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上海为例

2020-12-22邵兴东余志鹏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职务

邵兴东,余志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499)

1 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专利也决定着一国创新水平的发展高度,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1]。我国专利长期存在转化率较低,大部分专利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专利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此,对某一国家或区域专利产出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专利是促进上海市技术创新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上海市是我国创新最为活跃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市专利总量和经济总量长期处于我国第一梯队,但目前上海经济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困境,2018 年1—8 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9.6%)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7%)17.9 个百分点。面对这样的经济困境,我们不禁要问,促进上海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同类型的专利上海市GDP 增长的影响是否显著?上海的不同类型产业经济增长主要受哪些类型的影响?

2 文献回顾

最早开始研究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国外学者。Gould 通过数据分析认为,专利对经济增长具有内生影响,经济快速发展与专利关系密切[2]。Grosby[3]主要通过对澳大利亚1901—1978 年专利申请量的数据,分析澳大利亚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的专利申请量是否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关性,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对澳大利亚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影响显著。Kim 等[4]研究了韩国经济增长与专利的数据,实证分析认为,实用新型专利对于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具有提高绩效的促进作用,对于韩国GDP 增长影响显著。Hu 等[5]通过研究72 个国家54 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专利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在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行业,较多的专利拥有量与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关系密切。Hsu 等[6]分析了11个国家经济与专利的相关数据,研究结论认为专利授权与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Christodoulou 等[7]分析了中国1191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量越多,企业财务绩效增长也越快,对中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效应。

中国专利数量井喷式增长带来的经济持续发展现象,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张英[8]运用回归分析法对中国1991—2010 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发明专利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陈永清等[9]认为广西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同类型的专利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曾鹏等[10]利用了中国各省份2000—2013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随着专利数量的增加,GDP 也会随之增加,但专利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张优智[11]研究认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朱芳芳[12]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广东省1985—2014 年的数据,发现3 种不同类型专利中,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潘红玉等[13]研究了中国1996—2015 年31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1~3 年的滞后期,且专利对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影响。姬鹏程等[14]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知识产权会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对外出口,间接推动GDP 增加。温军等[15]认为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主流指标,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扩散,对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操龙升等[16]从专利保护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1987—2013 年相关统计数据,得出了专利制度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绩效,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李晓燕[17]构建了专利绩效评价系统和模型,实证研究认为专利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需要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授权质量的问题。

西方国家国情与我国差别很大,因此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国内多数文献主要探讨省份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少有学者从不同专利类型对不同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大小展开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上海不同类型专利对不同产业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 研究设计

3.1 生产函数模型

已知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Lβ,其中Y为社会总产品产量,A为常数项,L表示社会劳动总量,K为社会资本总量。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18]。索洛进一步用专利来表示核心的技术进步,概括为经济增长的其它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在原有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进专利P来测算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小。公式转化为:

两边求对数得:

α、β、γ分别代表劳动力、资本和专利的产出弹性系数。

3.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9—2018 年专利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与上海市专利统计年鉴。具体的变量说明如下:

(1)GDP(Y)。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Y)来代表社会总产品产量,表示经济增长。

(2)专利授权量(P)。采用专利授权量而非申请量,主要因为专利授权数量能真正反映地区的创新能力。从专利类型的角度来划分,专利授权(P)可以划分为发明专利(x1)、实用新型专利(x2)、外观设计专利(x3)。从发明人种类来分,专利可以分为职务发明(m)和非职务发明(n)。其中职务类发明又可以分为大专院校(n1)、科研单位(n2)、工矿企业(n3)、机关团体(n4)。单位为件[19]。

(3)劳动力投入(L)。由于我国官方没有对其进行统计,所以本文用上海市各行业从业人员数来代替。单位为万人。

(4)资本投入(K)。我国目前没有对资本总量进行官方统计,本文用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单位为亿元。

本文的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总结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表

4 实证研究

4.1 GDP 与K、L、P 关系分析

将上海市1989—2018 年劳动力、资本和专利授权量各因素带入(2)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回归分析

由上表可以得到:

lnY=-1.386+0.581LnK+0.392LnL+0.327LnP

从显著性来看,K、L、P三者sig<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劳动力、资本、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影响都显著。但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小于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影响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其回归系数分别达到了0.581 和0.392,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授权每增长1%,会给经济带来0.327%的增长,接近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2 GDP 与专利授权关系分析

上海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授权数量不断上升,也促进了上海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如图1 所示,专利授权量与GDP可能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不能直接推出专利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因为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因此本文将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图1 GDP 与专利授权散点图

对上海市1989—2018 年GDP(因变量)、专利授权量(自变量)、从业人员(控制变量)和固定资产投入(控制变量)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分析

表3(续)

由表3 可得,专利授权sig=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了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后,专利授权的回归系数有所降低,为0.174。说明与资本和劳动力相比,专利授权虽促进了上海市经济增长,但存在专利转化率低,大部分专利未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4.3 GDP 与不同类型专利关系分析

由上可知,专利授权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专利有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 种类型。因此本文继续在控制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将3 种类型专利授权量作为自变量,研究对GDP 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分析

由表4 可得,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sig<0.05,具有显著性。而外观设计专利sig>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387 和0.144。其中发明专利每增加1%,,会推动经济增长0.387%。说明上海专利质量较高,专利技术水平较高。

4.4 GDP 与职务类及非职务类专利关系分析

我国专利也可从发明人种类上进行划分,将专利分为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两大类。因此,本文继续控制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授权量作为自变量,分析对GDP 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回归分析

由表5 可得,职务专利sig=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职务专利每增加1 个百分点,会促进经济增长0.175 个百分点。但非职务专利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5 GDP 与不同职务发明人专利的关系分析

职务发明按照申请单位可以细分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国内区分职务发明4 种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目前还鲜见研究报道。所以,本文将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作为控制变量,以4 种不同职务发明人专利为自变量,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6 为回归分析结果。

表6 回归分析

由表6 可得,机关团体和大专院校sig 均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sig=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分别为3.476 和0.151.说明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一起有力的促进了上海经济增长,尤其是科研机构专利每增加1%,会促进经济增长3.476%。表明上海科研机构专利创造和产业化水平较高,和工矿企业,有效的实现了“研”“产”结合。

4.6 不同产业经济与不同类型专利关系分析

经济按不同产业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以第一、二、三产业GDP 为因变量,继续控制各产业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因素,研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对各产业GDP 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专利对各产业GDP影响的差异。回归分析结果分别见表7、表8、表9。

表7 回归分析

表8 回归分析

表9 回归分析

由表7、表8、表9 可得,不同类型专利对不同产业GDP 存在差异。

(1)外观设计专利对第一产业GDP 增长有促进作用,回归系数为0.003。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无统计学意义,对第一产业GDP 无明显促进作用。

(2)第二产业GDP 受发明专利影响明显,发明专利每增加1%,第二产业GDP 就增加0.220%。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上海经济增长无明显作用。

(3)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对上海市第三产业GDP 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084 和0.346。其中发明专利对第三产业GDP 影响明显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无明显作用。

5 结论与分析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专利授权对上海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大于专利投入的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积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上海市2004 年就颁布了第一部《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在全国各省市属于首次。专利为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上海市目前仍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相比,可能还存在专利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专利转移与转化率仍然不足,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2)3 种不同类型的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外观设计专利关系微弱,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且大于实用新型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从专利类型来看,外观设计专利科技含量最低,也易被模仿,因此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20];而科技含量最高,原创性最强的发明专利,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扩散与升级,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实用新型专利虽然科技含量低,但实用性强,可以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其次,从专利授权结构来看,改革开放30 多年间,上海市专利授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从1989 年的11.39%上升到2018 年的23.07%,说明上海市专利质量在不断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所占比例虽然从1989 年的79.83%下滑到2018 年的60.77%,但仍然是上海市专利的主体,依靠着庞大的数量优势和规模效益,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依然有促进作用;外观设计专利由最初的不足10%,不断上升,于2003 年达到顶峰71%,而后不断下降至2018 年的16.81%,由于其技术含量最低,占比最小,决定了其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最后,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改革开放早期,由于“底子薄”,上海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模仿和改进先进的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财富积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对于研究与实验发展(R&D)方面的投入支出不断增加,为原创性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和财政基础,使发明专利成为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职务专利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非职务专利影响上海经济增长有限。第一,非职务专利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从最初1989 年与职务专利并驾齐驱的51.4%,下滑到2018 年的4.6%,变成了职务专利一家独大的局面。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市企业逐渐成为创新主体,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此外科研院所和大学高校都加大了对专利发明的投入,专利产出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增加了职务专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由于非职务专利在信息交流、市场前景预测、专利推广、专利转化、专利维持等方面,与职务专利相比都处于劣势。政府对于其投入也持续降低,造就了政府每年的科研投入主要投向职务类发明专利,因此职务类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进一步加深。

(4)在职务类发明专利中,大专院校和机关团体对经济增长无明显影响,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对经济影响比较明显,其中科研机构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工矿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优势明显,占比达到88.84%,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为上海市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虽然科研机构所占比例较低,但由于上海市政府R&D 投入逐年增加,为科研机构进行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支持,使科研院所的专利转化率大大提高;科研院所作为研究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上海市也培养了一批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大大促进了科研院所的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科研院所专利创造与企业专利商业化的无缝对接。第三,机关团体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有限,可能与其在职务类专利占比最低(2018 年占比不到1%)有关。此外,机关团体特殊的体制原因也决定了其不追求经济指标,对职务发明重视程度有限。第四,大专院所专利数量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对上海经济增长促进不明显,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因为多数高校专利以基本专利为主,不能直接通过技术转化变为产品和服务,高校自身也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无法将专利商业化,专利市场化。对于企业而言,引入技术进行直接消化吸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要求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所以技术水平低的企业从高校引进专利的热情不是很高。二是因为高校多以单项专利为主,获得专利授权后,无法通过专利组合对专利形成全方位的保护,在市场上易遭到侵权,所以单项专利无法吸引企业引进的兴趣。

(5)不同类型专利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首先,外观设计专利对第一产业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可能与其专利转化与专利应用难度相对最小所致。其次,发明专利对上海市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外观设计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作用不明显。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上海市不断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上海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一方面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行业,另外一方面,上海市推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污染的制造型企业及时被淘汰。而我国发明专利大多应用于工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了发明专利的质量,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由于科技含量低,审核周期短,再加上政府积极推行的专利资助政策,在第二产业中,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可能存在“专利泡沫”现象,政府按专利数量为量化指标的资助政策,已经异化为企业“跑马圈地”的“套钱”游戏。大量“垃圾”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对第二产业经济影响有限也不足为怪。最后,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金融、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随着上海步入后工业化时代,这些行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逐年增多,对上海市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实用新型专利由于其实用性强,广泛适用于第三产业,依靠其庞大的数量优势,也会对第三产业GDP 产生促进作用;外观设计专利由于科技含量最低,即使申请了专利保护,也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甚至侵权。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技含量低,易被模仿的外观设计专利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微乎其微。

6 对策与建议

(1)改进专利资助政策。为了鼓励企业加大对专利研发的投入,输出更多的专利产出,上海市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专利资助政策,而根据我们的分析,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存在“专利泡沫”现象,因此政府可以改进现行专利资助政策,降低对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资助,提高对发明专利的资助额度,拉大发明专利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资助费的差距,利用资助政策的诱导作用来提高发明专利比例,优化专利类型结构。

(2)提升专利创造能力。对上海市专利授权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专利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效应,但在加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控制变量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降低,说明上海市存在专利质量不高的问题。科技含量最高,技术创造性最强的发明专利虽然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在上海市专利授权专利占比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上海市需要继续扩大研发投入,加大对发明专利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上海市专利发明创造者的发明热情,增加上海市的专利输出;此外上海市政府可以引导更多的资源进入专利分类比较密集的行业,如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符合上海市战略规划和需求的高新技术行业,提高企业的专利技术含量,提升上海市整体专利质量。

(3)鼓励和促进专利转化运用。1)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有利于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第一,企业应积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了解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构建有利于专利转化的产学研用机制和体系。第二,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内部可以实行专利与薪酬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加大对专利创造者和专利转化者的奖金激励,激发企业内部专利创造的积极性。2)推进专利价值实现。专利成果如果不能及时实现专利商业化、专利产业化,将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加快推进专利价值实现也是很有意义的。首先,政府应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和专利转化,进一步强化企业在专利技术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企业能够将一批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其次,上海市可以建立专利技术交易市场,优化专利技术交易的环境,健全专利技术交易配套服务体系,探索利用多种专利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形式,实现专利价值的及时转化。

(4)加强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一般来说,专利申请到专利受理,再到后面的专利授权,往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所以作为主管上海市专利工作,处理上海市所有专利申请、专利审查和专利授权等业务的职能部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一方面需要加快审查机制改革,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也需要加强与其他省份甚至国外知识产权部门的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机制和经验,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

(5)加快专利人才培养。专利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上海市专利质量的提高和专利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上海市人才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上海市高校资源丰富,可以依托众多高校建设知识产权学院,开设相关专业,为上海市专利创造和专利转化培养更多的专利人才。此外,政府可以鼓励高校开设专利培训机构,为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基础的专利理论和制度体系培训,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外高校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上海市经济更好的发展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务能力突出的人才。

猜你喜欢

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职务
中国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的改革
关于同日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相关问题探析
一种计划生育用取环器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中日专利法关于禁止重复授权的比较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专利申报中的“一案两报”制度
新款赤足鞋
数字调查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