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讨

2020-12-23李兴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

李兴

【摘 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先人给予我们文化的瑰宝——古诗,它是具有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大力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在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合理的利用古诗文进行教学,来提高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其实际接受能力,合理的将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从而有效的培养他们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弊端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出现错误

现如今,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错误的教学思想:“能够让同学们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就行了。”“能够让同学们背诵文章中重点词的意思就行了。”他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文化课成绩,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学,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同学们进行文章的翻译,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将课后要求背诵的内容进行默写。这样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在黑板上写一黑板的板书,同学们在书本上的古诗文旁边,进行记录各个词语的意思”的情况,虽然看似同学们在课堂中十分积极记笔记,其实其并没有将知识“过脑子”,进而导致学生一堂课中什么都没有学会,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只是在老师强迫下进行学习,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对学习语文古诗文产生厌学的心理情况。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出现错误,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无法顺利的进行。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错误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串讲进行教学,其认为通过串讲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有的教师认为其它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而且教学结果较差,无法完成大纲中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认为,对于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就应该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听”,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想法,例如:认为同学们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知识只能通过课堂进行学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的讲解知识点,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们是否能够接受他所讲解的所有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错误,导致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无法有效的进行。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学习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对古诗词多加阅读,读的次数多了,也就能明白古诗词的大致意思了。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读准字的读音,古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有采用押韵的写作手法,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这首诗“怎么读”,在每句话的什么位置上进行停顿,有的多音字应该念什么音等等,使每个诗句中的平仄音调都能读的朗朗上口,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文传统文化的美。

例如:在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观沧海进行阅读时,教师会引导同学们先了解本节课古诗词的背景情况——曹操在北征乌恒时,胜利班师回朝的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创作的一首古诗文,诗人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因此在本文的阅读过程中,应该有停顿、重读、语调延缓和情感迸发等,比如在最开始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交代沧海的地点,在进行阅读时的语调应该平缓和上升,一直到“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时,语调上升到极点。在阅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时应该将“澹澹”和“竦峙”这两个词进行重读。最初阅读时,根据自己理解古诗中的情感波动来进行阅读,然后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和分析,再次进行阅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改善教学思想

对于如今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来讲,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运用传统文化与古诗文之间的有效结合进行教学。人类的语言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古诗文与现代文相比,虽然说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更加的简洁易懂,但是却缺乏了那么一丝文化的内涵,相比来讲,古诗文的创作和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同学们运用古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将传统文化和语文古诗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同学们了解古诗文的创作历史以及当时的风俗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素养,还能够拓展眼界了解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

三、结束语

教师在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古诗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延伸,在古诗词的教学环节中,应该恰当的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教学相结合,让他们感受古诗词中的“美”,从而有效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春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学周刊,2019(27):27

[2]孟甜.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3]叶家政.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16

[4]毛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7(07):39-40

(安徽省宁国市城西學校,安徽 宣城 2423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