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020-12-23洪丽芬

新一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梦大学生

洪丽芬

摘 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人”,作为“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实现主体,是“中国梦”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内涵中非常关键的要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这个视角来看,“中国梦”很好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面,“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工程。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需要我们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下,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2012年11月,“中国梦”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出,经过不断的发展成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引着我们的实践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我们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强对肩负时代使命的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需要我们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下,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及成因

(一)问题

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当代大學生提供了很多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直观的体现是信仰意识弱化,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信仰多元化、无信仰、信仰模糊、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等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成因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引人们的实践活动,规范着人们的言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中或多或少的出现危机,是大学生自身、国际环境、国内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1)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和生理急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但还比较单纯,对新鲜事物接受力、敏感度比较强,但缺乏系统和深入的逻辑判断能力,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盲区,容易走极端。

(2)国际环境因素

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辉煌成就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所谓的“危机意识”,“意识形态的入侵”成为他们得力的工具。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网络平台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的资本主义思想传播最便捷、最给力的渠道。接收新鲜事物能力强又缺乏深入辨析能力的大学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严重阻碍着他们科学正确的“三观”和人格的塑造。

(3)国内社会因素

随着自媒体平台(微信、博客、微博、贴吧、论坛/BBS)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交流和收集度迅速提升,社会上低俗、有违道德的现象乘虚而入。与此同时,社会上某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被扩大化,对个别党员的不信任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衍生成对整个中国执政党的怀疑问题上。

(4)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场所,是我们人格、“三观”形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特别是思想意识教育会产生根深蒂固的效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淡薄、缺位也和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责任。

(5)学校因素

学校是人们成长成才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基地。但是,在思政意识宣传教育上不科学的方法和理念会禁锢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比如: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甚至反感的情绪;第二课堂(学生管理工作)如何与第一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环节存在可行性、延伸度困难的问题。

二、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综观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及成因,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国梦”是新时期大学生马克主义信仰教育最新的教学资源

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有力的后备军,大学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黄金时期,需要科学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引他们前行的道路。“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大理论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教学资源,高校应该在该语境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很好地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梦”是高校马克主义信仰教育的精神动力

梦想是一个人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用最直接的方式给我们勾勒出最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在“中国梦”语境下对大学生开展信仰教育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社会建设的夙愿,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样的意识形态教育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马克主义信仰教育

“中国梦”,用最直白的方式概括了我们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建设幸福而美丽的中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在这个国度内拥有出彩的机会,这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价值追求不谋而合。习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的道路涵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必须要系统地学习对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

(一)国家、社会、学校要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环境

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很容易滋生信仰淡薄、弱化和缺失的现象。因此,国家、社会和学校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教育环境,提高监督和整治力度,特别是加强网络监管,落实好网络安全。打击消极腐败现象,还社会廉政的环境。

(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要落实到第一课堂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环节中,这是首要和必须的。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义务,积极探索和运用最新、最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中国梦”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堂教学中做到观点正确、思想积极、知识与时俱进。

当然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单靠思政课教师是不切实际的,还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工作主要发生在第二课堂,因此要选聘一批政治素养过硬的辅导员队伍,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形式多样、突出主题,通过各式各样(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教育

利用QQ、微信、博客、微博、贴吧、论坛/BBS等网络平台在“中国梦”语境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让出生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接吸收科学正确的价值意识,坚定马克思主義信仰。

(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通过实践发生作用。“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校,除了理论教育外,可以结合学校、专业特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例如: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科研写作、榜样示范、专人访谈、手拉手等等,更好地在实践活动中推进“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研究[J].刘国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4)

[2]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基于青海省高等学校的调研[J].崔耀鹏.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J].徐晓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途径[J].白晋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3)

[5]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的思考[J].何骏.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4(06)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梦呼唤[J].黄蓉生,崔健.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7]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梦”的实现[J].王曼,杜建.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7)

[8]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梦”之关系[J].徐哈军.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5)

[9]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J].邢军.人民论坛.2014(08)

[10]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J].赵天睿.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