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桕种子园营建技术

2020-12-24肖爱文王松程明伟骆绪美郝焰平徐六一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种子园乌桕建园

肖爱文,王松,程明伟,骆绪美,郝焰平,徐六一

(1.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安徽 滁州 239500;2.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乌桕(Sapium sebiferum)为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是我国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其蜡皮可取柏脂(皮油),种仁可榨桕油(梓油),均为重要的化工产品及国防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1]。乌桕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经霜时红似火,是优良的乡土观赏绿化树种。乌桕适生范围广,可在山地、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在比较干旱的石质山地种植,是安徽省极具发展前景的优质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之一。

为满足安徽省乌桕良种供应,提高乌桕造林良种使用率,促进林业生产发展,课题组对乌桕优树选择及种子园建立技术进行研究,并在安徽省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营建初代种子园。本文详细介绍了乌桕初代种子园的营建技术和方法,为建园生产良种提供参考。

1 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乌桕多集中分布在皖南、皖中地区,现存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的木本油料原料林,以及周边自然授粉的实生疏林,自然形成了较多的地理群体和个体,遗传基因丰富。优树是建立种子园的重要原始材料,优树的良莠与建园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个体作为建园的遗传材料[2]。

1.1 优树标准

1.1.1 籽用乌桕

产地不同,乌桕的表现性状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乌桕优良品种具有枝条粗壮,枝梢密度较小,结果枝比率高、芽大而饱满,叶大而厚,果实成熟期较迟,单株产量高,果穗大,籽粒大,出蜡率高,种子含油率及利用率高等综合性状,或存在某几个方面的优良性状[3]。

树龄:树龄15~50 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冠开展,生长均匀,结果层厚,结果枝多。结果枝比例:鸡爪桕≥85%,葡萄桕≥90%。

果实:不易烂蒲,籽粒大,不易掉落,出籽率>75%。蜡被厚而洁白。种子千粒重>0.15 kg。桕籽含油脂率≥48%。

产量:结果多,产量稳定。按树冠投影面积,大年 >0.4 kg/m2,小年 >0.32 kg/m2。平均结果枝果数:鸡爪桕 >30 个,葡萄桕 >35 个。

1.1.2 彩叶观赏乌桕

要求为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叶大柄短,秋季变色稳定的紫色叶、黄色叶、红色叶等不同色叶的乌桕良种。

树龄:树龄 15~50 年,生长健壮。

叶片特征:叶形好息,叶大而厚,叶色变化艳丽而稳定,秋季叶色变化早,观赏期长。

树体特征:无病虫害,树冠开展,生长均匀,枝条粗壮,枝梢密度较小,叶枝短簇,芽大而饱满,病虫害少,体型健壮等。

1.2 选优方法

采用优势木对比树法进行评选。具体方法是在离候选树 10~35 m 范围内,选定 3~5 株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木。

籽用乌桕:按照籽用乌桕经济指标进行测算和比较评定,当候选树达到规定标准时定为优树[4]。对所选定的优树进行坐标定位、摄像及设置标记,以便后期进行种子采集。

彩叶观赏乌桕:从乌桕观赏角度出发,经过3年的时间,对乌桕主产区初选优树的叶色变化、叶色稳定性等性状进行观测,并通过播种和无性繁殖进行保存,在实生苗中可以再次进行彩叶乌桕单株的优选工作。

1.3 选优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及地域范围:根据乌桕的生长特性,选优地点选择在大别山区(金寨县)、皖南山区(黟县)、皖东南地区(宣州区)、皖东地区(全椒县)、江淮丘陵地区(合肥市区)。在咨询各地市林业部门后,选择重点乌桕生产乡镇进行线路踏查。

调查采集时间:籽用乌桕提前两年于每年10 月上旬至12 月底进行调查采集外业工作。最后一年的10~12 月份进行一些重点产区补充调查,并采集优良母株种子,进行播种。彩叶观赏乌桕,连续观测3 年,9~11 月份为乌桕秋季叶色变化最佳观赏期。

外业调查的工作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和实地观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产区通过访问桕农,了解不同品种的分布线索、栽培范围、区分特征、主要经济性状、应用评价,记录乡土名、经营历史。深入选优林分,寻找出候选树和对比树,按统一的优树标准与选优方法实粒测评,登记选育时间、编号、优株地点、起源、选育过程、性状特征、立地条件及经营管理水平;测定优树和对比树树高、胸径、冠幅、结果枝比例等系列指标[5]。彩叶观赏乌桕还要记录叶色、果型、初变色时间、变色是否稳定、叶色观赏期、首次落叶时间、落叶完全时间等[6]。

内业工作:对外业资料及时整理汇总,建立优树家系档案。

2 建园材料培育

采集优树自然授粉种子作为建立乌桕种子园的建园材料。从优树上采集的成熟种子,催芽处理后进行播种育苗。育苗时按不同家系分小区育苗,并作好记录。采用1 年生的Ⅰ级实生苗(苗高90 cm以上,地径0.8 cm 以上)建园。

2.1 种子采收、贮藏及催芽

乌桕因其品种类型和产区不同,成熟期不尽相同,故在采种时以朔果开裂、种子露白为种子成熟的标志。若采种过早,则因种子发育不充分而影响播种后的发芽、生长。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播种发芽率和发芽后的长势,种子要求颗粒大、籽白、种仁饱满。

贮藏过程中,要求种子含水量不超过7%,并注意室内通风。为提高发芽率,在播种前要处理好种子的浸种、去蜡、催芽3 个环节。在播种前的2 月下旬对种子进行脱蜡处理,具体做法:用草木灰水或清温水将种子浸泡24 h,待种子吸饱水后按1∶2 掺沙轻揉,后用清水冲洗,即可将蜡被去除。去蜡后,再将种子与干净河沙混合比例为1∶3 进行混沙催芽,沙子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堆放于室内阴凉通风的地面上,并保持种沙混合物的湿度,每隔5 ~7 d 翻动一次,注意保持适当湿度。室内温度应保持在6℃以上,一般催芽15 d 后种子发芽露白时即可播种[7]。种子在点播前用50%的多菌灵可溶性粉剂500 倍液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2.2 播种

一般3 月上旬为乌桕适宜播种期。适时早播可延长苗木生长期,有利于培育壮苗。播种采用条状点播,行距15 cm、发芽种粒间距5~8 cm,播种沟深5 cm。播种后立即覆土,用无菌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覆土厚度1.5~2.0 cm;覆盖稻草或秸秆厚度以不见床面土壤为宜,覆草目的是增温保墒、防止杂草生长;出苗前需保持苗床湿润,发现有1/3 种粒出苗后,分2~3 次揭去覆草。

苗期追肥宜采用撒施,可在5~8 月份利用雨前或浇灌前追施3 次尿素,9 月份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3 乌桕初代种子园的建立

3.1 园址选择

园址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全椒县介于 117°49′~118°25′E,31°51′~32°15′N,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4 ℃,极端最低气温-15.5 ℃,极端最高气温41.4 ℃,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 000 mm,无霜期215 d。此次园址所选地块位于全椒县瓦山林场场部营林区99、100 号小班,该处地貌为冈地,土壤为地带性黄棕壤,母岩为灰绿色千枚岩,pH 值6.5,土层厚度 50~70 cm,肥力中等;阳光充足,主风向上坡;无病虫害感染和兽害;具备适当的天然隔离地段,易进行隔离处理或便于设置隔离带且交通便利,非常适于乌桕生长发育。

3.2 园地区划及整地

为便于种子园的经营管理,依据道路和地形、地势将种子园划分为21 个小区,每区面积约0.42 hm2。林地采伐后先行林地清理,全面清除立木、采伐剩余物及杂灌草;采用机械全垦整地,整地深度大于0.8 m,适当平整,整地结束后将树根清理干净;造林地上打点进行人工打穴,按5 m×6 m 的株行距,种植穴规格为0.8 m×0.8 m×0.8 m。

3.3 园区家系配置

种子园建园配置遵循的原则:避免各家系间的固定配置,使种子园各家系间充分随机授粉,缩小近亲交配的可能,增加遗传多样性;相同家系的单株保持最大间隔距离,避免自交和近交,尽量分布均匀;采用的配置方式宜于经营管理,便于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种子园家系配置方式采取完全随机排列,在排列过程中,同一家系各个体间距离应间隔3 株以上,每个小区配置130~140 个优良家系。

3.4 苗木定植

栽植密度:本种子园属于乌桕初级种子园,因此初植密度设置较大,株行距为5 m×6 m,品字形配置,以后可根据优树的表现和生产需要进行间伐或移植,为提高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创造条件。

栽植时间:乌桕苗在落叶后到翌年3 月均可栽植,但早栽有利于成活和生长,一般在3 月中旬前完成造林。起苗时做到不损伤苗根,掘苗及运输时需对苗根进行覆盖遮阳,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栽植;栽植前每穴施足有机肥,栽植时要扶正苗木,并使根系舒展,培土后踏实,及时浇水、覆土;栽植第2 年及时用原家系苗木进行补植,确保苗木保存率为100%。

3.5 园区管理

3.5.1 树体管理

根据种子园的功能需求及乌桕的生长习性,按照“发展树冠、矮化树体、扩大结实”的原则,通过截干、抹芽、修剪等措施降低树冠高度,控制Ⅱ、Ⅲ级枝的数量和伸展方向,形成合理的圆球形树冠分枝体系基本骨架,减弱顶端优势,扩大结实面。

栽植后的当年冬季,在幼树50~70 cm 处截干,剪除其他枝条;第2 年春在主干截口下1 cm 左右处选留不同方位的芽3~4 个芽,其他芽抹掉,长成春梢;夏季每个春梢顶只留3~4 个粗壮的夏梢,其余剪除;第2 年冬季,将夏梢上的秋梢全部剪除;第3年春在夏梢的剪口下选留3~4 个壮芽,其余剪除;从第3 年开始,只剪除直径小于0.7 cm 的弱枝、枯枝及病虫枝,此后不再抹芽和摘除花序,任其抽发春梢,开花结果[8]。

进入结实期后,随着树体空间扩大,每年冬季应及时进行必要的修剪,清除枯死枝、病虫枝,促进树体通风透光。

3.5.2 抚育管理

建园初期因林地裸露面积较大,宜采用林农间作方式,可在幼苗幼树间隙套种西瓜,实行以耕代抚,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促进幼树生长;同时进行松土除草抚育,造林当年进行一次,以后每年两次,连续3 年。结合抚育进行穴状施肥,施入复合肥,每次每株环施1 kg,时间是每年的5 月和9 月各进行一次,逐年加宽带面。

3.5.3 有害生物防治

乌桕抗病性强,病害较少,但是虫害较多。在乌桕幼苗期危害严重且经常发生、猖獗成灾的有小地老虎、刺蛾、蛴螬、乌桕毒蛾、蚜虫、乌桕金带蛾等。可通过树体喷药、药剂处理土壤、灯光诱杀或摘茧等方法进行防治。

3.5.4 建立健全技术档案

建园完成后,需根据后期补植情况,及时更正配置图,并绘制各大区、小区的配置图,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文字资料、栽植配置图与实地标桩标记,三者应完全一致、相互补充。

4 结语

为确保乌桕初代种子园后期的种子产量及质量,课题组将从优株自身条件与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协调着手,进行研究。如各家系开花结实能力、开花物候期的观察与掌握;园区的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病虫害种类的调查等;为种子园的疏伐去劣、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经营及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目前,全椒县乌桕种子园还处于初建阶段,后期将通过子代测定、优中选优等技术手段,加大培育、抚育、管护力度,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满足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乌桕良种供应。

猜你喜欢

种子园乌桕建园
雷中心
乌桕果
山乌桕苗木培育技术
“南国红叶”山乌桕
黄土高原山地苹果规模化建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华北落叶松种子园288个无性系种子的品质比较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浅谈山西省林木种子园建设思路
茶桑示范基地高标准建园技术
猕猴桃建园与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