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0-12-24张晓兴万择秋倪冬梅曹单张闻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节育器宫腔肌瘤

张晓兴,万择秋,倪冬梅,曹单,张闻雯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 313000,1.妇科;2.病理科)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组织学及免疫表型上独特的,由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多处不同脏器,而且命名多样,容易误诊,其总体发病率较低,恶性者尤为少见。妇科来源的PEComa较为罕见,1992年BONETTI等[1]报道了首例子宫PEComa。本文报道1例恶性子宫PEComa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6岁,已婚已育,1-0-0-1(27年前平产1女,体健),26年前放置宫内节育器至今。因“月经量增多3个月”于2019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 d,经期5 d,量中,色红,否认痛经史。近3个月月经量较前略增多,伴有小血块,月经周期及经期基本同前。末次月经2019年3月15日,行经至今未净,否认腹痛、腹胀,否认恶心、呕吐,否认畏寒、发热,否认肉样组织落出。来我院就诊,查B超示:宫腔下段至部分宫颈管内低回声区(黏膜下肌瘤首先考虑)、宫腔积液、宫内节育器下移(见图1-2);尿妊娠试验阴性,为进一步诊治,拟“子宫黏膜下肌瘤、宫内节育器下移”收住院。患者于201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左肾错构瘤手术”。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

妇科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阴道内见少许暗红色血液,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平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及压痛。

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促卵泡激素2.5 IU/L,促黄体生成激素6.8 IU/L,雌二醇III 1 210 pmol/L,睾酮0.51 nmol/L,泌乳素17.4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00 mlU/mL;血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指标正常范围;心电图: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心率82~73次/min。胸部平扫:两侧肺气肿征象伴多发间质性改变,两肺多发小结节。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超声:肝内见弱强回声(血管瘤可能),右肾积水,左肾区情况(建议进一步检查),脾肿大。

图1 患者二维超声图(宫腔下段至部分宫颈管内低回声区68 mm×44 mm×37 mm,宫腔分离14 mm,宫腔下段见“T”型节育器)

图2 患者超声血流图(宫腔下段至部分宫颈管内低回声区,边界尚清,CDFI见较丰富血流信号,RI:0.57)

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宫腔镜检查+取环+宫腔赘生物电切割术,术中见:子宫平位,宫腔深10 cm,宫颈管后壁一大小约6.5 cm×4.5 cm×3.5 cm赘生物,色淡粉,表面光滑,血管粗大(见图3);宫腔下段见一“T”型节育器,内膜不厚,未见明显赘生物,双输卵管开口可见。术中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宫内节育器下移。遂行宫腔镜下取环+宫腔赘生物电切割术。取出组织约80 g,质地软,鱼肉样。镜下检查宫颈管内仍有大小约2 cm组织物残留,无活动性出血。告知患者家属宫腔赘生物性质有待常规病理检查明确,建议终止手术、排除不良病变后二次手术,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同意终止手术并签字。

图3 患者宫腔镜病灶图(宫颈管后壁见一大小约6.5 cm×4.5 cm×3.5 cm赘生物,色淡粉,表面光滑)

术后病理(见图4)诊断:2019年4月1日(宫颈管肿块)检查结果示“(宫颈管肿块)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pan)(+)、CK5/6(弱+)、EMA(-)、HMB45(少数细胞+)、S-100(-)、SMA(-)、ER(++)80%、PR(+++)90%、Ki-67(+)60%、Myogenin(-)、Myoglobin(-)、P53(-)、P16(+)。

图4 病理切片HE染色(×100)

患者及家属要求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2019年4月23日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目前患者术后随访中。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率 发生在子宫的PEComa至今国外文献仅见不足百例报道[2],国内文献多为小样本及个案报道,如罗家寿等[3]报道2例子宫PEComa病例。目前PEComa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部分PEComa与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clerosis complex,TSC)基因突变有关[4]。国内外报道的PEComa患者几乎均是女性,有研究推测该疾病可能为激素依赖型肿瘤[5]。

2.2 临床特点 子宫PEComa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年龄分布范围在19~79岁,平均49岁[6]。临床上常表现为影像学提示子宫宫腔占位性病变、异常子宫出血及下腹部的疼痛不适,术前影像学及临床常误诊为子宫肌瘤,大多在术中发现肿块存在出血、腐败、坏死,手术后的病理切片提示子宫PEComa。本病例患者术前有异常子宫出血病史,术前B超提示宫腔占位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可能性大),术中宫腔镜见肿块腐败坏死。

2.3 诊断标准 子宫良恶性PEComa的诊断目前尚无明确标准,FOLPE等[7]建议综合以下指标:脉管受侵、细胞核异型程度高、浸润性生长、肿瘤的直径大于5 cm、细胞核分裂象大于1个/50 HPF、细胞凝固性坏死。恶性PEComa需具备2个及以上特征。如肿瘤仅存在直径大于5 cm或者细胞核异型性高(多核巨细胞),可虑为恶性潜能未定PEComa。

2.4 治疗 目前缺乏相关治疗指南,无规范化治疗方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于有高危因素患者,手术后仍需辅助放化疗,但因病例较少,化疗的远期疗效不能确定。WAGNER等[8]、ITALIANO等[9]报道运用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因病例较少,缺乏大量临床病例验证。

子宫恶性PEComa发病率低,较为罕见,术前误诊率高,临床上缺乏规范化治疗方案,术后诊断需靠病理,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常规放、化疗的效果尚不确定。目前本病例尚处于随访中,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临床病例资料,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猜你喜欢

节育器宫腔肌瘤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危险因素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阴道三维超声在宫内节育器评估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宫内节育器放置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