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设计

2020-12-23薛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研究分析城市

薛蓉

摘 要:城市公共艺术是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适当原则并且择取适当策略做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作,能支持和确保我国公共艺术事业在具体运作发展过程中获取良好收益。文章围绕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设计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设计;研究分析

受复杂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国民众对公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长期局限在雕塑艺术、墙绘艺术以及装饰艺术等传统表现层面。从实践工作角度展开分析,近年来,我国公共艺术事业呈现出快速持续优质的发展态势,其在基本内容的构成层面以及外在表现形式层面均展现出了多种可能性。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历史背景下,将公共艺术设计活动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加以融合,能促使公共艺术事业形成和展示出丰富且多元的外在表现形式。质量上乘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但是空间环境的装饰品,更能表达特定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服务社会民众的思想,对于客观存在的类型多样的公共艺术品而言,艺术性严格说来应当被视作外在表现形式,而公共性则应当被认定为内在灵魂。优质的公共艺术品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所在城市和所属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公共艺术作品除了在外在表现形式层面具备特殊性之外,还要广泛且充分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需求,遵照基本城市精神,契合基本时代特征,指引历史发展方向,充分展现特定城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前瞻性和进取性特点。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内涵

所谓“公共艺术”,是“公共”和“艺术”两个基本汉语词汇在相互结合的条件下形成的复合词汇。从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角度展开分析,“公共”一词能鲜明展现出公共艺术的公共属性,且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实现空间形式层面的公共性,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平衡人、空间以及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公共艺术”的概念范畴之中,“公共”对“艺术”具有修饰和限制作用,“公共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其根本属性在于公共性。对于客观存在的一切公共艺术作品而言,其都具备与生俱来且贯穿完整生命周期的公共属性,时刻处在客观存在的公共空间之中,并且在相对稳定的公开状态下,为具体开展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件艺术作品而言,如果将其放置在私人空间中,那么它将成为私人艺术作品;而如果将其放置在公共空间中,那么它将成为公共艺术作品。私人艺术作品与公共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转化,本质在于两类艺术作品实际所处的空间环境在基本的属性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从宏观视角展开分析,公共艺术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做好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城市公共艺术事业发展过程中互动性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公共艺术形态已经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实现深度融合,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一定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元素。从整体展开分析,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共艺术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和改变着我国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伴随着现代信息交互技术的快速持续优质发展,公共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逐渐从静态呈现转换为动态呈现,从室内呈现转换为室外呈现,而且在转换环节的具體推进过程中,现代城市环境的互动水平也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趋势。

基于互动性视角,针对城市公共艺术展开研究分析,应当将互动性视作公共艺术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根本属性,同时还应当将其视作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特点。对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的基本内涵展开分析,其在根本上是具体的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元素、地域文化元素以及人文环境元素的结合。做好空间环境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是公共艺术互动性理论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从宏观视角展开分析,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发展的核心在于广泛的参与行为,其不仅体现在社会公众参与公共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的层面,还在于借由公共艺术作品承载和传递一定的先进思想,其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公众与特定公共艺术作品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

在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方面,肢体互动形式以及情感互动形式应当被判定为基础互动形式,而理念互动形式则应当被判定为深层次互动形式,且理念性互动行为并不涉及所有的公共艺术作品受众,这一特点是公共艺术作品综合影响力和魅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从整体展开分析,公共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特征应当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审美需求,公共艺术作品的使用功能应当满足社会公众的各项日常生产生活需求。

二、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肢体互动形式

所谓肢体互动,就是人类个体与特定的城市公共艺术形态之间的肢体层面的互动交流。肢体互动形式是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最直接、最鲜明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现代城市的商业广场或者市民公园等开放性空间中,通常都会建造和放置一定数量的人形雕塑,且这些人形雕塑在外在形态上具备鲜明的多样性,比如有的呈现坐姿,有的呈现站立姿态,有的呈现演奏小提琴姿态,还有的是历史文化典故中的人物。上述以人物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多具备较小的规模,能够实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从观赏者心理角度展开分析,城市民众在观赏人物雕塑时,通常会主动触摸或者拍摄合影,并且阅读了解雕塑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2014年7月8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开展了一场具备临时性特点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此次文化展览展出了17件用钢丝网面板制作而成的雕塑作品,艺术家运用切割技法,在钢丝网面板上创作出具有多元形态特征的人体轮廓,并且还运用色彩元素将切割制作而成的人形框起来,进而在街道环境中呈现出极其鲜明的视觉艺术表现效果。

在实际开展的针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观赏体验活动中,社会公众可以借助触摸或者拍摄合影完成肢体互动,进而充分理解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承载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并且全面展现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综合影响力。

(二)情感互动形式

情感互动形式与肢体互动形式相比缺乏直观性,情感互动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和重视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运用情感互动模式时,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在创作形成过程中重视并且强调对观赏者施加情感层面的影响和触动,且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通常比肢体互动更为深远。

图1中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雕塑艺术和景观墙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在雕塑作品创作活动开展过程中,以质地粗糙的石材为主要原材料,基本色调选用典型的灰色调,實现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体建筑结构之间的统一,在观感层面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整体风格,甚至给部分观赏者带来凝重的主观感受。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筑物整体展开分析,其借助雕塑艺术元素、文字表达元素、景观外墙形态变化元素以及材质肌理元素等,营造庄重压抑的氛围,并且借助多样化景观要素呈现次序和呈现模式的恰当安排,直观地展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基本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进而促使广大观众借助联想、想象、通感以及移情等方式真切且深入地感知和理解历史,形成黑色基调的审美体验。

(三)理念互动形式

所谓城市公共艺术的理念互动,关注和强调的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本身承载的理念要素,是各类观众针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形成的基本理念和认知层面的接纳和肯定。

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具备装饰属性,还能针对特定受众发挥文化理念宣传作用,发挥具备综合性特点的文化效应。

三、结语

综合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公共艺术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定的公共艺术作品而言,只有在全面整合吸纳创作者的思想内涵元素、社会公众参与元素以及作品本身形式与内容元素的前提下,才能在上述三种元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意义。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中,互动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涉及肢体互动形式、情感互动形式和理念互动形式。开展针对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设计工作时,设计工作参与者应当积极引入种类多样的科学技术手段,注重与目标受众群体展开肢体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有效互动,获取优质且良好的综合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文博.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跨界融合研究:以寒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为例[J].传媒论坛,2020(14).

[2]邹梦雅,张新宇.基于空间叙事的城市空间文化建构:以临安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4).

[3]顾铭蕾.从艺术管理视角浅谈城市公共艺术节:以“涂圃”上海国际涂鸦艺术节为例[J].文化产业,2020(8).

[4]吕从娜,陈禹竹.城市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为例[J].美术大观,2020(1).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研究分析城市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