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合肥公示语英译的三维转换策略和技巧

2020-12-2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译合肥适应性

童 杨 柳

(安徽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1)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带来新机遇。合肥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惊叹。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对全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进行排名,合肥入选全国宜居城市第17位[1]。同年,合肥再度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这是合肥连续第6次入选幸福城市榜单[2]。2018年福布斯中国发布“最适合新生活的宜居城市”榜单,国内34个城市入选,合肥排列第24位[3]。近年来合肥旅游、贸易、求学、工作的外籍人士不断增多,合肥市正致力于打造大湖名城文化强市,涉外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是世界了解合肥的重要窗口,也是合肥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合肥的文化旅游势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外宣传是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公示语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工作尤其不容小觑[4]。公示语译文是否准确、贴切,不仅关乎城市的形象,也关乎国家的形象。由于中国和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国家人们的历史背景、语言习俗、思维方式等不同,合肥公示语英译存在一些缺失或不当之处,如用词不当、译名不统一、译文冗长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引入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合肥公示语英译策略和行为进行分析并梳理,以期规范公示语英译行为,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

一、 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及英译三维转换

2001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理论,运用达尔文的适应/选择理论构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观点。认为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有诸多相似之处,“翻译”与“自然界”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翻译中的“自然选择”受环境支配。“译者主体”“译者主导”“译者中心”是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核心理念[5]。翻译过程可以视为译者运用“适应/选择”学说进行适应和选择的活动[6],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翻译工作的“汰弱留强”“求存择优”,以及“强者长存”[7]特点。作为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生态翻译学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的研究[8]。在对翻译实质、翻译原则、翻译过程及译文评价标准做出全新的解读和阐释后,提出一系列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到目前为止,适应/选择、三维转换、译者中心、生态翻译环境等理论视角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在上述理论视角中,三维转换的运用更为普遍。在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是基本方法,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集中于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的。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体现在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内涵传递和阐释上,避免把源语文化特点直接转移到目标语中;交际维的转换更多倾向于实现交际意图和交际目的,除了要译出原文的基本信息和隐含的文化底蕴外,要更多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因此,三维转换法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具体翻译方法[9]。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对原文进行单一的语言转换,而要从语言、文化、交际3个方面对译文做充分考虑,译出令人满意的译文。

二、 合肥公示语英译现象分析

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的特殊语言符号,包括文字信息和图片标识,旨在向公众传递相应的信息。公示语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及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其中的宣传文字、图标和警示语为人们起到提示、指示、限制和强制的作用。公示语作为有特定功能的语言,在规范人们行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公示语的翻译务必准确通顺。因为公示语的英译受众十分明确,所以译文讲究简洁、精炼、不拖泥带水、不长篇大论,充分符合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国家人们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笔者走访和调查发现,合肥公示语英译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的实质是生搬硬套,译者对目标语的深层涵义理解不透,造成译文漏洞百出或洋腔怪调。如:

例1 必须带安全帽

误译:Must Wear Safety Helmet

例2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误译:A Small Step Forward, One Step Civilization

例3 此处施工,注意安全

误译:Here Construction, Asks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例1中,译者毫不考虑英语的使用习惯,直接按汉语顺序作僵化翻译。例2本是厕所用语,希望如厕者能够提高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译文丝毫不考虑语境,逐字翻译,质量大大下降。例1和例2应改译为“Safety Helmet Required”和“Please Keep the Washstand Clean/Step Closer”。例3是施工场所常见的一种提示用语,翻译时应强调其提醒或告知作用。原译文非常拖沓累赘,可直接改译为“Work in Progress, Dangerous”。改译后让人一目了然。

2.语用失误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考虑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更关注语言的交际方式。英国著名语用学家托马斯把语用失误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之一是语用-语言失误。这类失误一般是源语作者对目标语的某些词语语用意义不了解,或把源语中言语行为策略不恰当地迁移到目标语中产生的失误。此类失误一般被认为是由于说话者语言知识有限造成的。另外,如果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使用不恰当,也会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名的含义[10]。在合肥公示语英译行为中,这种失误的译文不在少数。如:

例4 小心滑倒

误译:Slip Carefully[4]96

例5 总服务台

误译:General Desk[11]

例4中,英文“Slip Carefully”是让顾客“小心地滑倒”,与告示牌设置的语义完全相反,让人啼笑皆非,应改为“Caution, Wet Floor”。例5中,“总服务台”的功能是集接待咨询、受理投诉、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应改译为“Information and Reception Desk”。

3.中西文化差异

鉴于中西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差异,人们的思维习惯大相径庭,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翻译过程中,源语和目标语所表达的意愿和目的会相差甚远。在合肥公示语的英译中,这种差异屡见不鲜。在一些景区的购票窗口常看到这样的公示语“65周岁以上的老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费入内”,译文“Free For Old People Aged Over 65”。该句本义是体现我国的传统美德,强调老人所能享有的特权。但对应的“old”意思则大打折扣。在英语中old表示能力不足的“年老者”,恰当称呼应是senior 或elderly。译文没有以目标语受众为主要参考对象,只突出了源语本身的文化特点,丧失了其交际的目的,应改译为“Free For Senior/Elderly Citizens Aged Over 65”。除此之外,“成人教育学院”原译是“School of Adult Education”。乍一看好像没有错误,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成人教育学院在我国是指成年人继续学习深造,通过函授、业余、脱产等多种形式对其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但在英文中“adult education”指的是性教育,和我们所理解的成人教育天壤之别,正确的译文应是“School of Further Education”。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切勿只看字面意思而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让人贻笑大方。另外,大家所熟知的W.C.,在很多景区,包括合肥在内,比比皆是。但在西方人眼中,W.C.是一种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差的厕所,是厕所粗俗的表达方式。而我市景区、商场厕所不管建造得多么美观整洁,一律使用这种标志明显欠妥。所以,现在很多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已经摒弃这种用法,直接采用图片或符号,表达更有指示作用,也更符合翻译生态环境。

除了以上3种情况,还有其他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公众场合没有使用中英双语标识,给外籍人士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对外交流和发展,如安徽省科技馆就没有使用中英双语标识。其次,有的公示语英译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也传递了文化内涵,但不具有公示语应有的简洁性和直接性。如公交车的公示语“老、弱、病、残、孕专座”,原译“Reserved Seat for Elderly, Weak, Sick, Disabled and Pregnant”。交通提示语“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原译“Wait for three minutes rather than rush for one second”。两个译文都没有语用和语义错误,但在目标语境中,显得句子冗长,提示作用不足,现统一译为“Courtesy Seats”和“Better late than never”。公示语的英译行为不仅关乎译者的业务水平,更关乎城市的美好形象,更需要优秀的译文。

三、 三维转换方法下合肥公示语的英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持一种生态平衡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策略与技巧,是翻译的“平衡术”[12]。衡量译文的标准是看译文所体现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意义是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传播文化的作用。交际需要依赖语言进行,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的时候,需要进行这三个维度的转换。这种三维转换翻译法对合肥公示语英译行为起一定指导作用,提醒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优秀的译文。

1.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根据胡庚申教授的三维转换法,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语言表层进行的翻译行为。英译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受众是广大外国友人,在进行文本转换时首先考虑的是词义要表达正确,没有歧义。合肥由于城市规模、发展速度、人员素质等局限,加之相关部门审核不严、重视程度不高、译者责任心不够等因素,造成公示语英译存在译名不一、语法错误、措辞不当等现象。如“游客止步”的英译在各大景点名称不一,如合肥博物馆译为“Stop!”,天鹅湖景区译为“Passages, Stop Here!”,合肥动物园译为“Tourists Stop the Steps”。除此之外,笔者还见过“No Visitors”“No Admittance”等,都不符合英语国家人们的表达习惯。“游客止步”意味着“闲人免进,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现统一译为“Staff Only”。此外,多种翻译版本也给人留下不良的城市印象。近年来,此类现象得以大幅度好转,新建的商场、景区、餐饮服务场所等大多采用干净利落的英译方式,让人印象深刻,体现了城市的美好形象。“安徽名人馆”原译是“Anhui Museum of Historical Figures”,该译文的英译意思是“安徽历史人物博物馆”,与“名人馆”不符。可以直接借用英语的表达习惯“Anhui Hall of Fame”。类似的公示语还有“请勿疲劳驾驶”,原译是“Don’t Drive If Tired”,此译文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也很难被外籍人士接受,英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译文是“Have A Rest / Stay Alive”。

2.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8]7。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反之,不同的语言也引起不同文化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思维习惯的不同,中西方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有一定的差异。文化的差异需要译者不仅要了解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更要对外来语的文化内涵通晓熟识,才能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如:合肥徽园一处公示语“讲究卫生,做文明游客”,原译是“Keep the park clean and be a civilized tourist”,译文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冗长累赘,丧失了公示语应该有的简洁性。原语要求游客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保持场地干净卫生,可改译为“No Littering/Keep the Park Clean”。在景区或一些休闲场所,保护花草之类的公示语随处可见,如“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不要‘吻’我,我怕羞”“请爱护草坪/花草”,译文为“The grass is smiling, please make a detour”“Don’t kiss me”“Please protect the grass/flowers”。这种直译没有深入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令人费解。相较于中国,很多西方国家有专门的草坪供游人使用。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源语体现的文化特征直接迁移到目标语中,忽略了目标语的文化内涵,正确的译文应是“Keep Off the Grass”。虽然汉语中有“请”的字眼,但并非是请求的意思,而是提醒外籍游人遵守此项规定,译文中的“please”不需要翻译。另外在合肥的众多大型商场中,都有供残疾人使用的独立卫生间,公示语是“残疾人专用”,英译是“For Handicapped(Only)”。根据剑桥词典的解释,“handicapped”指“not able to use part of your body or your mind because it has been damaged or does not work normally”,使用该词语有冒犯之意,让人心生不满。在西方国家,对残疾人多用“disabled”。现此公示语多以图片形式出现,更加形象。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不能只停留在语言表层,更要把握目标语的文化实质,确保译文的精确。

3.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较于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侧重点放在语言的交际层面,关注的是原文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到体现[8]9。如“合肥汽车客运总站”的译文用汉语拼音“He Fei Qi Che Ke Yun Zong Zhan Huan Ying Nin”,这种译文对外籍人士而言形同虚设,对国人又是画蛇添足,完全丧失了公示语的交际目的,应改译为“Welcome to Hefei Bus Station”。公示语的一部分是与饭店、宾馆和休闲场所相关的,此类译文主要作用是有宣传效果,吸引受众注意力,激发其消费行为。笔者发现,在合肥众多宾馆、酒店及休闲场所的英译中,绝大多数都是直接音译或为了保留汉语的韵味而选择部分意译,没有考虑受众的思维习惯。如:位于天鹅湖万达广场的一家自助烤肉店,店名为“非烤勿扰”,国人一看就知道是模仿电视上一档很火的相亲栏目而起的,名字简洁有趣。其译文是“Fu Kao Wu Rao”,这个译文对外籍人士而言是雾里看花,不知道该店经营什么。政务区万象城内一家餐馆,店名为“江南小镇”,是经营无锡小笼包的店铺。译文为“Dim Sum Garden”。“dim sum”是“点心,茶点”,和所指的小笼包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小镇”对应“garden”也欠妥。蜀山区一家名为“聚鑫阁”的店铺,英译是“JU XIN GE”,译文无论对外籍人士还是对国人而言都一头雾水,除了店名外没有任何补充信息,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经开区一商铺名为“舞指仙境”,英译“Dance Figures”,字面看上去是和手指活动有关的店铺,但实际经营什么不得而知。其实“聚鑫阁”和“舞指仙境”都是足疗馆。由于译文信息量不足,没有体现商铺名的深层含义,达不到交际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音译+意译”的方法,或者加补充说明让受众一目了然,做到交际顺畅。还有一部分公示语与路牌名、站台名和街区名相关,此类英译基本都是音译,无法为外籍人士提供指路作用。因此,公示语英译不仅要考虑简洁性,也要充分考虑其规约性,力求摆脱源语语言形式的束缚,以受众为外籍人士为出发点,对源语进行适当的改写、重组和调整,力求实现公示语的交际意图。

除此之外,使用语气词也是交际行为的方式之一。语气的强弱直接影响译文的适应性选择,让受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其传递的意义。如“禁止翻越护栏”“请自觉排队”。前者语气明显比后者严肃很多,起到限制警告的作用。后者相对客气礼貌,起提示作用。分别译为“No Crossing”“Please Wait in Line”。因此,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不仅要考虑交际意图的实现,也要考虑交际语气的得体。

四、 结 语

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法为翻译方法带来全新视角,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3个方面阐释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使译文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做到“汰弱留强”,对公示语英译行为起到行之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合肥公示语英译行为的梳理和分析,认为三维转换法对减少公示语误译、提升城市美好形象、提高译者业务水平大有裨益。此外,启示我们对外文化传播需要挑选契合多重文化语境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使其融入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实现成功译介[13]。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携手共进,使合肥公示语的英译行为更加规范、形象和国际化。

猜你喜欢

英译合肥适应性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