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2020-12-23师晓鑫邹朝斌

声屏世界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师晓鑫 邹朝斌

摘要:解说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纪录片内容及内涵的阐述,还是对纪录片故事情节及氛围的渲染,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媒体环境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质量与风格不断变化。文章拟从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着手,对纪录片解说的要求以及风格的形成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改进和提高电视纪录片整体解说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解说者素养 解说风格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江师范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美育专项):《让过去诉说未来—内江非遗文化微纪录片》(项目编号:18MY11)阶段性成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环境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解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以及自媒体、微媒体和直播媒体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相对而言,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范畴的代表者,其生存及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挤压。聚焦电视纪录片作品,解说是有机组成要素,它基于声音和语言系统互动构成信息识别系统,起着整合画面内容、传达间接信息、表现个人情感等诸多作用,是电视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重要补充,是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必备的重要元素。因此,电视纪录片不仅要从主题的选取、制片的质量上下功夫,还要着重加强解说者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

良好的声音条件和语言表达能力。电视纪录片是对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某项或者某类专题,进行直观且客观的记录和反映,着重于原生形态的完整展现,非常排斥和抵触虚构情节和角色扮演等影视手法。电视纪录片较少涉及复杂的配乐和场景,片中人物的说话也非常朴实。解说配音可以说是电视纪录片中唯一具有影视艺术性质的成份,其既是画面语言的补充,又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纪录片艺术性和吸引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情景再现能力。电视纪录片的解说,并不是简单地对纪录片内容进行平铺直叙的说明,而需要结合纪录片的主题要旨,从文学、历史、经济、社会、人文甚至政治、军事、国际等层面,对纪录片内容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解读。只有进行多元化的深入解说,并且通过语言的方式将片中内容的情景或背景再现给观众,才能够将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境传达给观众,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纪录片的深层价值。

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融入能力。电视纪录片的解说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的配音,其内容十分丰富,往往需要叙述若干个较为复杂的故事,因而不仅要求解说者有着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并且在解说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情感融入,从而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兴趣。

例如,在电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解说者不仅向观众讲述了茶的类别、产区、制作方法等内容,还时不时地引出“一片树叶飘到水里,改变了水的味道,于是就有了茶”这类富有诗意的表达,使观众感受到解说者的深厚底蕴,更加沉浸到纪录片营造的茶的情景中。通过解说者的诗意解说,茶的芬芳逐渐渗入观众的心底,纪录片由此更加具有活性、更加具有温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纪录片的文化价值。可以说,解说功力作为纪录片的重要元素,其强弱直接关系到解说者是否能够充分营造出整部纪录片的感染力。

纪录片解说风格的形成

电视纪录片解说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过程,而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是播音基本功、知识储备和解说经验融合发展的结果。此外,对于不同风格的电视纪录片,解说风格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解说风格与纪录片风格的一致性。

专注内容、情感融入,塑造解说者独特风格。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在从事解说事业的初期,往往更加注重播音基本功的训练,努力练习好吐字、发声、呼吸、用气等播音技巧,从而保证自己能够符合纪录片解说的基本需求。然而,这种技巧型的解说者虽然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广播、电视节目,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是一名普通的阅读文稿的播音员,没有真正成为一名有能力的解说者。

所谓解说者的风格,并不仅指解说者解说时字正腔圆、声音磁性、感染力强,更需要解说者专注于纪录片的内容实质,在解说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为观众提供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电视纪录片作品,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更加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接受。风格是作者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特性。解说者在解说作品时,既要将纪录片的风格和内涵展现出来,与配乐、画面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也要将自己的解说风格表现出来,使纪录片更加富有生命力,这样才能构成一部完美的作品。

因片而异,相辅相成,形成纪录片适宜风格。纪录片解说者的风格,应当具有独特性(或称之为“辨识性”),但也要充分地认识到,解说是为了纪录片内容服务的,任何脱离了纪录片的解说都是一场空谈。因此,纪录片解说者的风格必须与纪录片内容保持一致,解说的语音、语调、語气等要与配乐、内容、画面相辅相成,从而形成纪录片的适宜风格,这样的解说才是真正的优质解说。根据当前纪录片的主要类型,解说风格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议论型解说。在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主要题材的相对严肃的纪录片中,影片的整体氛围往往是庄重、大气、肃穆,因而解说者的风格也要以严肃、庄重为主,说话要实、发音要准、力度要强,说话语调要始终保持缓而重的节奏,并适时地进入高亢振奋的状态。尤其是在政治类纪录片中,解说者切不可采用快速、欢快的语调,用词也要更加慎重,从而彰显出政治的规范性。

二、讲解型解说。在以科教文卫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题材纪录片中,影片整体风格风格相对比较亲民化、接地气,通常需要结合纪录片的内容进行解说风格的调整。例如,在科技题材纪录片中,解说者的语调需要适当地抬高并带有跳跃性的节奏,解说内容也可以适当采取设问形式,不断激发观众的求知欲望;在考古题材纪录片中,解说者的语调可以适当地压低、放缓,从而烘托出历史文化的神秘色彩,使观众更加具有情境代入感;而在体育题材纪录片中,解说者又可以适当地加快语速,并且将中国的现状穿插其中,使观众感受到体育运动中的人文精神。

三、抒情型解说。在以地域或风景介绍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中,由于内容及背景不涉及人物,更多地展现地方的自然生态、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相对静态的事物,内容相对简单且直观,因而对于解说的内容要求相对较高,解说者的关注重点并不在于语音、语调,而在于解说的内容描述。通常情况下,这类纪录片的解说需要加入大量的描述性词汇,必要的时候还应当运用诗词、成语、修饰词等进行抒情表达,从而营造出更加富有内涵的意境。

贴近时代,一专多能,揭示纪录片美的本质。在常规的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者虽然风格不一,但基本都保持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语规范、语气轻柔、语调圆润、节奏舒缓。然而随着现代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纪录片的受众已经从传统的中老年人群、机关干部群体,逐渐向年轻受众、学生和创业者群体拓展,纪录片解说的风格也有必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以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观点来进行风格的调整与完善。

例如,在独立纪录片《自行车与旧电钢》中,由于影片讲述的内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传统的解说风格虽然能够引起同时代受众的共鸣,但年轻人并不具备那个年代的记忆。因而,该片采用风趣且有点冷幽默的解说风格,既赢得了同时代人们的回忆与认可,也吸引了许多年轻受众观看和热议。特别是当前一些人物传记类或者风土人情类的纪录片中,导演非常追求拍摄的真實感和现场感,要求解说词更加通俗化和生活化。这对于解说者来说更是风格展现的关键——如何在口语化的解说中跳出平淡、展现魅力,揭示出纪录片的美的本质,是解说者必须充分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因此,解说者不仅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还需要多练习、模仿其他人的配音方式,坚持一专多能,从而能够更好地驾驭不同风格的纪录片,使自己的解说风格与纪录片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

结语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电视综艺、电影、电视剧等相比,纪录片更具有艺术性和内在性,是一种对历史、现实乃至未来的反映与展现,有着深层的艺术价值。在新媒体时代,解说者要努力扎牢播音解说的基本功,着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说风格,并深入研究每一部纪录片的深层内涵,为观众制作和提供画面、内容、配乐、解说浑然一体的优质纪录片,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1]陆荣盛.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J].新闻世界,2017,(01):31-33.

[2]王小蕴.简析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平实风格[J].新闻爱好者,2011,(01):105-106.

[3]卞丽敏.电视纪录片配音的风格化探讨[J].现代视听,2017,(03):64-66.

[4]柯娟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修辞对语境的适应——以《美丽中国》解说词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1):71-72.

[5]张永清.浅谈解说词对电视纪录片风格形成的重要性[J].视听,2018,(02):23-24.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
浅谈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
电视纪录片的摄影原则与相关问题
电视纪录片的摄像思维与创新
探析电视记录片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研究
论中国电视纪录片原型叙事中的奇石符号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