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试验示范基地+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推动四川草牧业发展*

2020-12-24程明军伍文丹严东海杨春桃姚明久李洪泉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1期
关键词:牧业饲草示范点

程明军 伍文丹 严东海 杨春桃 姚明久 李洪泉

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成都

四川是草地资源大省,属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草地2 086.67万hm2,占全省地域面积的43.0%,其中,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3个地方的天然草原面积达到了1 640.00万hm2(可利用草原1 413.33万 hm2),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78.6%;盆周山区和盆地丘陵区分布446.67万hm2草山草坡,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21.4%。2017年末,全省保留种草面积287.54万hm2,其中,人工种草99.07万hm2,改良种草188.47万hm2。据监测,2017年全省各类饲草产量2 725.3亿kg,折合干草788.0亿kg。由于近年来四川草牧业发展速度加快,牛羊等草食牲畜数量增多,现有的饲草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草牧业发展的需要,全省每年都要向外购买饲草,养殖成本加大,四川草牧业发展迫切需要优质高产饲草品种和配套栽培利用技术。

由于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成都平原、盆周山区,也有“三州”高寒地区,立体气候特点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给饲草品种及配套种植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饲草是草牧业发展的基础,推广适应当地生态气候和土地条件的饲草种植贮藏利用技术,建立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能够提高草牧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和效率,这对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畜牧业结构、实现农牧结合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草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合理规范的地方性适生草种选育试验技术体系和示范点

四川省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在气候、土壤及种草养畜需求上也截然不同,但由于各地对于建立草牧业试验示范点认识程度不高,重视力度不够,缺少合理规范的地方性适生草种选育试验技术体系和示范点,各地区农牧民在当地进行饲草种植时存在盲目跟风选择高产饲草的现象,忽略了高产优质饲草在地域上存在适应性与相对性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各地区种草养畜发展的效果和效益。

1.2 饲草种植贮藏利用新技术推广示范缓慢

长期以来,四川省草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采取召开地方草牧业技术座谈会、培训会、实地指导、电话咨询、试验示范等方式,对饲草种植利用技术进行普及与应用。随着饲草相关研究逐步加深,饲草种植利用技术的更新速度也逐渐加快,现有的传统草牧业技术推广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也变得愈加凸显,导致新型高效的饲草种、收、贮、用技术普及十分缓慢,许多农牧民对草地混播、轮作、间作等饲草种植技术生疏,对不同高产优质品种在不同地点的栽培管理方法不熟悉,对饲草病虫害知识认识不够,对加工贮藏技术细节了解不多,因此,很多高产优质品种的生产潜力在实际应用中没有被完全挖掘,影响其效益发挥。

1.3 资金项目投入扶持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

四川地区地理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所需的饲草品种以及配套栽培利用技术各不相同,因此,各地都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试验示范点,推广适生性饲草种植利用模式,这使得四川省内的草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难度大、任务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现有的饲草相关资金项目和扶持力度远远不能满足草牧业推广的需要。

1.4 地方草牧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现代化草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作支撑,但四川西北高原、盆周山区位置偏远、条件艰苦,许多从业人员留不住,草牧业技术人才流失情况尤为明显。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开展以来,省内一部分草牧业技术人员分配到林草局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从事饲草栽培利用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幅减少,饲草种植贮藏利用推广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现有部分草牧业技术人员也缺乏种草养畜知识,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2 建议意见

2.1 建立不同生态型地区的示范点

2.1.1 依托实际,统筹全川,形成不同生态型地区的示范点体系

综合四川省草牧业发展实际和四川不同生态型地区饲草利用方式的不同,在川东深丘示范区(达州、巴中、广安、广元)、川中浅丘示范区(内江、遂宁、南充、资阳、自贡)、川西平原示范区(成都、绵阳、德阳、资阳、眉山)、盆周边缘山地示范区(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川西北示范区(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部分地区)、川西南示范区(凉山州大部分地区、攀枝花)6个示范区及高原不同海拔示范区建立草牧业试验示范点。形成包罗全川、层次分明、各具特色、适应当地的草牧业试验示范体系,充分挖掘各类饲草在不同地区的潜力,提升各类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协助当地农牧民在饲草种植贮藏利用中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1.2 因地制宜,建立饲草种植贮藏利用技术体系与特色资源保存圃

通过建立示范点,将现有优良饲草品种进行引种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气候、土壤状况和生产实际的高产优质饲草品种,并进一步对其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播种时期等进行试验,结合当前先进的加工贮藏利用技术,建立适生性高产高效饲草种植贮藏利用模式,有效减少各地饲草种植利用的盲目性,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比如,在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平整的示范区侧重引种示范以青贮玉米、青贮燕麦等为主的一年生优质饲草,发展青贮产业;在盆周山地以及坡耕地示范区侧重引种示范以桂牧一号、玉草系列等为主的高大禾草类多年生饲草,利用其多年生和根系庞大的特性保持水土;在西部高原牧区示范区侧重引种示范以保护生态为主的多年生牧草;在高原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示范区引种示范青贮玉米、青贮燕麦、大麦等饲料作物,建立青贮技术与产业体系,解决高原地区牲畜冬春季节掉膘死亡问题。

同时,依托示范点的平台,建立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存圃,对原生于当地的特色种质、稀有种质进行收集、保存、驯化、选育,充分挖掘地方种质潜力,为当地草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

2.2 创建与示范点体系对应的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

2.2.1 以示范点为支撑,做好信息共享“一干多支”

利用云共享、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布”的原则,构建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为核心,各示范点所在农业信息部门为支撑的“一干多支”草牧业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形成省市县信息交互共享、一体化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将示范点得到的饲草种植贮藏利用数据,与四川不同地形地貌信息和气候信息进行耦合,创建适生性饲草种植贮藏利用地理分布数据库,建立以示范点试验数据为基础、信息服务为核心、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四川省适生性饲草种植贮藏利用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形成省市县信息交互共享、一体化大数据服务模式。

2.2.2 以平台为抓手,优化技术试验与技术推广

在草牧业试验示范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记录数据,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分析,并将整理后的数据信息归纳整理、存档或展示。通过网络技术,技术推广人员可以直接与当地农牧业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实时分享技术经验。传统的技术人员与农民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示范,覆盖程度不高,也会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率。结合网络技术,可以将技术人员的示范过程全部录制下来,然后通过网络宣传推广,建立数据、平台、应用三位一体的饲草栽培贮藏利用技术服务体系,种养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技术服务。这不仅可以降低推广人员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 以平台为枢纽,链接科研专家、草牧业企业与农牧民,丰富平台生态链

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邀请各个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及草牧业企业入驻网络共享服务平台,丰富平台生态链,帮助农牧民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行业信息。同时,平台也方便科研人员、企业人员与一线农牧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生产实际信息,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草牧业生产难题,调整科研攻关方向,帮助企业人员了解农牧民生产需求,提供可靠服务。

2.3 加强政策扶持与财政投入

不同生态气候区现代化草牧业示范点的建设与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繁杂、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其建立和后期的运转维护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因此,一是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各个草牧业示范点专项资金支持,保障示范点的运转;二是与科研单位对接,设立相关项目,使科技人员参与示范点建设,为示范点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将各地的草业技术人员送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草牧业业务水平;四是通过配套优惠政策和引进人才经费,加强草牧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缓解草牧业人才不足问题,完善地方草牧业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牧业饲草示范点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饲草生产机械化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