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扶贫绩效及其可持续性探索
——来自富川县的实证考察

2020-12-23何慕萱

上海商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富川金融服务贫困户

何慕萱

金融参与农村扶贫脱贫,促使扶贫模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可有效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并有助于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发展。富川瑶族自治县金融扶贫工作在小额信贷的发放和多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实行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仍然存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深度贫困地区的信贷服务能力较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寻找金融扶贫可持续性发展的最优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1 富川县金融扶贫现状

1.1 富川县贫困概况

富川瑶族自治县(下简称富川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12年富川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在“十三五”初期,县内贫困发生率高达24.76%,包括57个贫困村、16223户贫困户及69236名贫困人口。直至2019年富川县才正式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55%,其中极度贫困村仅剩5个、贫困户241户、贫困人口713名。

1.2 富川县金融扶贫的现状分析

自2014年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富川县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着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坚持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作为金融扶贫的重点领域。并从2016年起全县正式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由银行向具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随时为贫困户提供资金帮扶。

富川县的金融扶贫工作主要以银行为主体展开。各支行围绕自主经营、产业发展、产品销售等方面,以普及基本金融业务为基础,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发展动力,与多方协作共同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富川县共设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商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和桂林银行等多家支行,其中农商银行网点数高达15个。

富川县的金融扶贫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好小额信贷政策,精准施策。截至2020年6月,富川县累计拨付小额信贷贷款贴息资金近3400万元,通过县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371户(含还清再贷款人次),金额共计3.63亿元。据统计,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进行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且大部分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如脐橙、蔬菜水稻、水产养殖等。在小额信贷政策的大力推进下,许多参与信贷业务的贫困户都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普遍上升,人均增收约500-1000元,部分经营成果优异的家庭人均年增收甚至超过2000元。只有少部分贫困户由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或自身能力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经营失败。

(2)做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富川县各支行在多个乡镇或农村内分别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都能向附近农户提供存取款、转账、小额信贷等基础业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办理金融业务路途遥远、繁琐的问题。以桂林银行为例,截至2020年6月末,桂林银行在富川县共设立5家社区/乡镇小微支行、82家农村服务点。并通过助农终端累计办理业务超5万笔,交易总金额超2亿元,惠及农户过千户,充分发挥出金融的杠杆作用,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3)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金融扶贫注入活力。随着政策、市场与技术的变化,富川县在金融扶贫工作上也不停地探索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向农户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金融扶贫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例如:“银行+企业+服务点+开心团”的农产品上行模式、惠农e贷模式、“一站多能、多站合一”合作点建设模式等。这些新型服务模式既拓宽了金融扶贫的渠道,使扶贫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也推动更多农户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

2 富川县金融扶贫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富川县能够在金融扶贫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其不断地创新与尝试。经过多年的实践,富川县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方法,其中主要的具体做法有:

2.1 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为使扶贫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责任人,各银行专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和团队,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如桂林银行组建县域攻坚先锋队和乡村振兴先锋队;农行成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小组,并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人,开展一对一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邮储银行设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工作组,前者负责制定计划,后者负责实施计划。另外还严格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在扶贫工作执行的过程中总分行会对重点扶贫下支行进行定期审核评估,着重考察金融扶贫各指标完成进度和效率,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布局

富川县金融扶贫工作始终遵循着渠道下沉、产品下沉、服务下沉的基本原则,致力于将金融服务覆盖到每个贫困村,使县内农户都能享受到金融便利。为此,富川县各支行多次增设金融服务网点,逐步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增强金融服务的辐射力。其中成效最为突出的是桂林银行富川支行。该支行实施集“县支行+乡镇小微支行+服务点”为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居民办理小额取款、现金与转账汇款、代理缴费、惠农储蓄、月得利、如意宝等各类业务。同时还指派一名优秀员工到服务点所在地作为驻村扶贫队员,协助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截至2020年6月末,桂林银行富川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县1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

2.3 “互联网+”金融扶贫

为达到覆盖范围广、服务精确等目的,现在的金融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往往紧密联系。富川县各支行同样从多个方面将互联网与金融扶贫相结合。一是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农村金融体系:运用“金色乡村”农村信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并整合农户金融信息,实现金融信息透明化;二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应用:打造“以惠农卡为载体依托,惠农通服务点为物理依托,涵盖惠农E商管家、惠农e贷、扫码付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惠农产品”的多元化惠农产品体系,将线上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农户;三是创新农产品上行模式:实施“银行+企业+服务点+开心团”的农产品上行新模式,将农产品上行权益与乡村振兴卡相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4 实施县域供应链业务模式

县域供应链业务模式,即供应链金融,它是一种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供应活动参与者联结在一起,对供应链的资金流进行整体管理与分配的融资模式。近年,桂林银行富川支行提出并落实了这种供应链业务模式。其供应链的构成为:“供应商+龙头企业+经销商+县域支行+政府补贴+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合作社/农户”。它以龙头企业作为核心企业,以受托支付形式将信贷资金直接支付至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前期经营资金,同时为龙头企业绑定销售渠道、减少垫资。这一模式的实施既实现一条龙服务和一体化管理,又有效提高整个供应过程的流动资金效率,体现了“供农融合”的发展策略。

3 富川县金融扶贫绩效评价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富川瑶族自治县作为研究样本,涉及的各项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8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

3.2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农村贫困状况。该指标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衡量。据研究,不同时期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均能有效促进农村贫困的减缓。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贫困发生率会越低。收入是衡量贫困的重要标准。

核心解释变量:金融资源注入。金融发展一般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促进贫困减缓,一方面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和产品,直接向贫困户提供资金,提高贫困户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等间接缓和当地的贫困程度。这里则采用金融资源注入表示金融发展程度,并将县域金融机构人均贷款余额作为金融资源注入的衡量指标。

控制变量:地区贫困状况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干扰评价结果,选取相应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收入差距、县域产业结构、县域教育水平三个指标,各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表2所示。

表1 各变量的选取及度量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县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状况,本文以金融资源注入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式中,t表示第t年,βi(i=0,1,...,5)表示待估参数,εi表示随机扰动项。系数β1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当系数显著为正时,说明变量对贫困减缓起到正向作用;当系数显著为负时,说明变量对贫困减缓起着反向作用,变量的反向增大会加深地区的贫困程度。

3.4 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模型最终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是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下,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结果显示金融资源注入对贫困减缓显著为正,说明金融资源注入具有减贫效应,金融资源注入越多,贫困状况就越缓和。模型(2)则是在考虑控制变量影响情况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

表3 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实证结果

综合比较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金融资源注入的减贫效果均显著,但加入控制变量后金融减贫效果明显降低,这表明金融减贫效果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模型(2)的估计结果显示:第一,收入差距对贫困减缓显著为负,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引起地区贫困程度的加深,不利于贫困减缓;第二,产业结构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富川县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平稳地上下浮动,三个产业的生产值逐年增加,总体说明产业的良好发展对地区贫困起着有效的缓和作用;第三,受教育水平的最终估计结果为正,但影响不显著,表明富川县受教育水平与贫困减缓暂无明显联系。

3.5 实证结论

本文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2004-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对应模型,考察了该县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果,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发展和深化金融服务具有减贫效应。无论是直接途径还是间接途径,金融资源注入量的加大,都会对贫困地区贫困减缓起到显著的作用,为贫困户自身发展和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帮助。

第二,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受其他因素限制,主要包括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其中收入差距对减贫起反向作用,产业结构对减贫起正向作用,收入差距缩小和产业结构优化都能够减缓地区贫困程度。但在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扶贫成效明显不如仅有金融发挥作用时的成效。

4 富川县金融扶贫可持续性对策建议

结合所得实证结论与富川县金融扶贫现状,并考虑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问题,对当地金融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提高居民信用意识

近年来,富川县一直致力于开展金融扶贫项目,实行银行服务点入乡村、建立县域信用村等多种重要措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目前,县内已建立48个信用村。但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贫瘠、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及留守村民大多是老人妇孺,许多村民仍缺乏利用信贷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意识,对金融知识了解过少。农户自主申请信贷进行自主经营的案例不多,农村金融扶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加强农村金融软环境的建设,能逐渐消除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有助于鼓励和激发更多的贫困户自主运用金融力量脱贫致富,推动金融扶贫的进程。并且仍需警示居民要珍爱信用记录,强调信用的重要性。不良信用的增多会严重限制居民后续的金融活动,不利于推动金融服务的深化。

(2)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分区发展金融扶贫

发展进度不同的农村区域,金融资源的注入程度也应不同。对于发展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农村区域,应加大金融资源的注入力度,资金重点分配在基础设施等生存性项目,首先提高村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再进行生产发展;对于发展较好、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区域,应将金融资源重点分配在产业发展等发展性项目,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和创新型产业,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按区域的贫困特点和缺陷灵活调整金融资源,可以使大部分资源用在重点难点处,有效缩小农村与农村、农村与城镇间的收入与发展差距。这样分区域发展金融服务,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避免资源过剩而产生浪费。

(3)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发挥金融扶持产业

由实证分析可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促进贫困减缓。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充分利用当地的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结构发展路径,有利于带动整个贫困地区产业的高效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户人均收入水平,实现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的导向性,引导信贷资本投向具有活力和社会正外部效应的产业,吸引优质企业、人才等要素,为贫困地区克服市场、技术、信息等因素的制约提供资金帮扶。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两种重要策略。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增收和脱贫,还能够提升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使贫困户真正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增强贫困地区减贫脱贫的持续性,避免发生贫困复发与反弹的现象。

猜你喜欢

富川金融服务贫困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杨万里撰并行楷书《故富川居士罗子高行状》
“慢”城富川,脐橙与丰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富川诗社年会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