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驱动

2020-12-23李雨若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摘 要:特色小镇有别于普通小城镇的最大特点在于,文化特色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湖北省十堰市麻家渡镇竹山县绿松石小镇而言,应将小镇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作为规划和建设的重中之重,融松石文化、女娲文化、庸国文化、非遗文化四位一体,将小镇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资源性、本土性、创意性、体验性、娱乐性的多元文化空间,从而克服绿松石的不可再生性,促进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绿松石小镇;文化驱动;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HBCIR2020Z015)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2014年起,兴起于江浙一带、以地域空间重塑和特色产业增长要素聚合等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应运而生,这一区域性的城镇发展新模式以燎原之势迅速被推广并辐射至全国各地。以湖北省为例,近年来,特色小镇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备受湖北各县市的青睐,其中,竹山县麻家渡镇绿松石小镇于2018年被成功纳入湖北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绿松石小镇作为中国首个以绿松石为主题的文旅小镇于2020年初正式开始动工建设。

绿松石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这一特点虽然凸显了它的宝贵价值,但也极大地遏制了绿松石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尚在建设的竹山绿松石小镇,如何实现健康、长久的发展是亟待当地政府、主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探讨的问题。综合相关研究可知,特色小镇有别于普通小城镇的最大特点在于文化特色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即以文化为视角讨论怎样将文化资源与绿松石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合理的融合与转化,从而助力小镇构建起以文化为支撑的发展路径,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将对湖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启示意义。

一、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赋予小镇内在灵魂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目前的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各种城市病层出不穷,而当下流行的特色小镇建设正是从雷同向各具特色转变,对特色小镇的讨论不能简单地聚焦于表面的特色上,更深层次的诸如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小镇的灵魂才是投资者和游客们真正喜好的。以绿松石小镇为例,其內在灵魂并非来自于经济产值,也不能仅仅体现在绿松石产业聚集这一产地优势的特色上,从根本上看,其特色应是由“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包括其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形态)自然融合而成的独具性格的小镇生活形态”[1],这种生活形态的形成离不开当地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沉淀。

(二)助力小镇产业升级

各地特色小镇创建一般都是基于当地的特色产业甚至是传统产业,如茶业、陶瓷、绿松石等,这些产业倘若不迎合市场进行包装和改造,不提炼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即使特色小镇建设申报成功,也很难使原来的产业完成转型,很难在消费市场中形成持续性发展,很可能向房地产化或产业园化发展。文化资源的介入和统筹规划,将在特色小镇建设和产业转型的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加,人民的精神需求升级,文化旅游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文旅作为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民众对其特色和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单纯的复制粘贴式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在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的今天,有一大批特色小镇却迎来倒闭潮,如斥资3.5亿开张的白鹿原民俗村,耗资20亿的成都龙潭水乡古镇等都因定位与经营问题,文化底蕴挖掘不深,盲目跟风,从建筑风格到项目体验都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特色小镇却无特色,无法吸引游客,最终被拆除或沦为“空城”。上述问题也是所有特色小镇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难题,而文化资源的强势注入和再造恰恰是从本质上改善这些难题的良方。

二、绿松石小镇的文化基因

绿松石小镇所处的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有着众多独特的文化宝藏,这里有圣洁神圣的松石文化、传奇玄幻的女娲文化、古老神秘的庸国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等,这些为绿松石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资源条件。

(一)圣洁神圣的松石文化

竹山县绿松石开采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历代王朝皇室贡品所需。目前,竹山绿松石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70%,占世界总产量的60%,因产量大、质量优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绿松石产品加工生产出口基地。而绿松石本身在中国文化、文明和传统起源过程中有着某种神秘而特殊的位置[2]。在远古时期,具有鲜明色彩的绿松石由神话观念、原始礼仪、玉石信仰等赋予了神圣性,被看作是沟通天地的圣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绿松石作为象征权力与财富的物质符号派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时至今日绿松石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被喜爱和收藏。绿松石所积淀的信仰崇拜、审美等观念,将为绿松石小镇带来广泛的流量与关注。绿松石小镇所处的竹山县麻家渡镇现有绿松石产业商户1000余家,绿松石产业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这也为进一步传播绿松石文化形成了极好的先天条件和前期铺垫。

(二)传奇玄幻的女娲文化

女娲被后世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生育神等,女娲补天的创世神话在华夏文明中广为流传,女娲神话在鄂西北竹山地区亦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当地民间将竹山视为“女娲炼石补天处”,并认为女娲补天所用之“石”即为当地所产的绿松石。这种当代的表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可考的文字记载。唐末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记载:“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这是最早将女娲与竹山相关联的古代文献记载,说明早在唐朝时期竹山一带就有女娲崇拜的传统。清《康熙字典》则写明“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与竹山联系在一起。虽然竹山县之外有许多地方都有女娲相关遗迹,但竹山女娲文化不仅有文字记载和专家学者的肯定,还有补天所需之石的现实承载物——绿松石,绿松石自身的神圣光环为“女娲炼石补天处”之争增加了砝码,女娲补天的创世精神也赋予了绿松石文化更为丰富的内在意蕴。

(三)古老神秘的庸国文化

庸国是春秋前期汉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部落方国[3],都邑位于现今湖北省竹山县一带,公元前1046年庸国跟随周武王伐纣参与牧野之战被记入《尚书·牧誓》,公元前611年,楚出兵灭亡了庸国,并在庸国的旧址上设置上庸县。古庸国地处秦巴山区,此地山清水秀,是早期人类“郧县人”的主要栖息地,更是“我国巫文化的发祥地之一”[4],对后期浪漫神秘的荆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尘封数千年的文化宝藏,庸国文化理应借助绿松石小镇的落成再次焕发生机,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

(四)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竹山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如堵河皮影、堵河剪纸、女娲传说、官渡民歌、绿松石雕刻技艺、宝丰花鼓船歌6个项目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民俗文化内容具有表演性和体验性,对于绿松石小镇实现文旅功能有着现实意义。

三、绿松石小镇文化再造的路径构建

以上文化资源是竹山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绿松石小镇来说,启动并包装这些优势资源将使绿松石小镇完成从单纯的产业特色小镇向有着蓬勃发展可能的文旅小镇转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在特色小镇的激烈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

(一)依托松石文化,进行精准定位

绿松石小镇应明确自身定位和特色,以绿松石文化为主体,导入科研、设计、展示、交易、收藏、养生、旅游等关联产业及酒店、旅游、度假等全能型配套设施,驱动绿松石产业创新升级,打造世界级绿松石文化中心。同时,充分发挥绿松石核心原產地优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集绿松石文化展示、原石交易、交流体验、工艺设计、收藏鉴定、电商直播等全产业链为一体,全方位延伸绿松石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突出女娲文化,打造IP形象

在竹山当地的表述中女娲传说与绿松石密切相关。女娲本身的故事和形象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影响深远,具备极强的亲和力和记忆点,能够引发更多的情感连接,是绿松石小镇打造IP形象的不二人选。在女娲IP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上,应将女娲与绿松石元素巧妙结合,使其形象上符合现代审美,应用上能够与视觉物料相匹配,并将IP形象扩展到具有艺术元素和功能性的创意衍生品上,实现从传统产品到创意产品的飞跃式提升[5]。

(三)彰显庸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庸国及上庸文化虽然不属于历史研究的热点,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知晓,但是当地民众对这一土生土长的古文化依然充满追忆和向往:祖籍竹溪的作家野莽著长篇小说《庸国》,描述了上庸古国生动的历史故事;竹山当地依然有以“上庸”命名的商场、饭店、商铺等。绿松石小镇的建设应充分彰显庸国文化精髓,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上庸传统建筑和当地乡土建筑形态特征,同时,绿松石小镇可将庸国相关历史故事或小说如牧野之战等进行改编演绎,引进大型集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歌舞剧,增加游客的体验项目,以演艺的方式促进庸国文化的传播。

(四)巧借非遗文化,激发小镇活力

竹山目前申报成功的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尚处于独立发展阶段,绿松石小镇作为竹山县唯一的一个省级特色小镇,可以成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公众的现实载体,引进绿松石雕刻技艺、堵河剪纸等传统手工技艺工作坊,为游客提供动手制作、培训的机会,聚拢多种生活方式,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并将堵河皮影、女娲传说、官渡民歌、宝丰花鼓船歌纳入绿松石小镇特色演出内容中,使游人能够全方位了解当地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46-47.

[2]郝用威,郝飞舟.中国新石器时代绿松石文化[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S1):147-150.

[3]潘彦文.从庸国到上庸[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27-30.

[4]刘玉堂,吴成国.楚帛书女娲形象钩沉:谈女娲与庸国[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6):705-711.

[5]李雨若,谢静,鲁红梅.文创助力湖北茶类地理标志品牌创新发展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5):89-93.

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