纯胆总管结石是否需将胆囊一并切除,还有待进一步讨论[7]。

4 结石的大小

临床上大多数学者认为,结石较大者较容易在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可能的原因有:(1)结石较大者,容易导致胆管扩张,长此以往,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结构,术后胆管收缩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排除胆汁,再次形成结石;(2)结石较大,导致内镜取石困难,必须先碎石再取出,碎石的过程中可能损伤胆道粘膜内壁,导致胆汁淤积,形成结石。有学者[8]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胆石直径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李青云[3]对200 例行ERCP 取石术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当胆总管结石直接>10mm,胆总管复发的可能性极大。而另一方面,刘永国[9]认为,结石<8 mm 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形成机制可能为结石过小,导致极容易藏匿在胆管粘膜的皱襞或隐窝内,手术时不易被发现,从而增加了结石复发的危险性。

5 结石的数量

结石的数量也别普遍认为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因素之一,结石数量较多,胆汁中所含胆固醇较多,而胆固醇为构成胆道结石的核心成分,故结石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胆固醇堆积,最终形成胆管结石。庞琬玉等对ERCP 术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Meta 分析发现, 多发结石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庞尔君等[10]对200 例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当ERCP 术后结石的数量≥2 枚,会导致以后有较高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刘永国[9]研究发现,胆总管结石数量≥10 枚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升高。

6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十二指肠憩室主要是先天性发育不佳,造成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的囊状部分,临床普遍认为导致结石复发的机制有三:(1)憩室直接作用,压迫胆总管下端,胆总管下端相对狭窄,导致胆管排除胆汁受阻,胆汁淤积,(2)憩室造成括约肌运动紊乱造成胆汁淤积,影响Oddis 括约肌功能,进而导致胆道感染,形成结石;(3)食物残渣在经过十二指肠是容易落入憩室内,长期易导致乳头炎症甚至胆道感染。依明江等[11]研究表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Major 等[12]人研究表明,在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后的患者中,合并有十二指肠憩室的占9%~32.8%,其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憩室者。

7 胆总管扩张

胆总管扩张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15].胆总管扩张导致胆管结石复发可能的机制有:(1)胆总管扩张导致相同体积的胆汁整体流速减慢,导致胆盐沉积,形成结石;(2)胆总管长期扩张可能引起胆管平滑肌收缩功能下降,致使胆管运动功能减低,无法完成胆汁的顺利运输。而胆总管直径越大,则胆总管扩张程度越大,所以可以认为胆总管直径对胆总管结石的复发有一定的影响。吴润芝[13]对32 例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患者进行分析表明,术后胆总管直径越大,当>1cm 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性越高。2010 年在一项对522 例行ERCP 取石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胆总管直径≥11mm 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14]。苏秀丽等[15]研究认为,胆总管直径≥15mm 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8 胆总管夹角

正常胆总管形状趋于直线,当胆总管手术时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或其他因素引起胆总管弯曲,即可形成夹角,大多数学者认为,胆总管夹角形成是慢性胆汁淤积的原因,长期淤积,导致胆管结石复发。2011 年Kim 等[16]人对141 名行内镜下取石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胆总管角度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因素。石玉琪等[5]对73 例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再次复发的因素分析表明,胆总管夹角<45°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有关。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胆总管夹角与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还需更多的研究支持胆总管夹角是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

随着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取石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胆总管结石上,其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总管结石的复发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与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肥胖、胆囊切除史、结石数量及大小、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扩张以及胆总管夹角,随着对胆总管结石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临床上对于胆总管结石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术前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规范手术操作以及预防术后感染等各项的综合治疗,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以及减低术后复发率。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道闭锁肠道菌群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