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旅客住在哪儿

2020-12-23陈德军

学与玩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边塞诗徐霞客军营

陈德军

金秋十月,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如今我们去旅游,除了交通工具便利外,注沿途的酒店、宾馆和公寓也是三应俱全。古人也需要走亲访友、科举赴考、游山玩水乃至传递军情,他们住在哪见啊?三想想那些著名的“驴泼”,无论是李白还是徐霞客,他们在路途中会选择何处安身呢?

驿站

首选地点当然应该是驿站。驿站一开始也叫驿亭,最初的业务范围是邮政,相当于一个快递中转站,旅店业务只是它的副业。秦朝时,每十里设一亭,主要工作人员如下:亭长一名;助手两名,一个叫“亭父”,主要负责保洁工作,一个叫“求盗”,主要负责抓捕强盗等治安工作。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驿站一直作为官方的招待所而存在。它们接待旅客,全凭官方的介绍信,这种介绍信一开始叫“符节”“符券”“信牌”,后来又叫“勘合”。明朝的徐霞客自小就喜爱游历祖国的秀丽山川,虽然家中有些钱财,但是他畢竟不参加劳动,一路上该省的盘缠还是要省,什么破庙、道观,能将就过夜的就将就了。后来,有位朋友看他实在太清苦,便将自己没用完的勘合送给了他。于是,徐霞客先生就带着这张勘合走南闯北,写下了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旅馆

第二,旅馆。那时候的旅馆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称为“客舍”“逆旅”。宋代的旅馆,除了住宿之外,还能寄存货物。这些旅馆多开在城乡交界处和邻近河道码头的地方。关于客舍,最出名的莫过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里面写到的那所: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自长安出发,西行渭城,送别挚友。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却难掩离别的愁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寺庙

古人出行,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住宿,那就是寺庙。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主人公外出办事、进京赶考时借宿寺院的情节,如《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儒林外史》里的牛布衣,《西厢记》里的张生。住寺院,一般不用给钱,还有素斋可以用。这是因为,当时很多人家往往会进庙上香,以求出门平安,这就等于间接地交了住宿费。而大寺院里的住持往往都是得道高僧,精通文墨的他们,自然欢迎文人墨客的到来。

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算一个证明:晓出净慈寺,一大早就出来,说明作者可能是夜宿在里面的。他在净慈寺外送别挚友,正好遇上难得一见的美景,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跨国旅行社

第四,跨国旅行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通往好多国家,沿途有很多营利性的驿站,它们有个专门的名称叫“益店”,专供做跨国生意的客商入住,一些大型益店甚至还配有专门的军队保护。大型商队入住,前三天会免除费用。这些古代的“星级酒店”,都有牢固的石头外墙,以防强盗和土匪入侵。有的益店还配备多国语言翻译,为客商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更让人们惊讶的是,他们还为商户准备了保险柜,这些保险柜用大型石条砌成,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把守。

益店的后面,有连排的圆拱形建筑,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将运输用的牲畜转移到里面,避免它们冻伤。如此全面的益店,和数不清的工作人员,都为伟大的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令其成为世界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军营

古人出门还能住军营?与其他几个住处相比,军营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可是,想想那些著名的边塞诗人与边塞诗,大家是不是又觉得军营这个住处也很合理了呢?王翰、王昌龄、岑参等边塞诗人,都有过长期或短期的从军经历,或者是朋友有军界背景。诗人住在军营,或者是军驿,也就是军队后勤招待所,他们当中有的人保家卫国,亲自参战;有的人见识了边境风光的雄奇瑰丽。这些诗人住在军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成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比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猜你喜欢

边塞诗徐霞客军营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河西走廊断想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军营里的“大餐”
徐霞客志在四方
FUNNY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