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市油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24程海国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安庆市油茶造林

程海国

(安庆市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000)

1 安庆市油茶发展现状

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油茶等木本油料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投资热情高涨。2015 年安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安庆市油茶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包括油茶在内的5 个木本油料重点县、15 个重点乡镇,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安庆市油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十三五”以来,安庆市持续深化林业“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进一步保护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探索推进林地经营权改革,赋予经营权流转证权属证明、林权抵押、享受财政补贴、林木采伐和其他行政审批等方面权能,倡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主要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大力发展油茶等高效林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5.78 万hm2,主要分布在太湖、潜山、岳西、宿松、桐城等。潜山市、太湖县已成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现有茶油加工企业13 家,加工能力1.6 万t。2019 年全市油茶年产值19.85 亿元,带动21.5 万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超过3 500 元。

2 安庆市油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基地选址不当

部分经营主体未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求,综合考量油茶的生物学习性,基地选址不当。据不完全统计,安庆市油茶种植面积中,在阴坡的种植面积有8 133.33 hm2,主要分布在太湖、潜山、岳西、宿松、桐城等县(市)。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严重影响油茶生长,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可能导致油茶植株死亡;在海拔500 m 以上种植面积有1 000 hm2,主要分布在潜山、岳西和太湖等县(市),气温过低会直接影响油茶生长或导致油茶植株死亡;在地势低或偏碱性土壤种植面积有1 733.33 hm2,主要分布在桐城、宿松、怀宁和望江等县(市),地势低容易形成积水,碱性土壤对油茶成长不利;在石砾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面积有20 66.67 hm2,主要分布在太湖、宿松和怀宁县,石砾含量高,土壤侵蚀作用强、保水保肥能力弱,对油茶生长和挂果不利。

2.2 基地经营管理粗放

油茶是安庆的乡土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受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观念的限制,部分油茶林处于粗放经营状态,集约化经营水平低,部分油茶林甚至处于靠天收的状态,不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超过50%的油茶林没有按照油茶生长需求施基肥,或者施基肥过多、过浅,导致根系严重烧伤,影响油茶生长。超过30%的油茶基地追肥时未能充分考虑施肥季节和时段因素,施肥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油茶产量甚至植株成活率。据统计,目前安庆市尚有10 666.67 hm2油茶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

2.3 丰产技术落实不够

从种苗供应、基地选择、整地造林、造林模型,到水肥管理、抚育修枝及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环节都与科技密切相关。目前,安庆市油茶基地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品种主要有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选育的长林系列和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别山系列。调查发现,10%的造林苗木未达到Ⅰ级和Ⅱ级苗标准,存在顶芽不够饱满、根系不够发达等情况。经营主体在种植油茶时忽视了位置、土壤、坡度、地形等因素,采取全垦整地方式,导致油茶造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基地发展甚至区域生态平衡。据统计,有17 333.33 hm2油茶基地采取全垦整地,其中坡度超过15°的基地占1/3 以上。近3 年油茶新造林13 000 hm2,其中大多采取专业队种植,未采取专业队种植或栽植人员技术培训和要求不到位的,会造成栽植时过深或过浅,影响油茶生长甚至死亡。

2.4 前期投入制约社会资本发展油茶

发展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走集约化、产业化之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长期、稳定、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作保障。油茶嫁接容器苗一般3年开始挂果,4~5 年开始获得收益,集约经营 7~8 年进入盛果期,约10 年才能收回成本。预计油茶前5年投资4 000 元/667m2,其中新造林当年投资超过2 400 元。前期成本高且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制约油茶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油茶的政策奖补主要集中在基地建设方面,中央和省财政对油茶当年造林补助500 元/667m2,之后,每年抚育补贴100 元/667m2,持续3 年。各地整合中央和省市县政策,对油茶基地给予奖补,其中太湖县、望江县最高,奖补总数超过1000 元/667m2。林业投资大、时间长、收益率低,金融机构考虑风险防范,一般采用短期贷款,与林业的生产长周期不相适应。林权抵押贷款难问题一直存在,也是制约社会资本投入的重要因素。

2.5 油茶后期管理不到位

整形修剪、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油茶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如定干整形修枝,疏花疏果控制大小年,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对于油茶基地可持续经营非常重要。安庆市现有近1/4 的油茶基地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整形修剪不到位、徒长枝和结果枝不平衡、不能及时有效抚育管理,导致杂草与油茶苗竞争肥水,油茶生长不良且易引发病虫害。

2.6 基础设施条件不理想

道路、房屋、水电等基础设施对于油茶基地建设相当重要,直接影响到油茶植株的水肥供应和鲜果采摘等。安庆市有1 200 hm2油茶基地已通水泥路或柏油路;有2.47 万hm2油茶基地通机耕路,小型货车可以直达基地;尚有2.07 万hm2油茶基地仅通小路,生产资料和油茶鲜果运输受到影响。有3.47万hm2油茶基地未配建生产用房,营林生产受到一定制约。近1.67 万hm2油茶基地配套建设了水利设施,主要是采取挖水塘和水井的形式,储存部分水源以备不时之需,其中采用滴灌技术和地膜覆盖的油茶基地面积3 333.33 hm2,基本做到精耕细作。水源灌溉靠天帮忙的油茶基地超过4.00 万hm2,一旦遇到干旱年份,油茶死亡率高,种植基地损失严重。据统计,2019 年连续干旱,导致全市超过2.67 万hm2油茶不同程度受灾,油茶鲜果总产量与上年相比降低4 成以上,经济损失超过5 亿元,其中2018—2019 年新造林受灾严重,有3 000 hm2油茶新造林苗木死亡率超过50%。

3 安庆市油茶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重点布局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且立地条件优越的区域。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可规模经营,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做好典型示范和分步实施造林。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18 ℃、年降雨量1 000 mm 的地块,低山下部和丘陵地带的酸性黄壤、阳坡平缓位置,是发展油茶基地的优选。

3.2 规范营造林技术

根据《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及实践经验,造林初植密度为 74~89 株/667m2,株行距为 3.0 m×3.0 m或2.5 m×3.0 m。整地以秋冬季为宜,坡度超过15°时宜采用穴状整地。挖穴规格60 cm×60 cm×60 cm,心土表土分层堆放。栽植由专业队伍实施,于翌年2~3月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造林,采取保水和促进根系生长措施,增加栽植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当年造林成活率不足90%的或成活部分分布不均匀的,应于当年雨季或次年春季用容器苗按标准的株行距补植。栽后2~3 个月,土沉实后应培1 次土,同时设置排水沟,确保林地雨季不积水。每穴施基肥500~1 000 g,栽植后1~3 年每年冬春各施肥1 次。冬季施农家肥10~20 kg/株,可采用撒施、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方法;春季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在新梢萌动之前施肥,以促发新梢。

3.3 补齐科技短板

目前,安庆市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科研院所已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了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林业产业试验站和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一院一站一联盟”,加快林业产学研合作。建议进一步引导林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围绕油茶种植和加工,推动新技术应用,加快新品种研发,提高深加工水平。采取对比实验等多种形式,研究适宜安庆市种植的油茶品种。推广应用轻基质无纺布育苗技术,优选良种接穗,提高嫁接水平,培育良种壮苗。对老茶园采取“高接换头”技术,嫁接培育良种。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既达到夏季保水、冬季保温效果,又减轻杂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安装滴管设施或者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彻底解决基地水肥管理难题,打造油茶基地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样板。

3.4 加强经营管理

加强基地水源管理,确保基地不旱不涝。有灌溉条件的可以定时灌溉,无灌溉设施的尽量采取人工浇水抗旱。浇水时间宜早或晚,不宜在土温较高的中午或下午进行。干旱季节,在早春新梢萌发前和花期应及时灌水。油茶幼龄期,每年松土除草2次。综合运用各种修剪方法,促进树体成形和复壮。定植当年秋天树高40~50 cm 时打顶;第二年通过疏删或短截控制徒长枝和偏冠枝,促进侧枝萌发与生长;第三年,以整形为主,确定主枝,清理地脚枝和交叉枝,修剪成圆头形和自然开心形。油茶病虫害一般采取以营林技术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油茶幼龄期可以采取间作的方式,以种代管,常态化抚育管理,达到一地多用、以短养长,提高林地产出率。油茶林地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为宜,杂粮、油料、药材等也可因地因时制宜轮作套种,在坡度较陡的林地,以间作绿肥为主。

3.5 落实要素保障

采取项目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奖补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经营主体资金量有限、推进基地可持续经营的理想化方案。建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研究提高油茶等木本油料的政策补助标准,市、县出台配套奖补政策,整合项目、资金、科技、人才和法制等要素资源,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建议金融机构开发林业中长期贷款等金融产品,与林业生产周期相适应;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林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控,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有效安全的融资贷款支持。结合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统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力量,整合要素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加快资本、科技、人才“上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安庆市油茶造林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数字
家乡的油茶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