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老炮”新生活 对话4位摄影圈资深前辈

2020-12-23

摄影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脚架影像学世界遗产

很多人到了退休的年龄都会选择轻松安逸的生活,而摄影圈的几位老前辈,却依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里,在拍摄、教学、科研等多种方向不遗余力地屡屡创新。本期我们对话4位资深前辈,看看他们“退休后”的新生活。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钱元凯老师是许多摄影人熟悉的摄影器材专家,在传统摄影年代,他的器材测评在摄影圈中颇具影响力。数码摄影兴起之后,他关闭了自己的暗房,启用喷墨打印机,成为国内第一批全面数字化的传统摄影人。2000年,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国内第一门数码摄影课。今年适逢钱老师八十大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们小心地向钱老师探询。

钱元凯

原北京照相机厂总工程师、中国照相机权威、数码影像专家、高级工程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著名的数码影像专家、著名摄影教育家。长期从事摄影教学工作,曾被摄影界冠以“问不倒的钱元凯”之美誉。1994年-2000年,建立国内首套影像合成系统,取得有关立体影像合成的7项专利。

成功自制三脚架动态测试仪

得知今年是摄影之友创刊35周年,钱老师首先向我们表示衷心地祝贺,他是我们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从我们的杂志上获益良多,并收藏了我们的全部期刊。当问及最近正在做什么工作,钱老师首先提到三脚架动态测试仪。

近十年来,我国的摄影三脚架行业异军突起,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形成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格局,无论产量、质量都直指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研发的新技术,开始成为国外厂商模仿的对象,不但在第三世界,而且在发达国家也开始逐步占领世界知名品牌的市场。但是,我们的测试标准仍然遵循30年前制定的老国标,只检测静态稳定性:加多少载荷,产生多少变形。随着数码相机轻量化、高分辨率(全画幅像素间距普遍小于6微米)、高速连拍的普及,古老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产品的需求。由于厂商无法进行动态稳定性的测试,直接限制了新品开发的水平,在进入欧美市场时,也会受到高端厂商的刁难。

钱老师说,他在5年前借助卫星产业的仪器,对三脚架的动态稳定性测试进行预研,证明了可行性,但是由于当时传感器太贵,个人无法承受而搁置。后来,随着传感器的国产化,他开始组建测试系统。这期间,他先后解决了测试精度、频率响应、系统小型化等一系列问题,终于在自费5000元的情况下,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制成现在这台便携式三脚架动态稳定性测试仪(图1、图2)。这台仪器可以测试相机快门释放时三脚架的加速度、角度与位移的运动曲线(图4),经过几轮的改进与调整,其精度、稳定性可以充分满足行业测试的需求。

在仪器的调试阶段,对三脚架脚管的弹性、刚性、脚垫的材质(摩擦系数)、中心支管与脚管直径的最佳比例等脚架设计中令人困惑的问题,都得到有益的启发。本来打算2020年年初测试一批不同品牌与型号的相机在快门不同释放状态下的震动数据,测试一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三脚架在相同振动源下的震动数据后,到我国三脚架的制造中心中山市为众多三脚架厂办个培训l班,将这项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他们,让中国三脚架的设计与检测技术再上个台阶。可惜由于疫情计划被打乱,不过他希望明年在情况好转后,能顺利完成这个心愿。

疫情背景下体验直播授课

今年,钱老师还把过去非常成熟的Camera Raw课程,从PS CC2014-201 8版本升级到2020版本。根据近年来显示器的市场变化,编写了《摄影人对显示器的选择、使用及调整》PPT。讲授摄影人应当如何选择显示器,并从市场销售的400余种显示器中,选择74个方案约40种值得考虑的具体型号,并给出针对4K显示器如何调整字号、如何实现10位色深显示、硬件校色显示器如何准确显示色彩的方法,帮助摄影人解决使用高端显示器时遇到的诸多难题。

钱老师还根据摄影人从初级到中级发展中的瓶颈,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书籍,编写了培训摄影人眼力的PPT《摄影师的眼力》。这三个新编的PPT在实际讲授中都受到好评。根据高校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的特点,应高校老师(原电影学院自己的学生)的要求编写了《如何自学》PPT。疫情期间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临安农大、沃德极致公司、明基公司等单位举办8次网络直播课,疫情缓解后在北京、福州、杭州、西宁、商丘等地举办了7次全天至一周的摄影面授培训课程。

不仅如此,钱老师还利用闲暇的时间根据国内外杂志与网站的信息编制了进口常用可换镜头性能质量数据库、国产镜头数据库、常用可换镜头相机质量评测数据

老“生”新谈

提起摄影家梅生,很多人会想到他的多重身份,他做过摄影记者、美术编辑、学术专栏主持,又兼故艺术评论、音乐策划人、艺术院校客座教授等。从事摄影40余年,他一直在不断追求,寻求更高更深的层次。近年来,他以“建立一个概念,完成一个体系,寻找一种方法”为学理基础,以“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为评判准则,在“世界遗产影像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身兼包括中国摄影金像奖在内的多个影赛评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摄影人。

梅生

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学者型摄影家。担任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出版摄影著作14部,在国内外举办个人摄影展览20余次。以在世界遗产影像学方面开创性的业绩,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授予“世界遗产影像大使”荣誉称号,是中国摄影界有代表性的摄影家

手头永远是多线任务同时进行

就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梅生手头上还同时忙碌着多份工作。首先是刚刚作为评委,完成中国第13届摄影金像奖的评审工作,在评审当中,他以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的身份,更加关注文化学术方面的题材。同时,他还在今年秋季對“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进行深入拍摄,这是去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不仅如此,他在今年还参加了“国际运河城市论坛”的研讨,大运河是联合国世界遗产项目,他以中国大运河作为出发点,幅射到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运河工程,以期有系统地思考与拍摄。

即便在疫情制造的重重困难面前,梅生依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将“紫禁城600年”的个人摄影专题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最终达到200多万的阅读量,影响颇广。目前,他正在筹备明年的一个大型个人摄影展“天地间·人世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摄影总结。

探索永远在路上,我们都应尽力而为。梅生一如既往地拍摄创作,他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拍摄的冲动使他的相机不得闲暇。如果明年世界范围之内的疫情得到缓解,他会继续进行国际上世界遗产的拍摄,这是他多年的追求。“一半在书房,一半在路上”是他几十年的生活状态,其实主要是知和行的关系,书房是思想的卧床,路上是摄影家的天堂。

将世遗影像学进行到底

世界遗产影像学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梅生作为一个摄影师,从一个摄影专题的深入拍摄,到一门影像学科的形成,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20多年的深层思考。他曾经出版过14本有关世界遗产的学术专著和画册,举办过20多次国内外的世界遗产影像展览,在世界遗产的拍摄上取得了一些举世公认的成果。

同时,梅生还以世界遗产影像学的概念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的重大文化项目,利用文化部国家文艺基金与工信部合作项目,完成了《工业遗产影像志》的拍摄展览出版工作;在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支持下,以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资助,完成了2018年、2019年两届“世界遗产影像学教学实验项目”教学、展览、出版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近两年最重要的摄影展: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记忆与当代”,2018年第5届世界摄影大会“世界遗产在中国”摄影展,2019平遥摄影节“国家工业遗产影像志”摄影展,并获得“世界遗产影像大使”荣誉称号。

而梅生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他参与学术主持和策划工作的“张家界世界遗产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落地,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世界遗产影像为主题的大型摄影展,项目由张家界市政府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已于11月16日开幕。

说到未来的计划,梅生向我们谈到,在明年一年的拍摄当中,他更关注国家在世界遗产当中的一些古代工程项目,难度比较大,需要更多更深的学术储备和实地考察拍摄。而对于世界遗产影像学的教学出版,也会有一些新的项目执行。同时,他还表示,世界遗产影像学是一个巨大的项目,不是一个摄影家在一生当中能够完成的,在未来的拍摄和探索中,世界遗产仍然是梅生的创作核心主题。他当下的计划是:团结一批有助于世界摄影影像学的摄影人,一起来做这个工作,传承有续,期望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摄影圈头号玩家

提起蔡元老师,人们会联想到大画幅相机收藏家,想到的是他收藏中最引人注目的“法国国宝”——卢米埃尔兄弟家的镜头Le Francais N°3615 650mm Petzval。而现在,他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发明专利证书持有者,这是摄影圈的第一人。

蔡元

北京摄影收藏协会主席(法人)、首都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器材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但他不是一名摄影师,只是个痴迷大画幅相机的器材发烧友,一名真正的世界级经典大画幅相机收藏家。

只有精品才值得收藏

收藏是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似乎只要是有钱有闲,自然就可以买到一些自己喜好的东西。但成为真正的收藏家,甚至是一个领域收藏的头号玩家,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蔡元老师是摄影圈有名的收藏家,借着采访他的机会,我们有幸一睹他的收藏。在一个面积不小的开间内,摆满了他這些年收藏的宝贝,虽然数量众多,摆放却井井有条。蔡元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的这些宝贝以及收藏经历,他购买的第一台大画幅相机是安塞尔·亚当斯钟爱的大画幅品牌迪尔多夫8×10,是他从网上拍卖购得的,从此便开启了他的收藏之路。日本写真鼻祖之一、世界上仅存两台的上野彦马复刻版相机;欧洲顶级大画幅相机品牌莲花全线机型;德国著名镜头品牌施耐德在闭场前为少数内部爱好者特别制作的镜头,蔡元先生就拥有一支,镜头上还刻有蔡元姓名的全拼。除了器材之外,一张周恩来总理的照片也是他心中的无价之宝。周总理这张照片当年国内印刷了9000万张,蔡老师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焦尔洛迪先生亲手签名的原作,在意大利米兰欧洲摄影节上与洛迪先生交换作品得来的。对于蔡元来说,凡是精品,他都会纳入囊中,有时候会出到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价格来购买,但也正因为这样,他往往能收到别人得不到的“宝贝”。

在他琳琅满目的工作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属“法国国宝”——卢米埃尔兄弟家的Le Frannais N°3615 650mm Petzval镜头。这支镜头的珍贵之处不仅是因为它的稀缺,还因为它见证了那一段历史。当蔡元给我们讲述了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以及他收藏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才明白,收藏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品本身,更饱含了它背后的故事以及收藏者的心血。

困难重重的申请专利之旅

数码时代的来临,让海量影像留在电子设备中,能够触摸的、保存的实体越来越少。数字影像抹掉了“真实记录的痕迹”,这是曾经属于摄影的专利。蔡元醉心于古典影相工艺,追求物理性的原始反应,追逐内心对影像本质的渴求。他像一位传统工艺的守护者,希望传统工艺被更多年轻人看到并传承。大部分国内外的摄影师都在纠结于要用什么器材,怎样构图,拍哪些内容,而蔡元试图从这个圈子中跳出来,开始了由古典到创新的“逆流而上”。然而无论是“跳出圈子”还是“逆流而上”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经过反复的实验,历经5年有余,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古典影相中‘雾状印相方法”终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

蔡元回忆,在过去这五年里,申请专利的过程充满了波折,经历了三审驳回。他只好提出口审的申请,2019年1月12日,他把所有工具、药水整理打包带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面对面和所有参审员们解释什么是古典工艺,什么是现代工艺,创新之处在于哪里,“下午3个多小时,我1人对13人‘舌战群儒,才让这项专利有了希望”。

铂金印相的制作及其原料和方法,多元且复杂。它更像一门手工艺术,所涉及的纸张、温度、水质、空气湿度以及时间控制等,都存在着相互间的可变关系,需要丰富的经历和经验才能驾驭。他希望透过手工的唯一性,保留下摄影艺术原有的文化精髓与特质。

探索未来的无限种可能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蔡元也向我们透露了未来的一些规划。首先,对于这些他收藏多年并珍贵至极的影像藏品,每一件都是带有不同时期下的文化和历史,他一直希望将这些藏品做成一个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藏品,通过这些相机和镜头,让更多人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爱上摄影。这些年他也没少为这件事操心,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博物馆可以顺利落地,而蔡元的这些“宝贝”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而第二件事则是与影像作品相关。蔡元作为摄影师创作的作品,被收录到“中国百人百幅摄影名家影像收藏计划”之中。在影像文化越来越热的大背景下,蔡元老师也在不断推动着影像作品收藏这方面的商业运作,希望借助更多资本的力量,结合线上线下优势,将影像文化事业推陈出新,探索更多商业合作的可能。

Tips一什么是“泼”“留自”和“雾”

留白:根据创作意图,将调配好的药液手工刷在相纸纸基上,被刷上药液的部分可以成像并凸显主题,让观者从画面内容缺失中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泼:是一种古典手工印相方法,创作者将想要突出的部分,通过泼洒显影药液的方式进行成像,成像部分呈现出自然水流状。

雾:用特制的板子压在涂满药液的相纸上,形成起雾般的效果,在湿度为70%的环境下阴干,然后在想要清晰成像的地方再次刷上药液去感光,令画面整体形成如车窗起雾般的感觉,又能突出主体,弱化其他信息。

“光痴”和他摄影圈的朋友们

胡黎明,一生和“光”有缘,秉着“万物归一”的哲学理念,他用了40年的时间,摸到了用光的精髓,并以此为原理发明了“光影训练器”。2020年,71岁高龄的他,又开始拍起了好莱坞式人像。

胡黎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摄影最高荣誉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被称为中国汽车摄影第一人。

1秒钟就能找到想要的光

经过近40年的钻研实践,秉着“万物归一”的哲学理念,胡黎明摸到了用光的精髓。在他看来,拍摄时要讲求心、物、人、景合一,他概括为三大轴心:影像轴、心轴、景物轴。影像轴就是基本的调整相机;心轴就是用心感应物体,将物体拍“活”;景物轴是将人——相机——景物,三点连成一条线,对接起来。只有三轴合一,才能拍出好作品。他的“用光原理”有别于传统的“光位图”教学法,其根本在于通过控制受光面上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而控制和量化被拍摄主体上的明暗,并以此为原理发明了“光影训练器”。拿最难的拍车布光来说,一般的团队,布光最少要折腾大半天,而他的团队拍一辆车3个小时就可以完工。

尝试用静物布光拍人像

疫情期间,已经71岁高龄的胡黎明开始尝试拍摄人像,在他看来,拍人像与拍广告、静物没有什么区别,不管物体或人,都有受光面和反光面,只要把这个规律弄清楚,就什么题材都可以拍。“摄影圈的朋友”布光比较講究,虽然用的灯是很古老的,基本上已经淘汰了,但这种灯打出来却非常细腻。布光方法和法国雅顾照相馆、优素福卡什的那种好莱坞式的布光相似,用微妙的照明方式将被拍者的脸和身体从黑暗中雕刻出来。将每位被拍者变成了“演员”,在他们脸上照射出一种不寻常的光芒。在他的镜头下,这些占据摄影圈半壁江山的摄影大咖,越发鲜活、生动,个性十足。

掌握平衡就能四两拨千斤

目前一直致力于摄影教育的胡黎明,在谈到初学者最困惑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光线才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时,他表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美学的概念,让人感觉这个物体是美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平衡。西方的平衡最具代表的就是天平,两边放的物体要一致,才能平衡。但东方的平衡和西方不一样,中国有个说法叫四两拨千斤,它跨越了地理和空间。我们拍摄时布光也一样,它的美也在于平衡。

《摄影之友》杂志35周年到来之际,我们特别邀请胡黎明开设专栏,分四期独家刊登胡老师的用光理论。毫不夸张地说,学会这些用光原理,可以助你在商业摄影中少走三五年的弯路。

猜你喜欢

三脚架影像学世界遗产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巧放三脚架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美国麦格普公司新型M—LOK相机三脚架适配器
带上磐图拍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