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0-12-22张明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常规

张明

(宁陵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河南 商丘 4767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疾病病死率已逐渐下降,经过有效治疗后部分患者会遗留肢体障碍,出现偏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对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成为护理人员除疾病抢救和治疗配合之外的重要任务。常规护理模式多滞留于经验护理层次,护理措施较为笼统,缺乏个性化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认知力,对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将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25例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女12例,男13例;年龄50~77例,平均(69.04±3.54)岁;病程30~79 d,平均(54.93±4.43)d。早期康复护理组:女11例,男14例;年龄49~76岁,平均(68.47±3.62)岁;病程30~78 d,平均(55.14±4.57)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有关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检查显示为一侧偏瘫,首次发病。(2)排除标准:①存在脑卒中其他后遗症者;②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血液凝固功能障碍;④存在针灸禁忌证者。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即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及作息习惯,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1.3.2早期康复护理组 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心理护理、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1)早期生活能力指导,包括日常洗漱、头发护理、穿脱衣物、指甲修剪及洗澡等,循序渐进增加精细度,使患者逐步完成日常自理。耐心为患者演示每个动作,详细告知步骤,指导患者独立完成。耐心鼓励患者训练,每次持续15 min,每日3次,逐渐恢复遗失的功能。(2)心理护理:①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指导患者通过听歌、聊天、看电视等方式放松心情,消除抑郁、焦虑心理,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②与患者沟通时做到语气温和平缓,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鼓励患者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具体如下。①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下肢保持自然屈伸,将其移动至床边,躯干向患侧旋转,根据患者控制能力选择健侧手握物体进行摆动,提高坐姿平衡度。②主动功能训练,即根据患者下肢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站立、步行或楼梯训练。采用床旁演示或视频播放等形式指导患者摆正肢体体位,使患者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辅助患者站立,下肢屈髋屈膝,对迈步动作进行分解。借助扶手及拐杖等缓慢行走,待患者掌握训练要领后在家人陪同下进行上下楼梯训练。③被动活动训练: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训练15 min左右为宜,包括踝关节背屈、肩外展外旋、膝关节伸屈等,活动幅度由小及大,活动关节由大及小,遵循渐进、平稳的原则,每日2次。④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起坐立的平衡训练。(4)加强体位管理:①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患者的不正确体位,避免引起关节畸形、痉挛;②在患者训练后可为患者提供肢体按摩护理,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动作缓慢、平稳轻柔,每次约15 min,每日3次。(5)营养饮食指导,嘱患者注意补充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4 观察指标

1.4.1认知功能 干预1个月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评定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on assessment,LOTCA)[3]进行评分,包括注意力及专注力(4分)、思维操作(31分)、视运动组织时间(28分)、动作运用(12分)、空间知觉(12分)、视知觉(12分)及定向(1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2运动功能 干预1个月后采用运动功能(Brunnstrom)[4]评分表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上肢、下肢及手的功能,各项按1~6分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协调活动能力越强。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组LOTCA各项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LOTCA评分比较分)

2.2 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组手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 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的下降,肢体长期处于制动状态,患者逐渐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诱发肌肉痉挛,严重时可出现神经中枢不可逆性病变。常规护理措施缺乏个性化特点,方法较为笼统且预后不良。有研究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神经功能的康复速度,利于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重建及认知功能的改善[5]。

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情感障碍和肢体功能受损易出现不良情绪,早期重视心理方面的护理对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6]。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为患者制定有效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计划,主要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康复3个方面给予早期护理,改善患者肢体偏瘫程度,提高患者早期认知能力,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促进肢体活动力恢复[7-8]。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组认知功能及活动能力均较常规护理组高。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认知能力及运动能力。早期康复护理主张锻炼患者坐位、坐起、步行、上下楼梯等日常基本生活能力,训练过后给予患者辅助性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肌肉群有效放松。该护理强调家属的参与度,患者在家属帮助及督促下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康复依从性提高,告知家属良好社会与家庭因素对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及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9]。通过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发挥身体的潜在能力,促使患者对各个方面进行积极锻炼,保持康复治疗的持续性,提高患者及家属康复治疗意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0]。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常规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