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与“中和”哲学研究

2020-12-22黄琪艾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和品茶饮茶

黄琪艾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也诞生了和形成了无数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瑰宝融入应用到今天的生产生活当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茶文化衍生的相关活动中(如种茶、品茶、鉴茶),其中蕴含了不少“中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茶文化。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茶叶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自然物质属性,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迸发出以“茶”为载体,“中和”为核心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基于此,将“中和”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以茶为和、以茶为韵、以茶悟道从中发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对人的行为进而产生影响。

一、茶文化与“中和”思想的历史

(一)茶叶悠久的历史

茶叶早在6000年以前就被中华民族的先民所人工种植,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加深,饮茶和种茶也开始随之传播到中国各地。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就在其编写的汉代识字书籍《凡将篇》中有说到“荈诧”,这“荈诧”也就是茶,随后在扬雄的《方言》及神农的《神农本草经》中分别使用了“蔎”、“荼草”或“选”代指茶。到了三国时代,茶叶开始逐渐成为了皇宫贵族所引用的高级饮品。在宋代文言传奇小说《赵飞燕别传》中,就有说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在侧面证明了当时茶叶已经成为了供皇帝饮用的饮品了。西晋至隋朝,随着茶叶的流传和发展,茶叶已经开始变成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饮料,关于茶的记载的变多。在《广陵吾老传》中就有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表示茶已经成为当时一种较为普遍的饮料之一。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饮茶习惯风靡了整个中国,茶叶的种植采摘量也开始激增,茶叶已经成为了中国各地百姓所热衷的饮料。时至今日,茶叶的种植采摘处理都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1]。常见的茶叶已经有西湖龙井、普龙茶、碧螺春、上饶白眉、毛尖、竹叶青茶、武夷岩茶、黄竹白毫等等。再加工的种类也非常丰富,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茶饮料、抹茶等。

(二)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人在饮茶一般称作“品茶”,突出其中的一个“品”字。“品茶”这一行为活动,不仅仅可以鉴别茶叶的好坏品到“茶味”,还能够在品茶的过程中领会茶趣、茶意。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我国茶艺就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日本茶道”。诸如台湾的泡茶道和日本的煎茶道都是在广东工夫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现代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国的茶文化也开始彰显了更多的新内涵,其所蕴含、衍生出来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在逐渐的丰富起来。现代的中国茶文化融入了更多属于新世纪的内容,文化价值功能更加凸显出来,成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文件建设的一种载体。茶文化的发展,已经超脱于饮食文化成为了折射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的精神特质。

(三)儒家“中和”思想

中和思想出自儒家《中庸》中所说的中庸之道,是儒家修己治人的内圣外王之道。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其理论基础为天人合一。古代的哲学思想家认为,中和思想是指天地万物之间的自然和谐,中和是事物与事物发展的根据,为天地万物的繁衍生息、自然运行、和谐统一提供了条件。同时自然环境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运行提供了基础。可以说天地万物都是基于自然事物间的和谐存在为前提的,只有不打破这种平衡,天地自然才能够变得美好、自然、安宁。同时“中和”还蕴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认为,人与自然属于一个整体,世间万物与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性和共通性。天地自然应该与人和谐相处,只有天地人处于一种和谐共处的平衡,人类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中和思想告诉人不要违背客观自然规律,要遵循自然发展与自然处于“中和”的稳态。最后,“中和”思想还包括了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之道。古代的观点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视[2]。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和为贵”,天下万物,和谐共处最为重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外界环境的优势不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同样的也是指明了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重要性,家庭和睦也是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的关键。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各尽其责,如同周敦颐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社会才会变得井然有序。除了人与其他人的和谐,还有自身内在的和谐也同样重要,注重个人内心的平和,对待事物要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保持个人内心的宁静不受到外界事物的过多干扰。

二、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

中国的茶文化中蕴含了各种理念,都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特色文化之一的茶文化,已经深入地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融合,互相结合出了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茶文化的发源于先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茶文化是以修身养性为核心,修养个人的道德品格,以茶叶的自然属性为承载体,以茶艺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将人文、自然、艺术进行互相融合,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精神体系。茶文化也基于茶叶的多重属性和特点,发展出属于茶文化的各种文化内涵。人们饮茶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生理上的解渴需求,更多的是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茶叶从饮茶的过程中感受其带给人们对价值观、世界观的启发。首先,饮茶者需要感受自身的和谐,感悟“中和”。茶叶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味道清新浩正略有回甘,裴汶《茶述》对茶叶的描述是“其性精清,其味浩浩,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良品而不混,越从饮而独高。”这也表明茶叶的自然属性会带给人们一种饮茶良好的心态。在饮茶的过程中,饮茶者需要对现场环境、其他饮茶者保持一定的互相和谐,同时还需要将“身心”保持一定的平和,做到“身心合一”。在茶文化相关的活动中,常常需要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对待他人需要保持礼仪,茶艺就是其中茶文化礼仪的代表,更是“中和”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写照。在茶室品茶的过程中,不论是烹茶、煎茶、煮茶、品茶,都需要礼茶者状态平和,礼茶过程中需要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同时饮茶者在品鉴茶水的过程中,还能够从茶的属性中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对待世间万物需要保持中和的标准,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以茶为镜实现自省。这对于饮茶者的心智修养有着很大的提升。

其次,除了自身能够对“中和”有所感悟,饮茶者与其他人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和谐。中国茶文化精神“茶道四艺”中的“明伦”就是指饮茶者在饮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饮茶的礼仪,和儒家思想中的“仁”与“礼”有着非常大的关联程度,需要饮茶者与外界有着和谐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在饮茶过程中,饮茶者不仅仅需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还需要格外注重饮茶的礼仪。在品茶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儒家观念里的“仁爱”、“礼仪”进行传达,注重长幼尊卑次序,实现饮茶者与其他人的和谐[3]。

最后,饮茶者还需要与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和谐共鸣。传统的中国茶文化对饮茶的环境要求的是“清、净、宁、雅”,饮茶者需要在一定安静的环境中感受自身与环境融为一体,认为只有外界环境足够宁静饮茶者才能够体会到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奥秘,这其实也是传统的儒家“中和”思想和外界自然环境共同生存。茶文化中的对环境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对人的产生升华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散发独特魅力的一种艺术,和儒家所认为的思想一样,需要通过外界环境氛围,对人的自身内在进行严格要求,所以饮茶者在往往都会选择一个适宜的环境进行品茶、煮茶、鉴茶等茶文化活动,以彰显茶文化中独特的内涵,让个人修养得到提升,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

三、现代中国茶文化与“中和”思想的发展

我国茶文化中所内涵的“中和”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扬传统中国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首先,茶文化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物质社会当中,能够避免自身陷入到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的错误认知中,进而避免各种紧张的人际关系。茶文化中所御寒的“中和”思想不但帮助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还提倡了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彼此之间要讲究礼仪、礼貌,这种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现代社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茶事活动的形式进行沟通,在感悟茶文化与“中和”思想的同时,还能够与他人交流,形成新时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其次,茶文化本身就带有自然属性,包含了绿色、和平的自然法则。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也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和谐共处,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反馈。这样看来,茶文化的发展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正向积极的作用,保护了种植茶的土壤,自然也要保护其他的生态环境,这就是儒家“中和”思想在如今工业重金属时代所逆向“表达”的生态诉求,也是为现代社会一个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4]。

四、结语

“中和”思想传统儒家精神的核心,茶文化作为一种中国的特色文化与儒家的“中和”哲学互相影响互相发展。通过茶文化对“中和”思想的发掘弘扬,可以提供对现代社会与世界和平发展可供借鉴的精神资源,对当代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巨大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所以,现代社会不但需要重视茶叶非文化遗产的传承,还需要对茶文化中所蕴涵的精神得到改有的延续,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充足的精神资源。

猜你喜欢

中和品茶饮茶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冬品茶梅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中和”的大美之学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半碗粥道