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残障学生融合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

2020-12-23陆颖瑾黄嘉惠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融入融合教育社会工作

陆颖瑾 黄嘉惠

摘要:在我国,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班就读”政策在提高残障青少年入学率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这一政策实施30多年来,残障学生的融合教育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中,71.3%缺少相应的特殊服务与设施。社会工作的介入将能一定程度地帮助残障学生克服目前融合教育中的障碍与不足,更好的适应融合教育。本文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视角探索如何为融合教育中的残障学生提供支持与服务,提升残障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残障学生;融合教育;社会融入;社会工作

融合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要。1994年联合国在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强调社会要无条件地接纳所有特殊儿童并对其实施最适合有效的教育,确保儿童的权利实现以及个性化服务,打破隔离的局面,将障碍儿童真正纳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在正常化理念下,尊重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使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融合教育发端于人权运动,目前已日臻成熟,成为教育发达地区的普遍性教育实践。

本文立足融合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障碍学生的主体视角,通过其自身的体验与叙事,来阐释目前融合教育的不足,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残障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A,女,早产40天,出生时由于缺氧导致脑性麻痹。小A上学晚了一年,6岁上幼儿园中班,8岁上小学。此后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

小A的小学阶段比较平稳,但随着年级升高,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排斥也越来越多,日益感受到孤寂与疏离。

小A自述:“我学知識比别人慢,成绩也落后,经常拖班级后腿。我想跟上同学们,我每天作业做到12点多,第二天按时交作业,从不拖欠,也不缺课,上课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因为老师从来没有表扬我、鼓励我,我总觉得自己不好,是个差生”。

“整个初中是压抑的,班主任建议我分流、不要参加中考了,我不愿被分流,我想读书。因为怕迟到、怕拖后腿,冬天晚上我就穿着毛衣睡觉,这样早上就可以少穿几件衣服节省时间了;我每天作业要做到12点、1点,然后凌晨5点多就起床。我非常努力,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我始终很难融入,被很多校园活动排斥在外”。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中专、大专,小A所就读的学校都没有无障碍设施,学校对残障学生的支持系统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非常薄弱。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者普遍缺乏“融合教育”的意识和特殊教育的知识技能。

二、残障学生融合教育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思考

(一)推动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通行权作为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是实现对其平等保护的基础和前提。2012年8月1日国务院制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通过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国家标准规范,这是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部行政法规。案主小A所在的学校普遍缺乏无障碍设施,因为卫生间没有扶手或坐厕而不能独立上卫生间;学校教学楼扶手覆盖不全,没有电梯,对肢体障碍学生适应校园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社会工作可协同推进政府及社会力量参与普通学校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肢体障碍学生提供便利服务。

(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助力教育融合

学校社会工作在1906年至 1907年,几乎同时出现在纽约、波士顿和哈特福德三座城市,以友好访问员身份探访家庭,充当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络者,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持服务。1910年,友好访问员改称为“访问教师” (Visiting teacher),仍继续协助学校提供特殊学生与家庭的服务。在西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行为以及心理咨询服务、改善校园环境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为特殊儿童开展个别教育计划,进行个案服务、小组工作、危机干预、为学生争取权益,与老师和家长合作。

目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权利实现,大力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专业技能,通过个案工作方法了解老师、残障学生自身、同学们对残障与身心障碍者的看法,改善师生对残障学生的态度。帮助残障学生链接所需的各类资源并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与老师达成共识,制定其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学习支持;在必要时对残障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自卑、委屈、愤怒、压抑等负面情绪,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信念。另外,社工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社会活动等方式使同学、老师、学校管理者、教育部门负责人体会残障学生融入校园和社会生活的不易,通过换位思考同理残障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残障学生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接纳,培养普通学生理解、包容、共情他人的能力。

(三)社区社工对障碍学生开展个性化服务

目前我国的社区社会工作强调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十多年的发展,一线城市的社区社工有条件在尊重残障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安排社区志愿者协助残障学生的生活起居,陪同外出,参与社会活动,协助应对各类突发状况。通过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为残障学生们搭建同伴支持网络,激发障碍者潜能。协助残障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并能与学校社工衔接,协助残障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

(四)积极推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政策影响人,社工有条件链接资源推进相关法案,以合理便利、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权利为基础,确保残障儿童教育权、参与权、发展权的实现。如果残障儿童无法接受教育或在隔离的形式下接受教育,将会使障碍人士与普通人分隔开来,使障碍人士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普通学生也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障碍人士,不了解、不理解,从而导致歧视与排斥。在法律政策中体现融合教育的理念,使融合教育成为一种教育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社工应大力呼吁建立完善的残障学生教育成果评价机制,为普通学校在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及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标准,保证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需要和权益。

参考文献

1.江秀娜.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 社会工作, 2011.

2.迈克尔.奥利弗等.残障人士社会工作(第四版)[M].人民出版社,2015.

3.卿素兰, 封志纯. 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作者简介:陆颖瑾 1981.4女, 江苏启东, 研究生 讲师 社会工作.

黄嘉惠 1998.3女,广东汕头,高职在读.

猜你喜欢

社会融入融合教育社会工作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机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