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
——以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为例

2020-12-23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设计

吴 艮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采煤塌陷区是全国煤炭资源城市的共性问题,淮南作为一个拥有百年煤矿史、百年工业史的老资源型城市,当前突出问题是“三个并存”:城市化加速推进与采煤塌陷区不断扩大并存、资源开采处于旺盛期与1/2矿区资源枯竭并存、人口密度全省最高与人均环境承载力偏低并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煤矿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地应力减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造成大面积土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一沉(沉陷区)”问题突出,煤矸石堆放占用大量耕地,采煤沉陷对建筑物、道路、耕地及地下水系造成破坏,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淮南市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存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虽然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始终在推进,但由于一些采煤塌陷区治理责任主体未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等,致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不断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使矿区达到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淮南采煤塌陷区面积约176km2,其中耕地约占80%,塌陷区受损居民31.1万人,近10万劳动力无地可耕。预计到2020年,塌陷区受损居民达60万人,失地劳动力达20多万人。由于缺乏就业及社会保障资金和优惠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大。

2 研究项目概况

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中心市区(山北区)和当地低山舜耕山南边的新开发区(山南区)中间位置,目前是城市扩大后的中心地区,规划区占地面积9.3km2。在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书(2010-2020)中,该地区被指定为生态绿地区。

项目区属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煤矿老区,煤田东西走向长7.5km,南北宽约1km。煤田含可采煤层13~15层,厚度25~30m,煤层倾角20~90°。地下矿层开采后现状形成采煤沉陷区,由于塌陷区处于大通区九龙岗镇辖区,称为九龙岗-大通采煤塌陷区。

区内原有的煤矿资源使得人口的快速积聚与增长,工矿企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形成体系,经济飞速发展,有限的土地被充分利用。这使得九龙岗镇在整个淮南市经济都处于领先位置,然而现状整体危房较多,居住环境较差,无绿化;社区学校、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服务设施未能进行改善。由于采煤、挖山、堆放垃圾等土地合理利用与前期保护工作没有做好可持续发展建设基础,使得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难度增加。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实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矿区居民生活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稳步提高”为具体目标,系统、协调地进行综合治理规划,切实促进项目区环境改善,以期达到保障项目居民安居乐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工程内容中包括3大子项:①环境修复与水环境治理(由环境修复、水环境治理、大通老垃圾场封场三项内容组成);②基础设施改善和项目区域开发利用(由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土地开发空间利用两项内容组成);③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由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两项内容组成)。

3 塌陷区综合治理

3.1 生态环境修复统筹

区域内生态环境修复是塌陷区治理的基础和重点工作。设计通过地表风貌、土壤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修复:地表风貌修复是基于现状不对环境修复用地做任何人为的地形地貌改变,这既是从经济性、施工可行性的角度考虑,更是通过对现状地形地貌的保持,来对项目用地的历史的尊重和记忆的延续;土壤退化修复工程,是将低效农田转为林地,经过大面积林地的营造(环境植被修复),实现对土壤质量的逐步改善,以及对水土流失的控制和减少,对于现状现状堆场用地,在清理了地表堆积物后,可以对表层土壤进行松土作业后再进行植被修复的种植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将通过环境植被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结合后期稳定的、周期性的养护管理,帮助项目区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系统,并在该系统逐步成熟稳定的过程当中,逐步减少人为的修复干扰工作,通过群落自身的繁衍生息,逐步由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过度。

设计综合场地地表现状形态(坡地或者平地、表土是否完整)、地表现状(是否有废物堆积、是否有现状林地覆盖)、排水顺畅度(是否会有潜在积水的可能性)将整个环境修复划分为石质坡地、垃圾封场堆地、废料堆场地、厚土层低地、厚土层坡地、低效林地、一般林地7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设计治理方案。

而在环境修复用水量方面,设计统筹与区域内水系治理工程相互结合,根据水系工程分年度的供水量来合理安排环境修复的区域与修复面积,以保证项目区内治理工程的相互协调与合理利用。

3.2 区域水量平衡系统

规划区面积较大,由于项目区内水系的多种功能,如雨水排水、集雨灌溉和景观绿化等需求量加大,设计统筹水环境阶段治理与环境修复中阶段性用水需求,进行区域内水量平衡设计,采取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来设计一个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以满足不同的管理职能。通过综合管理,区域内大片绿化灌溉用水均通过区域内的水体进行补充既满足,无需外来水进行灌溉,节约成本。在近两年,环境水系的年可用蓄水量均用于当年的环境修复,且满足环境修复的水量消耗。后期建设中,在优先保证苗圃生产用水的前提下,环境水系中有50.4万m3的水可用于环境修复,也能满足当年的环境修复的水量需求,符合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横道图的时间安排。

3.3 区域内再生空间三线划定

通过环境修复、水体净化及污染治理等生态综合治理后,区域内生态环境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划定区域内再生空间的三线控制。开展全覆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和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专项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网格化适宜性评价。结合现状地表分区、土地权属,分析并找出需要生态保护、利于农业生产、适宜城镇发展的单元地块,划分适宜等级并合理确定规模,为划定“三区三线”奠定基础。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技术方法,增强空间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协调性。以“三区三线”为载体,合理整合协调各部门空间管控手段,绘制形成区域内的空间规划底图。

4 全域统筹、多方协作

4.1 全域统筹,重点关注

4.1.1 全面治理思路转变

传统煤矿塌陷区治理以环境和生态进行保护为主,矿废弃地的再生利用偏重于生态环境恢复,主要是植树和种草,或作为湿地加以保护。本次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思路为全面治理,从环境修复和水系管理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到基础设施改善区域,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然后重建矿区环境,并使新环境优于原先的环境,实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通过土地的再利用,进行适合项目区的区域开发利用,为在此生活的人们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向生产型和休闲型再生利用转变,形成了农林利用、水面利用、休闲利用、生态重建和保护利用等多类型的模式。相关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达到全过程、全周期的咨询设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4.1.2 产业发展的关注

多数塌陷区治理重点为区域内的环境修复,产业升级及转型研究较少,相关原有产业多以整体迁移为主。为促进塌陷区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煤矿区的产业转型、生态恢复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次设计结合塌陷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盘活城市“瘫痪”土地,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建设花木交易市场、苗圃基地、盆景园以及游客服务点,推动淮南市民就近来塌陷区体验生态旅游与休闲健身,通过整合城市森林公园等周边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森林旅游产业及其他附加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发展旅游服务等绿色产业,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更新和发展。设计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4.1.3 原居民的全面关注

在采煤塌陷区整治中,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工程设计内容,而就塌陷区内原有居民的搬迁工作,则需要统筹考虑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本次设计中充分考虑该问题,提出保障农民生产、扩大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农民生活保障方案,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由政府负责移民安置和受影响居民的技能培训,实施采煤塌陷区农民培训就业援助行动,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同时采取措施引进新产业(如苗木市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和增加就业机会来帮助这些地区恢复生产和生活水平,并通过地方再就业培训以促进区内居民自主创业发展。

4.2 多方协作

4.2.1 相关基础报告的必要性

由于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保证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为科研设计提供准确的前期资料以及相关辅助资料,在前期需要编制一系列辅助报告,主要有沉降观测报告、地质勘查报告、基线报告、移民搬迁报告、环评报告、商业计划书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项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区域现状、移民搬迁方案、环境评价以及商业运行计划等各方面内容,把工作做实做深,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实现项目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4.2.2 高质量、多专业项目组构建

本项目设计内容多而复杂,项目要求设计团队专业设计全面而综合,项目内容主要包括3大项、7个中项、17个子项,对涉及到环境修复、水环境治理、大通老垃圾场封场、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花木交易市场、游客服务点、苗圃基地、盆景园以及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等相关内容,项目间相互交叉与联系,对设计团队设计综合设计水平要求标准较高。我院在对项目充分研究分析后,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专业精英人员组成的项目组,由规划、环境、水利、生态、道路、给排水、勘察、建筑、人文、经济等十多个专业,四十多名设计人员全程参与该项目,为项目顺利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了保证。

5 结语

该项目为采煤区综合治理科研编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指导。其地表风貌、土壤与生态环境协调修复、区域内水量平衡系统设计工程,构建了上下联动单元的时空响应机制。垃圾场与临近井坑的生态封场处理工艺思路更是在保证现状使用的基础上,为解决垃圾场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同时,报告紧随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政策,首次提出了区域内再生空间三线划定管控措施,为采煤沉陷区内未来发展空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路线。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设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分割区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