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通制引领工作者能力现代化

2020-12-24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圆通技术标准标准化

刘 骐

标准和标准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个行业对标准以及标准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标准化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标准门类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别。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标准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的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481家认证机构共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93.7万张,涉及获证组织62.5万家,认证业务收入约211.4亿元。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63.9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91.8万张。就管理体系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从质量管理标准扩展到环境、职业健康、能源、食品安全、信息、社会责任等众多领域,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作为标准门类中的另一重要分支——工作标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长期滞后于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发展。传统标准化教科书中,“工作标准”仅被视为管理标准中的一个分支,与管理体系标准、管理程序标准、定额标准、期量标准等并列。工作标准之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作用及其社会学功能被严重低估,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一、工作标准现状

考察以往中国国家标准,“工作标准”被定义为“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且不论该定义的规范性,仅从范围上看,“工作标准”的边界未超出企业的范畴,公共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及其他非企业组织均被排除在该范围之外。换言之,在当前标准化领域,尚无普遍意义上的“工作标准”。令人担忧的是,2018年,中国国家标准(现行)甚至删减了“工作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采用“岗位标准体系”取代原有的“工作标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进一步削弱了“工作标准”在国家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工作标准长期滞后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工作标准的概念、内容以及形成机理缺乏清晰的认知,因而在应用上,常常表现出散、乱、缺乏稳定性等特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首先,技术原因。由于工作标准是建立在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基础之上的一类标准,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标准,因此在一个行业或单位中,当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成熟度较低时,工作标准往往难以真正建立和发展。其次,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的快速变化。由于工作标准的构建往往基于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能,当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工作流程时,工作标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再次,对工作标准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政府支持的研究机构极少开展工作标准相关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设有标准化专业的1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工作标准原理和方法的研究甚至是空白。

众所周知,ISO管理体系标准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如质量管理七项原则、过程方法、PDCA循环、生命周期理论、基于风险的思维以及SPC、APQP、FMEA、8D等工具方法,工作标准同样需要建立在工作科学理论基础上,形成支撑学科发展的方法体系。

二、圆通制工作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质量发展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在标准化领域,探索新时代劳动者工作能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标准理论,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提高劳动者工作能力,是标准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11年,王民权发表了《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这是我国,也是国际上第一部基于人类认识活动,以脑力劳动“工作标准”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圆通制通过对工作中工作者脑力劳动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工作主观律”“工作成功律”“工作突发律”,力图通过“工作标准律”和“工作标准体系”揭示脑力劳动相关的工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把无限的思想有限化,把零散的要素系统化,把杂乱的节点条理化,把隐性的流程显性化,把不可控结果可控化,把无形经验有形化,全面提高人的思维工作质量和效率。

圆通制扩展了工作标准的适用范围,阐释了“科学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是对脑力劳动基本规律的重要探索。

考察YT/300—2011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和YT/400—2011圆通制工作标准律等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文件,“工作标准”表述为:

工作标准work standard

工作人员在管理标准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遵照技术标准的客观要求,对实现工作目标制定的标准。

这个概念承接了GB/T15498—2003国家标准中给出的定义——“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并有所扩展。一方面,它延续了原国家标准中关于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结构关系;另一方面,扩展了工作标准的适用范围至所有的“工作者”,同时强调了工作目标在工作标准中的核心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工作主观律”“工作成功律”“工作突发律”描述了工作情境中人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圆通制的内核。在应用层面,圆通制工作标准将这种关系以标准体系表、工作标准表和工作资料的形式呈现出来,与上述工作原理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这种方法体系是对传统工作标准范式的重构,也为各行各业的工作标准应用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圆通制工作标准的本质是“工作经验”。如何定义“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经验”与“知识”“能力”相互关系的诠释是理解圆通制的关键。在哲学上,“经验”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经验有两种:一是来源于感官知觉的观念,二是来源于反思的、经由内省而获得的那些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产生于社会实践,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是认识的开端。圆通制之于“经验”则更进一步,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接受传统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往往呈离散状态,是一种未被激活的资源,在没有经过适当的“加工”或“调用”之前,是“死的”知识,并不能为工作者达成工作目标提供价值。反之,工作者只有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大脑对知识的“调用”,使知识上升为“工作经验”,知识才成为“活的”知识。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者才具备某种科学工作的“能力”。从这种关系上,可以认为圆通制的“工作经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人们固有的对于“工作经验”的认识,包含了工作者本身的主观意志、知识、调用知识的情境和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四个部分,这对学习者理解圆通制语境下的“工作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三、与ISO国际标准的关系

互联互通是标准的本质要求。作为技术性制度工具和通用的技术语言、管理语言,标准日益呈现出地区化、国际化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8年,在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有对应关系的领域,中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为85.47%,与此同时,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亦逐年增加。圆通制工作标准适应了标准化发展的这一本质要求,强调了其与国际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文件指出,“本标准在制订时考虑了与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等标准的要求,以便单位在建立和实施圆通工作标准体系时能够更好地与这些管理体系相结合”,“工作标准体系应确保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实现。单位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实际应当遵循ISO国际标准认证体系。”由此可见,圆通制工作标准与ISO国际标准是密切联系和相互支持的,是对ISO国际标准的补充和发展。

当今世界,是融合共生的世界。标准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作标准作为标准家族中层级最高的一类标准,必将随着标准化科学的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标准,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提升工作者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2017年初,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圆通制工作标准研究成果,共同推进我国地方高校文科应用转型改革,全面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对接的岗位精英人才。在工作标准研究方面,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创新研究得到教育部及“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的高度重视,14项基于不同行业或岗位的工作标准研究课题业已发布实施。可以预见,在“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的共同参与下,圆通制工作标准将步入新的阶段,取得新的进步。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解释世界并改变世界,这也是圆通制工作标准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猜你喜欢

圆通技术标准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秦山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与工作展望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圆通赏樱好时节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消防法》对消防技术标准及危险品管理适用规范探讨
圆通上市 赵薇将获利数千万
圆通上市 赵薇将获利数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