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综述

2020-12-22任嵘嵘王睿涵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者文献研究

任嵘嵘,王睿涵,刘 萱

(1.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2.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12)

2006 年1 月9 日,国家前任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2020 年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是国家未来15 年的科技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已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1]。大学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而高校科研人员作为大学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基础学科发展的相对完善,科研人员如果继续在科学研究上使用“单兵作战”或“小作坊”模式,将很难实现重大突破[3],科学研究团队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早在1992 年,有学者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团队以及医学领域研究团队的观察中发现,跨学科研究是最为进步的研究方式[4]。2011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也敦促科学家们以不同的学科的视角重新思考他们所寻求理解的现象[5]。所以,科研团队的跨边界化发展也是团队创新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科学研究团队化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让科研创新产生无限可能,因此,对高校科研团队的深入研究已然成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当务之急。

我国关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从出现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学者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来看,有科研团队、高校创新团队、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和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等等,尽管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对象在内涵上有细微的区别,但实质上都属于高校科研团队[6],学者分别对这些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由于研究对象过于分门别类,研究内容涉及得也十分广泛,例如团队成员行为、团队绩效等,研究范围逐渐也从团队本身逐渐扩向组织、区域和国家环境等更大的环境层次,但相对于发展时间以及企业团队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是少之又少。研究广泛但成果不足,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由此也引发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学者对于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进行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日后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科研团队展开综述,文献研究作为推动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环节[7],本文决定以高校科研团队为主题展开文献研究,最终筛选出341 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缺口,并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为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后续研究指出方向。

1 文献检索与数据分析

1.1 文献选择

本文选取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为了简明扼要地了解高校科研团队的国内研究现状并且保障综述基于的论文的质量,本文仅选取核心及以上期刊为文献来源展开综述。由于国内学者对高校科研团队叫法各不相同,但实质上“高校创新团队”“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都是指高校科研团队,因此本文选择以主题进行检索。以“科研团队”以及“高校”为主题,并设置和CSSCI 为条件限制进行检索,截至2018 年12 月,共得到379 条检索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阅读,排除与高校科研团队不相关的文献,最终选取341 篇期刊文献为基础进行综述。

1.2 数据分析

本文将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系统性分析的方法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本文就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相关研究的总体趋势、所选文献的期刊分布和重要文献三方面开展描述性分析。随后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研究主题、学者已取得的进展和主要理论贡献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性分析。

2 描述性结果分析

2.1 总体趋势分析

本文以“科研团队”以及“高校”为主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进行检索,截至到2018年,共检索到379 条结果。从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出,2003 年以后,学者对于科研团队的研究出现了更加明确的范围—高校。从文献数量分布来看,2008 年,高校科研团队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期间共发表文献26 篇(占总量的6.8%)。2014 年,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热度再次回暖。但2015 年之后,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又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研究趋势见图1。

图1 2001—2018 年间“高校科研团队”国内研究趋势

2.2 文献期刊分布

由于本文选取的期刊杂志分布较广,共有77 本期刊,因此本文按照包含范围较广的RCCSE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对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发表较多的20 种期刊进行了统计,期刊类别分为A+、A、A-3 个类别。从文献的杂志分布可以看出,高校科研团队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管理学领域、教育学领域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其中,管理学领域最多,其次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教育学领域分布相对较少。高校科研团队相关研究在《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科研管理》这4 本创新领域期刊上,发文数量较多,占总文献数的35.3%。并且从高校科研团队相关文献的发表期刊级别来看,A+级的期刊发布文献数量较少。本文所选的341 篇文献发表的主要期刊见表1。

表1 341 篇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

表1(续)

2.3 重要文献分析

表2 中列出了本文所选取的341 篇文章中引用率最高的20 篇文献。可以看出,引用频率较高的文献大多数都发布在2010 年之前,仅有6 篇文献发布在2010 年之后,不剔除重复主题,这6 篇文献中,研究主题涉及团队领导的文献为3 篇,与团队绩效、创造力相关的文献为4 篇,与团队知识相关的文献有1 篇。从文章中引用率最高的20 篇文献的整体来看,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形成、内涵、概念相关的研究文献引用率最高,其次是对团队绩效相关研究的文献引用率最高。可以看出,除了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形成以及管理这类基础条件之外,学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如何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这也是高校科研团队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

表2 引用次数最高的20 篇文献

3 系统性分析

3.1 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发展阶段

本文按照研究主题的时间分布将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分为4 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2006 年)的研究内容是高校科研团队理论方面的初探。这一阶段与高校科研团队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在于科研团队的作用、建设、管理以及团队运作等方面,本阶段共筛选出32 篇文献。表3 列举了2002 年到2006 年之间,引用频率最高的文献。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校科研团队的实践是先于理论的,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了高校科研团队,但此时我国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多数学者除了对科研小组、科研群体以及高校科研团队进行了区分之外,还基于部分已经出现的高校科研团队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下一步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部分学者强调了外部环境对高校科研团队形成的重要性。少数研究开始尝试在理论上探究团队领导行为对团队的作用以及影响。由于尚在理论形成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缺乏实证研究,并且存在多数学者的研究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现象。

表3 2002—2006 年间引用频率最高的文献

第二阶段(2007—2011 年)是高校科研团队理论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学者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有关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数量最多,在2007 年到2011年期间共筛选出131 篇文献,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文献有40 篇,占此阶段文献总数的31%。其次是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关于此类研究主题的文献有30 篇,占此阶段文献总数的23%。高校科研团队与其他企业性质的团队不同,知识是高校科研团队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学者对于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为重视,这也是为了区别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同时强调1+1>2 的效果。并且,多数学者在研究内容上对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还有少数学者开始对于团队绩效展开了相关研究(占比8%),例如,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团队绩效评估、考核与指标构建。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还有少部分学者对团队成员内部行为、特征、团队知识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实证研究。

第三阶段(2012—2016 年)是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深入期,这一阶段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实证研究明显增多,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团队绩效、创造力等方面展开。在2012—2016 年期间共筛选出137 篇文献,其中与高校科研团队绩效与创造力方面相关的文献有41 篇,占此阶段文献总数的30%。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目的并不是为了建设团队,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才是开展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根本目的。因此,有关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趋势明显下降,并且已经不再满足于建设一般性的高校科研团队,而出现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除了更加强调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的目的,甚至还有别与一般的科研团队,认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更加贴合社会需求与国家需求。除此之外,与上一阶段相同,这一阶段学者依然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为重视,文献占比23%(不排除与其他方面研究的重复文献)。还有少数学者不仅仅拘泥于科研团队本身,提出了协同创新,认为应该联合团队外的力量,如政府、企业等,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够产生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7—至今)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理论建设已经基本成熟,这一阶段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理论研究开始衰落,大多数学者依据现有理论对高校科研团队展开了实证研究。依然是以高校科研团队绩效与创造力为核心,一方面致力于团队绩效与创造力前置因素的研究,另一方面开始关注外部环境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与创造力的作用。

3.2 主要学者和研究主题

从341 篇文献研究主题分布看,除3 篇综述性文献之外,其余338 篇文献的研究内容涉及较广,为了能够清晰地了解热门的研究主题并归纳研究前沿,对文献涉及的研究内容进行划分与归类就十分关键。根据所选的341 篇文献,本文将国内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分为九类,如下表4 所示,包括高校科研团队生成、构建、形成及管理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绩效、产出以及评价的研究,高校科研团队领导以及成员内部行为的研究,包括团队合作、信任、冲突、沟通和凝聚力等方面的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等与知识方面相关的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内涵、结构、特征和概念的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演化、成长、发展和运行的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激励的研究,高校科研团队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及其他类型的研究。

表4 主要研究主题与主要学者

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主要研究主题的整理,本文认为各个主题的关系如下图2 所示,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特征内涵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团队成员行为、团队知识、团队激励、团队人才培养则都与团队建设管理密不可分,而针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则是为了高校科研团队能够产生更高的绩效而做准备。并且这些研究主题恰好也是高校科研团队成长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2 主要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3.3 主要理论贡献

根据本文对高校科研团队研究阶段与主要研究主题的梳理,本文将对多数学者关注的3 个主题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3.3.1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已有研究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较为重视:一是高校科研团队的构成要素。二是高校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认清构成要素是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基础,了解本质特征是进行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的前提。

多数学者对高校科研团队构成要素中的团队目标、团队成员与资源达成了共识[8-14],但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中提出,团队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重要性[15-33],本文对97篇高校科研管理和建设的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高校科研团队构成的核心要素以及重要因素,具体内容如图3 所示。

二是高校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科研团队本质特征进行了剖析,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本质特征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认为多数学者在以下4 个方面达成共识:(1)高校科研团队带头人地位关键,需要具有战略思维、前瞻性眼光、管理能力以及高水平的学术影响力。(2)高校科研团队的人员构成需要有不同学科的人才,并且年龄结构等特点要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3)高校科研团队以产出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团队目标。(4)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3.3.2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研究

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已有研究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较为重视:一是从理论方面提出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二是从实证方面展开的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前置因素研究。还有少数学者对团队绩效、创造力评价等方面较为关心。学者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绩效提出的影响因素较多[34-46],对团队成员的行为模式、外部管理制度、团队领导风格、团队资源、团队氛围、成员感知、团队激励和团队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理论构想,认为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高校科研团队的成果产出。在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前置因素的实证探究中,本文从内部、外部两个层面归纳了结构化分析结果,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实证研究中的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前置要素[47-75]

3.3.3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研究

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方面的研究主要与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相关。由于高校科研团队是知识密集型组织,为了达到1+1>2 的效果,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少数学者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能力与传承路径进行了探索,部分学者对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转移的意愿展开研究,多数学者则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出了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因素如表6 所示。

表6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76-91]

表6(续)

4 研究结论及展望

经过对高校科研团队相关研究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数量、研究主题以及总体3 个方面进行简要评述:

第一,从研究数量来看,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相关文章在《管理世界》《管理评论》等RCCSE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上的A+类重要学术刊物上的发布数量较少,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

第二,从研究主题来看,我国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我国大多数研究拘泥于高校科研团队两端的研究,一端是敦促高校科研团队的形成与建设研究,另一端是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研究,但研究的深度不足,依然缺乏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的前置因素研究,例如知识共享意愿、领导前瞻性、团队认同、成员感知等等。第二,研究的范围相对狭隘,更多局限于团队内部,例如在团队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多数学者提出高校科研团队不仅需要内部管理,还需要外部环境的积极配合。但从国内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研究明显欠缺对外部环境与高校科研团队关系的深入研究。在科研成果产出的相关研究中,高校科研团队与外部环境协同的研究数量也较少。

第三,从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在内容上,另一方面是在研究对象上。在内容上,学者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后期发展的研究不足。第一,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出现断层现象,多数学者将科研团队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作为团队的最终成果,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即成果转化也应该属于团队后续发展,但缺少研究。第二,根据团队生命周期理论,多数团队在持续发展后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的状况,但国内多数研究仅局限于团队的前期发展,对于团队后期发展的研究较少。原因可能是因为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据此本文分析,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内容的发展阶段恰好符合团队生命周期理论,第一研究阶段(2002—2006 年)可以归结于高校科研团队的酝酿期,第二研究阶段(2007—2011年)可以归结于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期,第三研究阶段(2012—2016)可归结于高校科研团队的成长期,第四阶段(2016—2020 年)本文推测为高校科研团队的继存期,第五阶段则为高校科研团队的衰退期。在研究对象上,多数研究以发展较好的科研团队为案例的研究较多,但由于团队的发展是复杂、不可预测的,有的团队向前走一步,但向后退两步,而且也不是所有团队在每个阶段花费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因此那些发展状况不佳的团队也值得借鉴,在未来的研究可以对处在同一地区同一环境但发展状况不理想的团队展开研究,借鉴经验。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还具有偏向性,对高校的使命认知不清。多数学者达成共识,认为团队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需要优秀的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但是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往往具有年纪偏大的局限性。因此,高校科研团队间的知识传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团队生命有着重要影响。而一些学者认为,在高校科研团队中不应该存在研究生等学习时间较短,无法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的成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学生的教课任务会严重影响学者的科研热情和效率。高校与科研院所本身就有着不同的使命,也就是人才的培养,并且高校对于学生培养的这一使命无法放弃,同时只有不断地培养和激励人才,持续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高校科研团队才会避免走向衰退的境地。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应该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使命内涵再对科研团队展开后续研究。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由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以致于现有的国内研究主要还是立足于传统企业团队理论在高校环境下的探索和检验。因此,在研究设计和理论创新方面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仍有很大改进空间,要明晰高校情境下的特殊性,与传统企业研究区别开来,去识别高校科研团队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和边界变化。

猜你喜欢

学者文献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