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流动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究
——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

2020-12-22李华一,陶重犇,徐树鹏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产学研科技成果

书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

作者:陈强、鲍悦华、常旭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040-2

出版时间:2017 年10 月

定价:79 元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其科技成果质量与转化效率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新兴企业的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借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资源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创新性,因此,基于知识流动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意义重大。陈强等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年出版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一书是一部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进行详细阐述的概论式书籍,笔者基于该书涉及到的理论观点与知识流动原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0132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9KJB110021)和苏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SR201922)的支持下,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共七章,全书围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与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高校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和主要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特点等多个角度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理论概述与实践创造展开全面介绍,旨在通过对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方式的比较深化我国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进一步探索性研究。该书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述,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发展应用。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指的是社会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集合到一起,以共享各自的技术、资源和人才等优势作为合作基础,取长补短、友好合作,共同完成技术研发、科学创新等发展工作,其实质是将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个组成都具有重要职能,且相互之间能够协调互补、分工合作,共同助力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

1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实问题

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的许多政策目前尚未健全,如涉及税收、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有关内容仍缺少较为完善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保护。虽然政府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部分文件进行引导,但各级部门在人事、考核和税收等方面无法做出准确的指导,缺乏有效的合作环境,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此外,尽管部分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较为成熟,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但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还需结合自身国情缓慢而稳健地前进。

2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途径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完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有利于保障各方利益、规范各方行为,并激励各方全心全意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对国家而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宏观政策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突出政府部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宏观调控和科学引导;对地方而言,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细则,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管理作用。

其次,充分调动各方的能动性、积极性与资源可用性,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使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职能与作用得到有效融合。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企业要给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具体项目、项目标准和一定的科研发展市场,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则紧跟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提供合理有效的技术创新成果。

最后,为促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专业化的优质人才团队极为关键。一方面,通过国内外专业研修、科研机构实现或企业实训等方式培养专业优质人才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科研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管理机制,凝聚团结奋进、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新常态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在知识流动的基础上全面促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极大帮助。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产学研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逆行者的武汉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