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税法》课程微课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24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税法案例知识点

刘 芸

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我国人才需求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改革,其中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也不例外。《税法》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其教学理念,微课化教学模式是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与会计岗位胜任力紧密结合,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微课化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高职《税法》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税法》课程一直处于循规蹈矩的阶段。该课程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理论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通常是非常枯燥的,很少有老师与学生互动,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如此以来,就会出现老师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着,学生却在台下心不在焉地听着。即使在实训课上,大多数情况也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来模拟实际情况,并要求学生根据经济业务模拟操作,通常只是填写一些纳税申报表格,实践效果极差,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不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久而久之,教师做无用功和学生不听课的恶性循环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现状,微课化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教学内容滞后问题

近几年税法制度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计算调整等等。然而,教材内容却没有实际工作更新得那么快,加上老师知识层面具有差异性,所以在传授知识时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

二、高职《税法》课程微课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税法》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是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然而,税法的知识框架体系又很繁琐,学起来枯燥乏味。如果通过微课来进行讲解税法知识,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和网络教育在《税法》课程中的运用都是将要研究的内容,通过这些新型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以及“短小精悍”的特点完美地解决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问题,并且还可以进行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模式,来加深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税法》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带来更为直接的传道授业解惑途径。

微课不仅仅是把教材内容转化成电子内容,通过一个个简短的动画视频播放出来,而是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强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作为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之一,学生需要保持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动机,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认为《税法》课程通过微课来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职《税法》课程微课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作为一堂课的起点,首先要让学生对这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情景导入这个环节,需要老师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经过筛选,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点,最后才能达到精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的情景设计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给学生在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例如:在讲税收的知识点时,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出范冰冰通过电影《大轰炸》获得3 000万元片酬,而她通过拆分合同偷逃税款730万元,另外,她担任法人代表的企业欠缴税款2.48亿元,偷逃税款1.34亿元,税务部门向其发出巨额罚单。以这样一个娱乐话题为情景导入,学生们就像在看娱乐新闻一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税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学科。理论知识是基础,实操是过程,纳税申报表是结果。通过案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微课中的案例展示。案例导入是在老师讲授某个知识点时,需要依靠案例来加以说明该知识点的勾稽关系,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案例理解其中的内涵。同时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出决策或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理解。

在讲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特殊销售行为中的还本销售时,可以用卡通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例如:为了博取这位身穿西服的老总的同情,小商人哭诉着自己的遭遇。老总很同情他,最后采用还本销售的方式卖给他一台价值昂贵的设备。以这样幽默诙谐的人物对话情节作为案例来进行讲解税法中的知识,不仅给学生带来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除此之外,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计算,也可以通过动画案例的方式来讲授。例如:一位上班族,身体健康,有一个5岁的孩子,贷款买了房子,自己正在接受研究生教育,有两个需要赡养的老人,自己又是独生子女,社保缴费总额是1 000元,个人收入要扣除起征点5 000元(免税额),社保费1 000元、子女教育1 000元、继续教育3 600元、房贷利息1 000元、赡养老人2 000元,一共是13 600元,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形下,这位上班族月收入要达到13 600元以上部分才会交个税。以一个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并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直观地讲述了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的计算,同学们肯定是很容易接受的。

(三)重点剖析,难点分解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老师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特别是一些繁琐的知识点,像“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消费税中复合计征的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以及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等等。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在微课中把重点知识分解来进行一步一步的讲解,如果学生遇到疑惑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至真正达到掌握的程度。

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项目中的调增和调减项目,在微课中需要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和声音上的加重语气来特别说明:调增包括哪些?调减包括哪些?再加上一些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反映出来,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像在看动画片一样,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复杂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不容易忘记。

除此之外,高职《税法》课程微课化教学的另一好处,就是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自主回过头把相关知识点从头看一遍视频,这样避免了学生学了就忘的现象。

(四)知识迁移,拓宽视野

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外,还可以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多角度去探索税法知识中的奥秘。比如,房产税以及土地增值税都涉及到合同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微课化的形式拓展开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税法上的相关知识,做一个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高职《税法》课程微课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加强对税法理论学习,提升其专业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税法案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