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消防应急救援教学培训方式的初探

2020-12-23李秀

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外应急救援借鉴

摘要:随着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消防救援队伍如何科学、高效地快速响应,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切实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后的转型升级。国外应急管理的一些有益做法,尤其是教育培训、技能提升方面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主要阐述创新教学培训方法对中国消防应急救援事业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应急救援;国外;借鉴

随着消防改革的转型升级,对标应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定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日益重视对于灾难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高效应急响应。对于现场不可避免的人员伤亡,如何科学、专业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做好院外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笔者赴上海东方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调研学习其培训方法、运行机制,以期对中国消防应急救援事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 传统院前急救培训的背景和现状

著名的“黄金一小时(Golden hour)”理念阐述“意外灾害事故后,创伤人员生存与死亡与否,以及身体是否存在不可逆性恢复取决于救助的黄金一小时”。发达国家应急救援机构已十分重视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组织实施的培训,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种形式的仿真模拟人,帮助学员熟练运用所掌握救治技术,快速准确地操作现场急救器材,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救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目前,我国现场急救培训工作在医疗、消防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培训方式和内容还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是相对一个薄弱环节。

1.1消防救援人员对急救工作认知不足

近年来,多地政协委员提案中都有《关于开展公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的提案》的建议,其中都提出了要对消防、公安等主要行业群体开设中级救护培训的措施。提案指出,我国每年发生的突发事件高达上百万次,而相当多的伤亡是因为没有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民众普遍认为紧急救护工作主要是医务人员职责,而民众最大的义务是尽所能帮助伤员远离危险源,或拨打救护电话。然而,我国紧急急救服务体系尚不健全,120急救资源也较为短缺,等待专业人士到达前的时间才是救助成功的关键;如果参与第一处置的消防救援人员掌握了生命救护的黄金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被救者的生存几率。

1.2消防救援人员掌握的急救能力有限

消防救援人员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发达国家每3~5人中间就有1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而我国即便是从事专业应急救援的消防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都比较肤浅,对于火灾、溺水、触电等危险性高的意外事故的处置应对能力欠佳。应在一批特殊职业人群中,尤其是消防救援、公安警察、地铁交通人员率先普及心肺复苏和四大技术等急救知识,以提高社会人群对灾难事故和突发急病的应急能力。

1.3急救风险高,影响救护者意愿

救助人员需要承担急救风险,因此对提供帮助产生较高的警惕性。尤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救助人员对风险的承受力。救助人员在准备救助的那一刻产生了救护的顾虑,担心承担后果,害怕伸出援手,甚至不敢提供帮助。因此必须将相应的急救技术固化形成一套专业、科学、标准的操作流程,使救援人员明确救助的评估、实施流程,掌握准确的动作手法和操作步骤,借助一定的器材载体量化成效,通过考试考核取得具备相应的资质证照,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 创新消防应急救援教学培训方式的初探

2.1教学模式小班化

此次培训采用小班化的培训模式,设定人数上限,无论是核心理论授课还是技能站实操演练,作为学员均有很强的存在感。培训注重课堂效益的产生,因而小班化培训在各行业也备受推广,在课堂中学员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充裕,体验感,互动感及语言交流等活动显著增加,人均可实操机会大大提升,可以较好地体现主体参与、主动探索、意愿激发、勇于尝试、促进交流的优势,比如我总队三名参训人员就很好地分享了各自参加各类灾难救援的经验和启示,获得其他在场医务人员的钦佩和肯定,并现场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互动。所以在我总队的各类培训中建议积极采用小班化教学培训模式,注重意见反馈和案例交流的收集,倾听培训受众的真正需求,按学员比例配备相应数量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可使学员在短期内有较大知识和技能的增益。

2.2培训方式多样化

此次培训集核心理论授课、案例综合分析、技能站实操、情景模拟实训、沙盘桌面推演、实战化演练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相结合[1],学员在满满三天的课程中未出现懈怠感和疲惫期,培训热情和参与度极高。事后点评环节,通过导师们的启发引导,学员们就可以自主发现问题的存在及改进措施,充分说明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于培训内容的吸收和深层次理解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3教學手段信息化

NDLS理论培训课程采用视频教学加导师讲解的形式,每一个核心知识点都配有实际运用或操作的视频,非常方便学员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运用很好地联系起来,即刻就会有意识的固化,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建议在我们的示范教学或核心理论知识讲解中录制贴合消防实际的教学示范片。其次,在课程技能站、实战演练、地震受灾等环节的体验让学员也真切感受到被困人员的真实处境,反过来可以提示我们的施救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应更多地在人文关怀、伦理法律、心理应激等方面给予关注。此外,对于伤员案例的模拟设定,导师可通过PAD终端根据学员的处置情况给出差异化的反馈,考验学员应对不同状况时的临场处置能力,使得学员在实操过程中举一反三,随机应变,没有固化的套路,思维极具发散性[2],我们看到了智能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所带来的裨益。

2.4课程训练体系化

本次NDLS培训课程是由美国医学中心,灾难管理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研制,1999年开发监制,2001年正式完成,拥有完善成熟的培训训练体系,是美国灾难应急响应参照的金标准,在业内得到JCI认证。该课程建立在大量灾难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结评估和修正基础之上,以能力为本,在美国的培训受众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消防员和紧急医疗援助人员占到40%,也是美军军方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实际运用程度可见一斑[3]。在我们消防员职业培训中可借鉴参考这套相对较完备的课程体系。

2.5培训内容标准化

课程提供的是标准化培训,针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战争冲突的危险感知与发现,强调多系统、多部门应急响应的管理与实施,快速有序处置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应急缓冲[4]。从灾难应急响应计划中所有灾难的准备工作,包括风险分析、易感人群评估、应对策略、法律伦理等,到灾难应急响应计划中的响应与恢复,包括形势感知、事件处理、应对策略、持续运作、事后分析等均有一整套标准化实施流程。尤其对于大批量伤员出现时的检伤分类、急救处置、人员洗消方法和路线、个人防护等都有明确的告知,这极大地增加了培训内容在实战中的可操作性,即用一套完备的预案设置来应对多种变化的复杂情况。

2.6站点建设仿真化

技能站的建设可以充分满足学员实操技能需求,所配备的设备器材均可通过无线端口设置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考评员可根据学员实操情况随时设置伤患病情及变化,考验学员临场实操和应急处置能力。模拟人可真实模仿人体生命体征,可出现流泪、出汗、颤抖、口唇指甲紫绀、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心率增快等危险警示,结合案例实操可以给学员带来极其深刻的体验。此外,一些张力性气胸穿刺模型、气管插管模型、环甲膜穿刺模型、静脉补液护理模型都是按照成人大小尺寸配备,并可呈现直观的解剖学观察,学员可以边实操训练,边评估效果,仿真化程度极高。

2.7平战结合常态化

通过参观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的物资储备仓库,我们发现物资均是以模块化进行储备管理,按照START检伤分类法,把现场医疗救治所需的应急储备物资以国际通识标志红、黄、绿、黑分类分区,全部以件为单位进行装箱储放,并由专人负责到模块,一旦灾情发生负责人可以快速准确地请领相应模块物资,避免发生人员错乱,物资错乱的情况。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的队员也是分布在医院不同的科室,有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他们平时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但是他们每个月都会有自己应急医疗队的学习和演练时间,所以他们对整个医疗队的响应流程和职责运行非常熟悉,而且有相应的每日值班、备班安排,确保一旦出现灾情可以快速、有序形成组织架构和功能定位,随时可以响应灾难紧急救援。

2.8师资骨干团队化

此次培训采用的是多名导师分章节共同完成体系课程的教授,每名导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交叉部分的知识章节,每名导师会根据切入点的不同给出不同视角的理解,方便学员全方位多层次地立体认知,这与依靠固定单一的教师资源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我总队已有3人顺利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并获取相应的资质。因该课程涉及多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建议灭火相关专业人员能够学习,获得JCI的资质认可,后期人员师资满足相应标准后可申请建立南京训练总队自己的基础生命支持、创伤生命支持、灾难生命支持基地,组建适用于消防救援领域的培训师资团队,打造灾难事故救援的自主品牌。

3 结语

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设专门的实训场地,借助软件发展,引入一些虚拟现实院前急救训练系统,设计模拟各种意外灾害事故场景,使在课程中难以通过直接案例复盘的分析评估和流程通过系统平台的搭建得到直观、具化的呈现,从而健全完善相关急救技术的实践培训体系。借助于总队的训练资源平台,合理配置信息化的教学培训设备,既可简化对教学场地和训练设施的要求,又能让消防员真实感受到突发灾害事故状况下开展紧急救护的重要性,促进参训学员提升个人急救技能水平,包括如何在第一时间给予伤员快速的评估与正确的急救处置,这对培训工作起到了进一步优化的作用。在急救培訓过程中借鉴应用新的培训方式、机制运行模式,提升培训质效,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价值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组训实施理念,作为战斗力充分转化输出,对于提升我国整体院前紧急医疗救助的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峰,王光毅,冯苹,房贺,马丽萍,郑兴锋.国家灾难生命支持培训课程教学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08).

[2] 方珊娟,聂绍平,王春梅.模拟案例结合PBL教学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05).

[3] 《院前创伤生命支持》(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美国国家急救医师协会指定的全球急救培训项目经典教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10).

[4] 陈志,付辉.国际创伤生命支持联合会[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03).

作者简介:

李秀,女,消防救援局南京训练总队训练七大队一级助理员。

猜你喜欢

国外应急救援借鉴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探析国外税务会计的经验和启示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外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收益报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关于提升武警部队应急救援行动中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