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2020-12-24黄林妹

科技资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建设研究可持续发展

摘  要:生态文化是坚持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文化反映了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此,要深刻领会生态文化的内涵,认识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积极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  路径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X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c)-0251-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under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ANG Linmei

(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000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kind of culture that insists on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 and nature, and is the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values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ec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better realiz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ulture; Path; Constructio research

黨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标志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

1  理论内涵

所谓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 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文化建设不仅可以统筹当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更加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问题,更加辩证地认识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从子孙后代的利益和福祉出发,努力营造健康、美好的生态文明财富和遗产。

2  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2.1 生态文化是解决生态危机和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需要

生态危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造成人类自身生存的危机。人类必须不断创造新的生态文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如果仅仅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毁灭性的破坏,自然资源终会耗尽,生态环境也会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结构有机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继续得到大自然的呵护,人民才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人类才不会在背弃自然的任性行为中走向毁灭。

2.2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关乎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如果不能选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不能很好地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保护,物质文明的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注重生态文化建设。

2.3 生态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经逐渐进入了攻坚阶段,“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我们有享受自然的权利,同样有保护自然的义务。因此,人类要重新审视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和理念,努力寻求一条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和谐共生、互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3  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

3.1 努力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首先,要通过积极教育和引导,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要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理念的针对性宣传,并在各个领域开展文化教育,让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努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其次,将生态文化教育纳入教育系统,实施终身环保教育。生态文化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要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广泛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努力实现教育领域的全覆盖,通过增加绿色生活教育内容,实施终身环保教育。最后,弘扬生态文化传统,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化具有传统性和时代性,既要弘扬生态文化传统,又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容,注重生态文化传统的再教育,要让生态文明理念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融合起来,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政府和民众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当地居民进行生态家园的建设,而且可以增加民众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促進文化传统的传承,保护各种文化遗产。

3.2 努力完善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生态文化要求摒弃传统的掠夺自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倡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促使人们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理性状态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建设生态型政府。生态型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把生态文化建设列入发展规划中,建立绿色政绩观与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生态文化建设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加强城市生态规划,科学发展生态产业。城市的生态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重视发挥所处地理环境特色,注重民意和基础资料的积累,按照一定比例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广场、林带、公园、街头绿地和街景。”政府要易届不易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部规划干到头。科学规划生态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产业,鼓励企业研发绿色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向高科技生产方式转变。最后,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

3.3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

生态制度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首先,发挥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好的制度天然地具有发挥道德教化、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效能。”生态文化建设需要政府权力机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引导,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生态制度, 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立法,从约束和规范企业和公民的行为规范开始,强制性地严格限制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其次,提高法律法规体系的适用性,增强可操作性。生态体制建设上,必须提高法律法规体系的适用性,要鼓励各地结合地方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台地方性法规,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生态问题往往带有不可逆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很难恢复。制定和执行生态法规,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必须把生态政绩作为考察干部政绩的首要标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领导干部考核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同时,环境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努力打造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J].黑河学刊,2017(6):2,193.

[2] 邹巅.论生态文化的培育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6):21-28.

[3] 黄林妹.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闽北生态文化建设[J].福建理论学习,2015(1):38-40.

[4] 程凌燕.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5] 李晶晶.河北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

[6] 党东雨,余广超,王清萍,等.以生态文化引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以许家崖流域连片村庄规划建设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2):101-105.

[7] 董德福,桑延海.新时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建设路径及意义探析—兼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2):77-84,143.

[8] 方洁.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如何融入公民生态意识培养—以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湖州实践为例[J].文教资料,2020(6):64-67.

[9] 曹政.“美丽中国”视域下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83-84,89.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建设研究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