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2020-12-23王亚丽

丝路视野 2020年29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社区治理

王亚丽

摘 要:社区是社会运转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社区为阻断疫情传播和战胜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折射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着不少短板亟待补齐。基层社区建设要重点构建以社区自身为主体、以智慧科技为支撑、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社区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社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共同体,是社会运转的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居民安。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社区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也为全面战胜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在社区抗疫斗争中,也折射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着不少短板亟待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因此,我们要重点构建以社区自身为主体、以智慧科技为支撑、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实践的需要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所谓社区治理现代化,就是指以社区成员自治为基础,以智慧社区为平台,社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并自觉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合作供给社区公共品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治理机制,社区成员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其目的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公共需求,维护社区公共利益,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标。

(一)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是真正满足居民群众公共需求的需要

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来看,社区居民具有宪法赋予的比较广泛的民主权利。其民主权利的核心就在于“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不仅是基层民主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有着深刻的实践需求。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载体的居民委员会,他们往往并不在意谁当居委会主任,而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以及谁在影响着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居民的公共需求。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其实就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确保自己的公共需求得到满足。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就是为了平衡民主权利和公共需求的关系。民主是利益之基础,利益是民主之动力。可见,“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是社区居民最普遍的诉求,也是居民权利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真实写照。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就是要确保居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二)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是真正保障居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建设正逐步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正在逐步提升和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据《宪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领域“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上發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民主实践与民主权利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如社区物业管理,尤其是《物业管理条例》出台过程中缺乏对居民群众实际生活和需要的调查了解,也没有通过最广泛的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忽视了基层社区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利。在物业管理纠纷日益增多的今天,没有仔细倾听社区居民意见或建议,仅仅通过一个物业收费价格听证会,就匆忙出台了物业收费文件,这是漠视社区居民民主权利的典型反映。因此,如何保障社区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关系着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深度,关系着社区建设的成败。

二、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但与我国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尤其是社区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所折射出的短板来看,社区治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着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事务繁重,行政化倾向严重

社区是基层群众的自治单元,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但目前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一是承担的行政事务多。据统计,行政性事务占社区工作总量的80%左右。行政性事务无边际向社区转移,已使社区成为一个微缩版的政府。社区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数十项行政管理工作上,不少工作还需要上门了解情况,挨家挨户登记,社区干部“疲于应付”,行政事务过多导致社区自治功能严重弱化。二是创建达标活动多。由于各级针对社区的创建任务名目纷繁,党建、文明、卫生、文化、民政等创建均指令性任务和要求,社区忙于搞创建,几乎是哪个任务紧就突击完成哪个,工作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临时性和应付性。三是检查考核台账多。社区工作每年都有多项检查评比,有些部门的考核方法流于形式,时时要求留痕迹,事事要求建台账。社区干部的精力主要用在保留各种痕迹、建立各类台账上。没完没了地填写各种报表和材料,客观上挤占了开展和推进社区治理的时间。四是上报材料报表多。上级下达到社区的任何任务,都简单要求社区以上报材料、报表为准,致使社区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写材料、填报表。据某社区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填报的各种表格、材料摞起来竟然超过了一米高。五是社区自主权被弱化。目前,社区在人财物、考核、运转等方面依赖于政府及其派出机关,缺乏独立自主性。街道办事处在社区事务管理中经常出现过度干预甚至“越位”现象,导致社区居委会失去了对社区事务的自主权。

(二)社区力量不足,缺乏专业化社工队伍

目前,社区普遍存在着力量不足问题。一是社区组织人员少。社区组织人员配备有严格的职数限制,人员不多,任务繁杂。尤其是社区干部大多数是由原村组干部转任,年龄相对较大,也难以承担起当今形势下的社区治理任务。二是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参与面不广。由于社区本身负担过重,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参与人群以老年人、退休人员为主,作为社区成员主体的中青年群体鲜少参与。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真正涉及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层面的事务较少,因而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有限。三是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低。社区辖内的物业公司、业委会以及驻社区单位和党员,虽然也参与一些社区事务活动,但由于体制、资金等原因,各干各的事,联动机制不健全,使其在参与社区治理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缺乏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当前在社区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基本都是临时性工作人员,普遍没有社工证,进入社区时也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的考试,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也从源头上造成了社区工作的良莠不齐。特别是社工待遇低、工作繁重,很难留住社工人才,进一步导致专业化社工人才缺乏,从而制约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社区科技应用力低,治理手段相对滞后

一是社区治理科技成果运用少。社区治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是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但现在的社区治理却主要是靠人工,智慧社区、数字社区建设严重滞后,大数据、智能无人机等很少运用。科技成果运用少,既不利于科技成果在社区的普及,也不利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提升。二是科技覆盖面窄。目前,社区普遍使用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实行网格化管理。但在社区治理中,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仅仅成为可看的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也就成为网格员的逐家入户的管理,没有把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延伸覆盖到社区居民管理、居民楼宇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公共活动管理、社区秩序管理、物业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白白浪费了科技效果。科技成果利用单一,覆盖面狭窄,未能整合为社区统一平台,科技手段难以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三是社区智能化水平低。智慧社区App、健康码等互联网技术在居民中使用不够广泛,运用不规范,未能发挥新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四是社区治理手段落后。说管理,就是填表登记;说排查,就是逐门入户;说服务,就是提包上门。治理理念陈旧老套,工作方法单一,这是社区治理手段的“主流”。这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现尤为突出,社区防控就是小区封堵、设卡检查、上门摸排等,费时费力工作量大,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喊累。

三、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解决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满足社区群众需求为根本,紧扣社区群众普遍关注点,统筹兼顾,扎实推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

以机制健全为手段,打造主体关系清晰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区治理的整体平衡发展。一是建立社区准入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指导,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参与,实现由领导、管理到指导、服务的角色转变,在明确社区性质、地位和职能及其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社区事务准入登记通报制度,将社区所承担的事务按月在街道层面进行汇总,并向上级部门进行通报,从严控制准入的项目和程序,实现社区日常事务的“减负瘦身”,从而有效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多元共治机制。进一步发挥街道党工委的核心引领作用,掌控社区治理的总体方向,建立起街道领导保障、社区指导协调、社会参与实施的多元共治机制,有效整合社区内党群组织、中介组织、市场组织,通过各治理主体的平等协商达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制度,逐步形成互惠、互利的工作格局,推进社区治理的社会化和协同化。三是建立民主协商机制。将涉及辖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居民反应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作为民主协商的主要内容,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各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四是建立监督评议机制。将居民关心的重大事务决策及执行过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等纳入公开内容,并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开展评议。同时,建立小区事务、物业费使用、业委会工作等评价制度,以社区指导业主代表大会等方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社区运行经费、绩效工资挂钩。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是社区治理的关键力量,要更加关心关爱基层社区工作者,结合实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支公共意识强、能力突出的社区队伍。一是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将社区专职人员的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根据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实行动态增长机制;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经常性地開展社区现代化管理的培训,激励和动员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逐步实现持证上岗,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拓宽社区治理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通过动员社区党员、大学生、专业人士以及辖区单位组织和党员干部,建立有关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文明卫生创建等志愿者队伍,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志愿服务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三是加大社会组织发展力度。支持社会民间组织、中介组织兴办社区服务业,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打造一批有关卫生医疗、生态环保、公益慈善等特色服务品牌;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部分社区治理工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给社会组织开展,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

(三)推行精细服务,推进社区治理手段现代化

从细微处着手,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不断探索和完善精细化、现代化的社区治理手段。一是推行信息化管理。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整合综治、党建、志愿者等平台信息,开发形成集问题收集、需求分析、舆情研判、项目生成和问题处置等功能的综合管理数据库(App),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平台。二是推行网格化服务。以小区为单位划分网格,确保每个网格的大小规模、服务的居民数量及工作任务相当,并有针对性地对网格员进行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立足于居民需求调查、矛盾纠纷排查等,利用地熟、人熟、消息通的优势,服务身边人、化解身边事,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三是推行项目化管理。将社区所有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按照事关社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年度重要工作、常规工作进行分类,经街道办事处批准后,明确牵头负责人、责任人、工作目标、时间节点等具体要求。同时,利用社区服务资源,设立社区治理项目专项基金,由各社区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以项目化的方式上报,采取审批立项的方式进行管理。四是推行个性化服务。针对辖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大力开展个性化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如面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面向青少年提供托管看护服务,面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面向失业人群提供就业培训服务等,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社区服务系统,扎实推进社区服务现代化。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社区治理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