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12-24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基础设施战略

陈 锐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存在问题

1.1 乡村产业结构问题

如果想要使乡村获得稳定的发展动力,产业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多处乡村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后发现,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广泛存在。乡村经济环境较差,很难吸引更多的新型产业在乡村发展,缺少龙头产业,产业整体结构就会产生问题,特色企业没有被有效突出,乡村的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就相对较低。

1.2 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开始走向白热化,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流入城市,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会现象十分突出,农田土地荒芜,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农村出现荒凉和有效劳动力缺乏的现象严重,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3 乡村基础设施问题

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一方面乡村村资产资源尚未充分盘活利用,村集体积累少、家底薄;另一方面工商资本下乡难,没有对接市场资金的成熟主体,未形成有效的利用机制,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项目建设标准低、进度缓慢。多项乡村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

1.4 乡村文化价值没有被有效利用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当前,多数年轻人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不愿在乡村生活,向往城市生活,忽视乡村中原有的生活习惯、乡风民俗,忽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导致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而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建设项目,多数会因难以融入而失败。

2 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有利于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有利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迫切要求。根据四川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2.1 优化城镇化方式

乡村面宽量大,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因地制宜地以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振兴。破除异地城镇化的户籍障碍,让农民进得了城、安得了家;就地城镇化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

2.2 优化农业农村发展方式

立足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改变四川“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农村广而不美”的状况。

2.3 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面貌。目前在农村不少地方,仍存在旧的风俗习惯和封建落后思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

2.4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把人才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校,组织发动机关科技干部队伍、行业服务组织,密切联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新型业态科技扶持长效机制。

2.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着力对农村“水电路气房”五个方面进行改造,提高农村自来水质量,完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设备,加强农村电网的日常检查及维护,加快“天然气进农村”工程的推进,改造农村危房,打造农民的“避风港”。

猜你喜欢

城镇化基础设施战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