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肺逐瘀化痰法对间质性肺炎患者VC、FEV1、PEF、IL-6、TNF-α及hs-CRP 水平的影响

2020-12-24陈梦竹胡少丹王泽玉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间质性宣肺肺炎

田 琳,陈梦竹,刘 玥,胡少丹,王泽玉*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间质性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病因不明,肺CT 可见两肺弥漫性磨玻璃状、网格状影,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降低等,常伴消瘦、乏力及厌食等情况[1]。目前,针对间质性肺炎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及药物,通常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等,在对某些类型的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上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用药也可引起明显的毒副作用,所以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间质性肺炎归属中医“肺痹”范畴,常因风寒湿、痰热痹阻日久,痰液积聚难以排出,且气滞血瘀,瘀血入络致使肺失濡养所致,中医采取宣肺逐瘀化痰法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探讨宣肺逐瘀化痰法对间质性肺炎患者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3 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间质性肺炎患者81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37~80 岁,平均年龄(56.12±1.5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62±0.45)年。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9~82 岁,平均年龄(55.96±1.51)岁;病程4 个月~5 年,平均(2.65±0.46)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韩茜等[4]文献所拟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少痰,伴或不伴胸痛;肺部听诊闻及Velcro 音;伴发绀或伴呼吸衰竭等;2)高分辨率CT检查可见肺部呈弥漫性或散在性阴影,阴影以网格条索状、磨玻璃状及结节状为主;3)肺功能测试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5]临床表现制定:1)主症:胸闷气短或活动后喘促;咳嗽剧烈、频繁或伴咯痰;2)次症:咯痰色白,平素畏寒,大便干;3)舌质暗,苔白,脉沉或沉滑。具备2 项主症与2 项次症,或具备1 项主症与3 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可明确。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 周岁,同时满足以上中西医诊断;2)入院情绪及体征稳定,可准确表述自己发病时的情况;3)否认对所用西药过敏者;4)患者为自愿参与或者通过告知研究目的征得其知情同意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肺部合并细菌感染;2)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在纳入研究2 周前用过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者;3)确诊为恶性肿瘤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4)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或对用药存在禁忌者;5)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6)意识或精神存在异常,无法合作者。

1.5 治疗方法 入院均做基础干预及常规治疗。进行检查以明确病情,检查内容包括心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通过检查并且观察症状体征明确病情,提供氧疗、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酸碱紊乱等基础的干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39,规格1 000 s),用药量为每天40~60 mg。持续治疗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宣肺逐瘀化痰为法组方的自拟三拗芎葶方,药物组成:苦杏仁、川芎、葶苈子、苏子各15 g,蜜麻黄6 g,细辛3 g,紫菀、款冬花、厚朴、桃仁、没药、炙甘草各10 g,豨莶草30 g。组方中的中药为统一制作的免煎颗粒,日2 次水冲口服。持续治疗1 个月。

1.6 观察指标 1)治疗1 个月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的标准,评价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具体选择咳嗽、咳痰、喘息3 个主症,各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对应0 分、3 分、6 分、9 分。2)根据患者症状积分变化、影像情况及静息状态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估疗效。其中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积分减少率≥70%,高分辨率CT 检查肺间质改变明显,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增加>20%;有效:积分减少率30%~70%,CT检查肺间质有所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10%~2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3)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肺功能的测定,指标涵盖VC、FEV1、PEF,检测的具体操作是通过肺功能仪测定,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可连续测定3 次,取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4)进行血清炎性反应的检测,主要的方式是在治疗前后均告知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取其外周肘静脉血液5 mL,加入抗凝试管中并离心获得血清,即刻检查或存放低温下在2 h 内完成检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TNF-α、hs-CRP 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2.2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2。

2.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各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3。

表1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分

表1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表2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表3 2 组血清各指标变化()

表3 2 组血清各指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间质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认为病毒感染、吸烟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可引起肺间质部位炎症反应,使得疾病持续进展,因此对间质性肺炎患者需要予以及时的诊治以保证患者生命健康[7-9]。目前针对间质性肺炎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可干扰基因转录及复制,促进炎症细胞凋亡,降低肺部纤维化,改善肺功能;醋酸泼尼松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有报道通过联合用药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满意效果[10]。但是此类药物若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远期临床疗效不佳[11]。

中医无间质性肺炎这一病名,但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纳入“肺痹”“肺萎”范畴[12]。《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现代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肺气虚弱致使外邪入侵,引起肺气不畅、肺络瘀阻、痰瘀互结,故发肺痹,因此本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13]。中医治疗主张标本兼治,并将祛瘀通络贯穿始终。三拗芎葶方以麻黄、细辛为君药,宣肺平喘、温肺止咳;川芎、桃仁、没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葶苈子攻泻肺水饮及痰火,平缓喘咳;杏仁宣发肺气,止咳平喘[14];厚朴下气宽中,燥湿化痰,与杏仁相配一宣一降,使肺气宣降复常;豨莶草祛风除湿,紫菀、款冬花二药相伍,一温一润,增强化痰止咳之功,尤其针对间质性肺炎所致的顽咳效佳。诸药共奏宣肺平喘、祛瘀化痰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麻黄提取物麻黄碱及麻黄挥发油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川芎中的川芎嗪与阿魏酸可保护肺部,扩张微血管及增加血流量,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杏仁中的杏仁苷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苏子中的苏子油通过抑制白三烯生成达到抗炎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中药联合治疗的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指标VC、FEV1、PEF 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配合西药可更为明显的促进间质性肺炎肺功能的提升。间质性肺炎患者肺泡阻力增大,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反应性增加,出现弥散功能障碍,引起肺功能降低,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对肺泡上皮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延缓FEV1、PEF 的降低,改善肺功能[15]。此外,本研究中,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 治疗后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疗法对调节间质性肺炎的炎性因子,改善炎症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宣肺逐瘀化痰法联合西医疗法,可明显改善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升整体疗效。

猜你喜欢

间质性宣肺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