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策略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22王迎亚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缺血性整体

王迎亚

(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研究显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率在眩晕中最高,多发于老年人,且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后循环缺血是由栓塞、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小动脉病变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呕吐等,且易引发不良事件[2]。因此,临床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各39例。常规护理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1~76岁,平均(63.74±5.96)岁;病程3 h~5 d,平均(2.46±1.07)d;小学19例,初中11例,高中及以上9例。整体护理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3~78岁,平均(65.71±6.12)岁;病程5 h~5 d,平均(2.51±0.98)d;小学20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6例。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MRI检查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无交流障碍。(2)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③患者不配合研究;④认知、书写能力障碍。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

1.3.2整体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按照护理程序框架(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护理。(1)评估:组建整体护理干预小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并给予患者干净、舒适的病房,待患者及家属安定后,详细交流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情、病史、家庭等,归纳分析,评估患者病情。(2)诊断、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有潜在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整体护理干预计划。(3)实施。①知识教育: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其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作用、预后、成功案例等,促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如需卧床休养、保持心情平稳、舒畅等。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认真聆听患者的想法,对于放弃治疗者,应全方位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并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争取信赖,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自信心;出院时告知家属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关怀,以提高院后治疗依从性;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预后。③饮食指导:告知家属患者应进食清淡、新鲜、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严格控制患者盐、水摄入量,以减轻患者内耳迷路的水肿、压力等症状。④运动指导:适度进行慢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嘱咐患者运动锻炼时应注意血压变化,应在维持正常血压范围内适当运动,劳逸结合。⑤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米”字运动及眩晕康复操,左右前后旋转颈部,每次5~10 min,每天3~5次;教会患者自我按摩颈部,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摩风池穴,1~2 min,用双手拇指拿捏颈椎两边,2~3 min;按压太阳穴、百会穴等穴位。(4)评价: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指导其自主填写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统计结果,分析总结原因,并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不良行为,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1)干预前后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2)治疗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估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满分8分,分数越高,治疗依从性越高。(3)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误吸等。(4)护理满意度:采用NSNS量表评估,总分95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干预前,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眩晕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眩晕发生频率均低于干预前,持续时间均短于干预前,且整体护理组眩晕发生频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持续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干预前后眩晕发生频率、 持续时间比较

2.2 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干预后,整体护理组NSNS评分[(87.42±3.39)分]较常规护理组[(79.05±4.16)分]高(P<0.05)。干预前,两组MMAS-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MMAS-8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整体护理组MMAS-8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干预前后MMAS-8 评分比较分)

2.3 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诱发因素较多,如后循环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等,且发病急,会出现突然发作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依从性高的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恢复[3]。

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组干预后眩晕发生频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持续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说明将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能降低眩晕发生频率,缩短眩晕持续时间。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对患者实施颈部按摩、穴位按压、运动指导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其颈部、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眩晕症状,从而能减少眩晕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受到经济、家庭、性格、认知等因素影响,常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用药等治疗依从性下降。有研究报道,眩晕症患者情绪不稳定会加重病情或导致眩晕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降低其生活质量[4]。本研究发现,干预后,整体护理组MMAS-8评分、NSNS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根据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如与患者、家属交流,取得其信赖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运功及饮食指导等,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6]。其中通过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作用、成功案例等,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自信心,缓解不良情绪及心理,从而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未增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缺血性整体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